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劳动促成长
2022-04-04李丹
李丹
劳动教育启蒙于家庭,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扮演着基础性劳动教育的角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众多方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家长们并没有认识和重视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劳动教育是学校的教育范畴。本文将探析家校协作模式以及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并基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四重困境
家庭劳动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大众忽视,劳动教育在家庭中正被弱化和边缘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类似小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中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内务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家庭劳动教育的定义被机械化。如果把家庭劳动仅仅看作是家务劳动,会让学生无法在知、情、意、行各个层面对劳动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必然会减弱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解。
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被形式化。很多学校布置“为父母洗脚”“为老人捶背”“为环卫工送水”这样的“一次性”劳动作业,均不能使学生经历劳动的完整过程,积攒劳动的实践经验,形成深刻的价值认知。
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被单一化。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把劳动教育目标窄化为通过劳动形成某一方面的劳动技能,或者是弱化为获得初级水平的劳动体验,以擦窗、洗碗、扫地、叠衣等简单劳动代替孩子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体验,将劳动教育单一化,使得孩子参与“有教育无劳动”的活动,与真实的劳动工具、劳动内容、劳动成果分离,无法形成作为实践主体的角色认知。
在情境中突破劳动教育的四重困境
新时代倡导“五育”并举,劳动更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家庭,其作为基础性劳动教育的启蒙场所,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家庭劳动教育“错位”“失位”“越位”“缺位”等问题,教师、家长要转变观念及时“补位”,将培养孩子的目标由只重分数转变到注重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上,使两者相得益彰。
凝聚价值导向——将家庭劳动教育的地位中心化。家庭劳动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孩子教育的原生起点。孩子们其实都乐于劳动,特别是当孩子通过具身的劳动实践收获劳动成果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在生活中,孩子如果自己亲手煮一碗面、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晒衣物、自己修理简单电器、自己收集废品换得零花钱时,他们会意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他们会认为劳动中流下的汗水是甜的,过程里尝到的苦累是爽的,分享劳动果实的心情是乐的。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根植在无形的劳动之中,学校教师应多鼓励孩子亲自动手、躬身实践、持之以恒、随时随地地进行劳动,建议每年掌握1~2项生活技能,有利于提升劳动在家庭中的地位。例如,在线上教学期间,很多学校通过推送武汉市家务劳动清单(第一版)或结合校情学情制订学校家庭劳动清单,用“劳动打卡积分”等形式,逐渐让劳动教育走向助力孩子成长发展的“C位”,提高孩子參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效果明显。
创新评价方式——将家庭劳动教育的评价多样化。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不断发展,创新劳动评价方式,构建家庭劳动评价高度,升级家庭劳动评价维度,落实家庭劳动评价效度,从而在劳动体验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有智慧的家庭劳动教育不仅要重视“怎么做”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还需要重视“做什么”的基本方向与目标问题,以及重视依据“为什么做”而因时、因地、因人进行调整的创新问题。综合多方认识,我们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创新”四个维度,建立孩子家庭劳动评价体系。旨在通过评价有重点、讲过程、看落实、重提升,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为教师和家长创造评价抓手。关注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点滴进展,用策略化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全程评价,以达到有效反思、不断深化的目的,促进孩子良好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形成。
加强生活项目——将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真实化。生活与劳动密不可分,是劳动创造了生活,家庭劳动具有自然、随机、碎片化的特点,需有意识地利用好一日生活中的分散时间和周末、节假日时间,化整为零,平衡学习与劳动,灵活地将劳动自然融入生活。一方面可从真实的劳动需求出发创设情境,紧密结合家庭日常生活劳动,依托少量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如洗衣、擦鞋、沏茶、烧水、扫地、拭桌、做饭等家庭日常生活劳动,以及废物利用、居家装饰、垃圾分类、简单维修、社区服务等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真实的问题出发,让真实劳动在家庭情境中发生,指导孩子明确劳动任务,让孩子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用“身体”丈量世界,用“力行”触摸自然,让孩子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用劳动之根,养生活之人。
倡导家校共育——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多元化。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多元的家庭劳动内容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劳动天性,感知劳动的乐趣。劳动的本质是强调人在生活中的主体性,当学生以主体、自觉的意识出现在学习和生活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极大彰显,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也将被重新发现,劳动教育也将呈现出充满体验、实践和富有创造力的新样态。为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积极推进落实“双减”政策,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重点,我们进行了别样的寒、暑假劳动实践作业设计。家庭劳动作业以“弹性作业”为主,各年级向学生提供多种可选的劳动任务,鼓励和支持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劳动作业去实践,在家校共育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劳动里有所收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奠基性的意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双减”政策的落实,国家对劳动教育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家长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劳动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通过家校共育、协同育人对孩子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孩子劳动素养的提升,助力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