APP下载

德育课程创新:来自神经科学的启示

2022-04-05

中小学德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环路道德行为心智

21世纪,神经科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脑神经机制、神经环路以及神经网络的功能及影响逐渐明朗起来。随着脑计划的推进,神经科学进入德育领域,孕育出的道德学习神经科学,正在改变传统认识,助力德育研究与德育实践科学化发展。

在神经科学视野下,道德学习被定义为个体基于接收到的周围环境所有道德价值性刺激而形成神经激活、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进而表现为获得新道德经验和新道德行为的过程。神经科学视野下的德育课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和开发一系列创新性的德育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相应内容,以形成神经激活、神经环路和神经网络,获得新道德经验和新道德行为的过程。

神经科学发现了“道德脑”,将道德学习的视野扩展至身体特别是大脑层面,揭示出通过学习获得经验以实现神经形塑并引发心智与行为变化的神经机制,使得德育课程创新成为可能。“个人经验—大脑—心智/行动”的交互、大脑皮层的学习功能可塑性、神经网络效率和行为的神经网络控制等原理,依托人工神經网络的学习分析等作为教学辅助的神经科学相关计算机程序以及脑电图、近红外光谱和磁共振成像等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与突破,为德育课程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主题和新方法。

基于这些年的积累,研究团队完成了“德育课程创新:来自神经科学的启示”共五篇论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估和课程环境五方面切入,分析神经科学为德育课程创新带来的启示。这五篇紧密联系的论文,是神经科学指引下德育课程创新的探索,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神经科学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曾文婕)

猜你喜欢

环路道德行为心智
外差式光锁相环延时对环路性能影响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自动转报系统环路故障解决经验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一种解决内外网间桥接或环路问题的方法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