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过程变革
2022-04-04陈佑清胡金玲
陈佑清 胡金玲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过程变革的核心是以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以下简称“以学习为中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学习的状态成为能动、独立的学习,并让这种状态的学习占据主要的教学时间和内容空间。
为何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过程要以学习为中心?这根源于素养学习的特殊机制及其对教学过程变革的要求。在以知识掌握为本的教学中,“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也基本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学生所学知识主要是符号化的知识,即以语言文字、数理逻辑及图形图像等符号形式呈现和存储的知识。对于这种知识,教师可以使用言传口授的方式进行传递,与此相对应,学生可以使用听讲、记笔记的方式进行接受。
因此,以知识掌握为本的教学很容易成为以教师及其讲授为中心的教学。但是,“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基本上不适用于素养的教与学,因为素养是存在于人身上的一种生命化的东西,它不能脱离活的人体而以语言文字、数理逻辑及图形图像等符号形式单独存在,所以,教师也就不能将自身或他人的素养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能以直接接受的方式从他人或书本那里获取某种素养。学生素养学习的基本机制是,通过能动参与和独立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而形成自身素养。因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要特别突出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
基于学生素养学习的機制,教师的教导促进学生素养学习的机制只能是:教导作用→学生活动→学生发展。也就是说,教导作用的直接对象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学生发展;教师作用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发展,它只能通过影响学生活动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素养发展。按照教导的这种机制,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师教导的功能是,引起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促进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即为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提供所需的帮助、支持和服务。为发挥上述功能,教师教导的方式主要有为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提供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过程组织、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活动示范、学习过程反馈、学习效果评价等,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也不应占用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所需的时间和内容空间。
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过程的总体特征是:以学为目的或本体,以教为手段或条件。或者说,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其对教师的教提出的变革要求是,教师要改变单向传递(讲授)或过多地讲授的习惯,而要更多地为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提供所需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空间,并着力鼓动、引导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同时为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提供帮助、支持和服务。
当然,素养导向的教学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导不重要。因为,学生能动、独立学习的状态以及能动、独立学习占据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并不是由学生自然自发表现和形成的,而是由教师激发、调动、促成的结果。
在学习中心教学中,不是说教不重要,更不是说不需要教,而是说,教师发挥的教导作用要基于素养发展的机制,在教导作用的机制、功能及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大的调整。我们在多年的学习中心教学的学校行动研究中发现,学习中心教学中的教师的教变得更复杂、更重要,也更难操作,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习惯要进行大的调整。比如,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主动学习;教师要将讲授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并为学生能动、独立学习提供所需的时间和内容空间;等等。
(作者简介:陈佑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小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金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节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