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电视体育解说的定位与创新
2022-04-05宋常云
宋常云
摘要: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体育赛事转播已经进入全媒体传播的新阶段,其中网络体育解说打破了以往电视体育解说为主的一元化传播模式,给传统的电视体育解说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和竞争。全媒体语境下的电视体育解说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在媒体加速融合的传播环境里积极创新,从而在媒体竞争中继续掌握主动权,持续巩固体育解说的“主流”地位。
关键词:全媒体 体育解说 电视传播 媒体融合
体育产业近年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體育传媒业的逐渐走强。CCTV5体育频道作为我国最大的体育赛事转播平台,其地位虽然难以被撼动,但腾讯体育、PP体育、爱奇艺体育等网络媒体,通过获得越来越多的赛事资源正异军突起。大量体育赛事的网络播出,推动着网络体育解说的快速发展。网络体育解说以更为多元、互动、开放的特点给电视体育解说带来冲击和竞争,这在青年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电视体育解说需在竞争中找准定位,从媒介特点和受众角度不断强化特性、应对挑战并持续创新。
电视的出现曾使体育解说有了新的形式和载体,“电视体育解说是以电视为媒介,依靠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对体育活动进行叙述、介绍、讲解、评论和烘托的应用语言艺术。”电视诞生后,通过之前未有的视听表现方式及影响力,实现了同一时间维度下大众共情的感染力。体育比赛通过电视传播,形成更广泛的受众及更大的影响力,这使得电视体育解说从一开始就具有重要地位并被赋予特殊使命。
1.话语的权威性。电视在我国是官方媒体的重要代表,具有特殊地位以及其他媒介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体育赛事转播上,往往承担分量更重、影响最大的比赛。因此在解说方面,电视体育解说要做到最具权威性。这里所说的“权威性”,一方面指电视体育解说要让受众信服,在其心目中占有较高地位;另一方面,电视体育解说的内容与观点要成为其他媒介引用或借鉴的主要来源。CCTV5在许多重大赛事转播中,不仅有非常专业的解说员,同时经常邀请相关领域著名运动员或教练参与赛事解说评论。这使得电视体育解说往往具备很高的权威性,许多观点和说法常会被其他媒介所引用。
2.解说的专业性。专业性是电视体育解说形成权威性的要素,也是电视体育解说员必备的素质。解说员不仅要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专业性更需体现在对所解说项目的熟悉程度、对比赛背景和运动员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教练员战术安排的分析,还要展现自己对比赛的整体看法。“解说员聚焦的核心不能止步于运动员, 同时还需要兼顾运动场上的教练, 既要评价战术运用和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而且还需要对裁判和教练的表现进行深入解读, 最后的环节是总结赛场情况。”专业性是电视体育解说的核心,未来会有更多专业运动员或教练员成为体育解说员并出现在各类媒介中,而电视体育转播要在解说员人才发掘、储备、培养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3.受众的广泛性。从受众年龄来看,青年群体通过网络媒体观看体育比赛的比重较高,而通过电视观看比赛的受众群体则更为广泛。因此电视体育解说要兼顾不同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受众的多样需求,在解说层面尽可能地照顾到大多数受众的收看习惯、接受方式、态度情感、审美取向等。这在体现人文关怀、普及体育专业知识以及合理掌控态度倾向上,给电视体育解说提出了更高要求。受众是媒介传播效果的鉴定者,不同媒体间的竞争最终要反映于各自受众数量的多少。电视在赛事版权上“一枝独秀”的传统已被打破,继续依靠“独家转播权”就雄霸天下已不太现实。体育解说是体育赛事转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反映体育赛事转播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电视体育转播要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就需争取尽可能多的受众,才可能带来更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4.评论的公正性。与电视体育解说相比,网络体育解说更突出解说员的个性化和球迷的狂欢化。“个性化的体育解说, 永远是体育传播狂欢化特质的催化剂。”一些网络体育解说员会更注重作为个人观看比赛的体验、感受并进行分享,但作为电视体育解说员,保持评论的相对客观和公正却更为重要——也许在部分受众看来,这样的体育解说和评论不够“过瘾”,然而这种坚持正是电视体育解说在当前全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可贵之处,也是体现“权威性”的关键。当然,在互联网主导的新媒体时代,电视体育解说必须要直面挑战、与时俱进,在文本设计、解说内容、解说方式、个性化展现等方面不断创新,满足更多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受众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接收者及发布者。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终端,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受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成为新的“信息源”与无法忽视的传播力量,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收看体育赛事转播的途径愈发丰富的同时,也给电视体育解说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1.新媒体兴起带来电视体育解说员的权威消解。电视线性传播的时间维度与单向传播的空间维度,决定了其在内容输出上的重要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对于电视体育赛事转播也是如此。长期以来,电视体育解说员大多是以类似“意见领袖”的权威形象出现。受众不仅通过电视体育解说员了解比赛进程、体育知识、运动员情况等,解说员对于赛事和运动员的点评也代表着“官方意见”,成为大家信服的观点来源。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前,电视体育解说员有着强势的话语权力,甚至能主导大众舆论的走向。宋世雄、孙正平等著名体育解说员,在当时成为了人们信服乃至“仰视”的体育赛事话语领袖。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把传播的单向输出变成多向互动,普通受众、体育爱好者、体育专业人士等都可在新媒体平台表达自己对于体育赛事的观点,其中一些人由此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新媒体平台也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体育解说员群体,他们更为个性犀利或更“接地气”的解说使其获得了一大批拥趸。这些新媒体带来的变化,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消解电视体育解说员的强势话语权威地位。
2.全媒体语境下电视体育解说员出现个性危机。如今人们可在众多媒介中选择观看体育赛事,就现场实况传输而言各平台并无太大差别,对于体育比赛的解说就成为各家媒体彰显个性与水平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基于网络平台观看比赛的受众,他们往往更加感性,并会以各种互动形式参与体育比赛进程,实时发表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特别是在一些专业体育网站和社交型体育APP上,会形成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网上“体育社群”,受众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更需要情感的共鸣和情绪的宣泄。这种语境下的体育解说,往往要求个性化表达更突出、情感化倾向更明显。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宣传政策及舆论导向上具有特殊性,作为电视体育解说员如何在分寸把握和彰显个性之间找到合适“点位”,是全媒体语境下的一个新课题。
全媒体语境既给电视体育解说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着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并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互联网与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并不意味着电视体育解说将走向困境,只有立足自身的媒介特性,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创新,电视体育解说才可能继续立于不败之地。
1.树立“品牌”特色,培养个性风格。调查问卷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当前我国电视体育解说缺少个性化风格特点,33%以上的人认为风格特点是电视体育解说员最重要的职业形象要素。”电视体育解说的个性风格,主要通过解说员的语言进行展现。电视体育解说要在专业、大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及解说员自身的特点形成不同风格的体育解说,比如韩乔生的风趣幽默、段暄的激情洋溢、杨影的专业沉稳。解说员要想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风格,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相对于网络媒体,电视体育解说员往往更为稳定,这也有利于解说风格的形成。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体育解说员要敢于成为相关体育项目的代表“品牌”,主动占领该领域体育解说的“高地”。
2.树立“融媒”意识,适应多元传播。电视体育解说作为全媒体传播发展中体育解说的“主力军”,不仅要下功夫适应电视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更要主动与新媒体融合。从内容共享、营销互推到多平台联合制作、播出,充分发挥电视“大屏”的价值,让电视“大屏”与手机“小屏”良性互动、互为补充。在解说的文本设计和语言样态上,电视体育解说在关注多数受众群体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适应不同媒介的多元传播,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传播理念迎接向纵深发展的媒体融合与全媒体时代。
3.树立“需求”导向,强化交流互动。互联网与新媒体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理念。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过去电视台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因此电视体育解说的创新,树立受众“需求”导向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发挥描述、解释、说明、评论、预测等基本功能外,电视体育解说要注重考虑到不同受众观看不同比赛时对解说的需求。对于受众面更广的体育赛事,如足球、篮球的解说,应主要满足普通受众观看比赛的需求;而一些较为小众或专业频道播出的赛事,则应满足特定受众想通过专业解说与评论对体育项目深入了解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电视体育解说在强化与受众交流互动方面,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弥补电视单向传播的不足,通过拓宽内容传播渠道实现节目预先宣传和内容二次传播, 创新媒体与受众的双向及多向互动。
网络体育解说给电视体育解说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视体育解说的开放度并推動其创新发展。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互联网与新媒体已改变了以往体育解说被精英话语垄断的局面,大众话语在体育解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这两种话语在体育解说领域相互碰撞、互相融合,使体育解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媒体融合加速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电视体育解说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技术的变革并守正创新,才能持续发挥媒介优势,不断满足受众需求,继续引领体育解说的发展方向。
作者系贵州师范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
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徐力.试论电视体育解说的功能和结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8).
[2]何修铎.电视体育解说研究——以CCTV5部分热点项目解说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01).
[3]陈志生.网络体育解说:体育广播媒介话语建构的空间和向度分析——基于2017年度中国网络媒介体育解说现象的类文本思考[J].中国广播,2018(06).
[4]陈岐岳,杨娟.电视体育解说员的职业形象塑造研究[J].新闻知识,2019(06).
【编辑: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