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习目标的制定
2022-04-04胡玲
胡玲
目标确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目标引领教学的方向,同时影响着教学的方法,并为评价教学效果是否达成提供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以往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通常是体育教师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来制定的,注重教师在教授中想要达到的预计目标,因此无论是在目标表述、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及评价上,都更倾向于教师的主观意识。然而,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目标的最大改变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即学生“学会什么、达成什么和最后达到什么”的具体表现,体现学生参与具体学习活动过程表现出对运动的态度、技能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参与运动和学习运动策略的具体表现。
两个维度制定体育学习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维度、课程目标、单元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确定学习目标。要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核心素养维度和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具体内容,参照学业质量水平,明确学生在各项素养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和进阶表现,体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习目标。
基于学情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学情分析是学习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學习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倾向,要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知识、运动能力、活动体验、方法等。进行学情分析,可以是对学生身心特点、运动能力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可以采用问卷、访谈或测试等方式进行,结合教师教学经验综合研判。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育学习目标表述
一般来说,宏观层面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表述相对抽象,陈述较为宽泛;中观层面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表述相对具体;微观层面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表述应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由此看来,学习目标表述应包含学习主体、学习条件、学习行为与表现、学习结果四个要素。(如表1)
学习主体是学生。规范的学习目标开头应该是“学生……”,如(学生)能说出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若写成“让学生学会……”或“发展学生……”,则易变为教师的行为,导致学习目标的主体错误。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打算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而是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获得什么,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学习条件指促进学习发生的条件,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或条件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学习条件的三种表述方式:一是提供学习信息或提示,如“利用标志桶来创编障碍跑的游戏”;二是明确学习时间的限制,如“在一节课中尝试三种以上的迎面接力跑的动作”;三是明确完成学习的情境,如“在课堂分享交流时,能彼此分享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习行为与表现是指学生在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要用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具体行为。比如,能说出原地运动的动作要领;能做出原地投掷轻物的动作;能创编一组韵律动作。
学习结果是指学生能够达到目标的最低标准,用来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一般采用定量的指标或标准,如“至少学会三种抛、掷轻物的方法”。
学习目标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笔者以小学四年级的武术长拳套路和对练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做好体育学习目标设计。基于2022年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理念,该课例在“拜师学艺”情境化教学中,学生学习长拳动作,培养学习能力,懂得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意义。
第一步:明确学习主体——小学四年级学生。
第二步:分析课程内容、学情、目标等相关资料。(如表2)
第三步:从课程核心素养维度初步确定学习目标,并按规范的格式进行学习目标的表述。(如表3、表4)
综上,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目标制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来进行设计,并采用合理的目标表述,科学地制定课程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