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延安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04■文/郭

陕西教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下功夫思政

■文/郭 博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为基层学校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指明了方向。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弘扬延安精神,紧紧围绕“六个下功夫”,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谱写人民满意教育新篇章。

一、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学校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一是抓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落实思政课程教育。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初高中阶段思政课程,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教研座谈、赛教评比、展示交流等方式,建设精品思政课程,打造优质思政教育成果。二是探索学科融合新途径,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本着思政课程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两手抓的原则,开展思政课大教研活动,努力探索学科融合新途径,把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让思政课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我们特别重视历史学科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开展了“学史明智、学史增信”的教育活动。通过在历史课程中加强对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理性认同,坚定理想信念。三是采取多方联动新举措,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精神,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开展思政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理念,打造特色思政课程。我们充分挖掘延安红色资源和校史资源,编订《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10多本特色思政教育读本,每天开展20分钟的特色思政课,形成了包含7个专题、50个课时的特色思政课程体系。

二、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落实“三爱”教育

深厚的爱国情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学校坚持把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一是从传统文化教育中汲取营养。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班会、读书征文等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二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淀力量。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革命纪念日,开展“学党史,跟党走”读书会、“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报告会、“学党史,悟初心”革命纪念地参观实践活动,让青年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三是在宗旨教育中铸牢信念。开展延安精神专题读书会,深入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红色经典著作,开展“城市环卫员服务”“红色讲解员服务”“交通指挥员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有高度、有境界、有品位的人生。一是潜移默化,强化学科渗透。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政治、语文、历史、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见贤思齐,强化榜样引领。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开展“十佳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青年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行善举。三是润物无声,强化文化熏陶。挖掘学校历史底蕴,建立延安中学教育史馆、延安精神主题教育广场、延安中学桃李苑,营造全方位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是自主创新,强化特色德育品牌创建。依托延安精神,实施“一体四翼”教育体系,开展责任教育、创造教育、生活教育、励志教育,打造红色德育品牌,增强特色德育影响力。

四、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见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牢固根基。学校着眼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加快推进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关注政策导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初中部立足落实“双减”政策,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构建高质量教学管理体系。高中部关注新课程方案和新高考制度,制定《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加强新课程、新高考通识培训,助力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坚持素养导向,强化研究性学习。探索合作探究式、互动体验式、专题讨论式多种研究性学习课型,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三是聚焦知行融合,打造“三个课堂”。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认知与体验,学习与实践,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场所。通过教学改革让“第一课堂”提质增效;依托延安中学教育史馆、学生发展中心、延安精神主题教育广场让“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协同枣园革命纪念馆、张思德主题教育广场、王家坪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第三课堂”充实深刻。

五、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围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励志主题教育活动。一是用中国革命精神激发奋斗内动力。开展一月一次的“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走延安路、做延安人、铸延安魂”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唱响红色歌曲、表演红色短剧、讲述红色故事、朗诵红色诗词等形式,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二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奋斗品格。举办一年一届的成人礼,坚定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和越挫越勇的奋斗品格。三是用改革创新精神练就过硬本领。举办延安中学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和励志报告,用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疫精神引导青年学习科学家求真务实、敢为天下先的锐意创新精神。

六、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构建新时代育人体系

良好的综合素质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坚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通过更高质量的综合教育,培养出体格强健、精神刚健、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创造活力、有人格魅力的时代新人。一是开展劳动教育。完善劳动教育内容,开好通用技术和户外劳动实践课,做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校内日常生活、社团活动、家庭教育及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形成两门课程与六个融合的“2+6”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开展体育教育。坚持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建立以体育课程、体育训练、体育社团、体育竞技、体育文化为主体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三是重视美育课程。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建立艺术课程、艺术社团、艺术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教学模式。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中心为载体,开展智能机器人社、创新设计社、航模社、创客社等60多个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促进个性特长发展;以校园科技艺术节为载体,开展千人安塞腰鼓展演、千人秧歌汇演、千人大合唱、千件科技作品展示等大型活动,全方位落实美育,启迪学生心智,提升创新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学校用延安精神熔铸师魂,按照“用精神成长激发专业成长,用专业成长促进精神成长”的思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一是把精神成长放在首位。用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论述和延安精神塑造教师,积极推行师德考核制度,大力开展师德承诺活动、师德宣誓仪式及“十大师德标兵”评选表彰等活动。二是用精神成长激发专业成长。常态化开展“传承延安精神、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三是用专业成长促进精神成长。按照“走出去,请进来,抓培训,树名师”的思路,落实教师专业成长规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全员培训计划,选派教师赴人大附中、清华附中进行跟岗培训;坚持办好延安中学大讲堂,搭建教师展示交流平台;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和省名师工作室、省学带工作坊、省教学能手工作站的辐射带动作用。

围绕“六个下功夫”构建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既需延续优良传统,脚踏实地,更要关注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道阻且长,身为教育者的我们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下功夫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