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古代壁画的色彩心理

2022-04-04黄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3期
关键词:象征文化内涵壁画

黄荣

摘 要:色彩是壁画十分重要的形式语言和视觉要素,所具有的象征性和文化性直接影响着壁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效果。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壁画的色彩语言展开分析,表征壁画色彩的心理情感,进而阐述其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壁画;色彩心理;语言;象征;文化内涵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3.048

壁画是指绘在墙壁上的画,具有装饰性和建筑性,从来不是毫无目的的绘制,总是有着其特殊的功能。我国古代壁画以干画法为主,根据制作场所分为石窟壁画、墓室壁画、寺观壁画等。色彩作为壁画装饰性载体之一,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色彩包括物理、生理、心理三个现象,物理、生理是基础,心理现象层次最高。心理活动分为认知、情感、意志,大部分色彩本身不具备意义,通过人为、社会定义后,进而与认知、情感等因素产生联系,最后以色彩为出口进行认知与情绪输出。色彩心理学从客观上来看是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和行为,虽然不同领域、年代、意识形态下,公众对颜色喜好均不同,但是人类共有的生理机制和类似的外部刺激,使色彩在心理的作用大同小异,这也为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提供了突破口,通过颜色看懂他人。①

1 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语言分析

从历史的角度看,由于存在环境、社会文化、表达思想等差异,不同时期的壁画呈现不同的风貌和特征,色彩也各有千秋,壁画在视觉层面和心理层面的表现力都具备生动的艺术魅力。壁画的色彩是畫工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颜料或者矿物颜料进行创造性加工,并依附于构图和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艺术魅力的主观性色彩,是直观化、人文化的过程。观赏者通过壁画色彩的视觉感受产生不一样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从远古时期的岩画,到奴隶社会的宫殿壁画,再到封建社会的墓室壁画以及后来的寺观壁画,在设色方面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系,并成为时代的象征。

1.1 远古时期

这一时期的色彩呈现单一性,以红色为主,黑色少量使用,这时颜料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血脂和植物的胶脂。山顶洞人磨制钻孔的饰物上大量涂染红色,阿勒泰富蕴县的唐巴勒洞穴岩画绘制以红色为主、黑色少量,别列则克河的洞穴彩绘也是以红色为主,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中的各种野生动物形象也以平涂红色为主。

1.2 春秋战国

色彩从原始性的单一色彩转入精神的缤纷色彩,主要以植物和矿物质为主对比强烈的色彩,比如石青、朱砂、花青、藤黄等,与前期色彩相比带有一定的写实性。

1.3 秦汉时期

此时期主要以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色彩不再以红色、黑色为主,而是加入了黄、白、石绿等色彩点缀,冷色渐渐出现,冲淡了原先庄重、神秘的氛围,增加了一丝丝生动活泼。色相的种类不断增加,且色调深浅也有了变化。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以朱砂、赭石、石绿、石黄、青色为主,西汉洛阳城西北的汉墓壁画的《宴饮图》以黄、紫、绿、红为主,马王堆汉墓帛画整体色调是以较暗的赭红色为基调,穿插白粉、青色等色彩,营造出一种绚烂的视觉效果。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期壁画整体比较古朴,色彩鲜明,主要以石青、石绿等冷色大面积平涂为主,与秦汉时期的红黄暖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总体具有自由、浪漫洒脱的审美特征。②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壁画色调以蓝、绿、灰、黑为主;敦煌早期的一些壁画如296窟北周时期以冷灰色调为主,土红为底色,石青、石绿、黑、白等大面积出现,比较醒目;克孜尔石窟中第38窟最为惊艳,虽残毁严重,但仍精致雅观,石青、石绿、褐色和灰白交相辉映。

1.5 隋唐时期

以暖色调为主的隋唐时期颜色种类由单一转向多元,红、黄、蓝、绿、黑、白等均被运用,画面绚丽且跳跃,黑色、白色、灰色也都有了一定的色彩趋势。颜料类型多为矿物颜料,也有少量的植物颜料。隋代的敦煌壁画第420窟,大面积的使用蓝色,包括深蓝、紫蓝、天蓝、绿蓝等,极力追求华丽的审美。唐朝出现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和镶嵌漆画,同时期还出现了红、黄、蓝、绿的唐三彩釉陶。库木吐拉石窟以唐代壁画数量最多,画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将现实与幻想结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浪漫主义壁画。此时期隋窟壁画大都以白墙为底,唐窟则以土黄色为底,多种色彩交相融合,绚丽灿烂。

1.6 宋朝

宋代壁画的表现手法趋向于“重笔墨,轻颜色”,用色观念转变为“和谐”,主要采用高雅简单的色调,如石绿、茶黑、赭石等颜色,艺术色彩表达的思想观念是“高孤清雅”之感,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强调节奏的美感。例如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西壁的山水壁画受宋代卷轴山水画的影响,整体色调淡雅,营造了一种温和、平淡的氛围。

1.7 元朝

壁画多绘制于石窟、寺庙和道观中,大多是由民间画工完成的,色彩多以华丽的对比色为主,更艳丽、醒目。例如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画面采用石青、石绿、紫色等为主色,浅黄、棕色、深赭等颜色来搭配点缀,衣冠却采用沥粉贴金的方法绘制,呈现出一幅艳丽的视觉效果图。

1.8 明清时期

明清以寺庙壁画为主,大多由画工制作,设色带有程式化特征,以红、绿为主色调,整体用色走向衰落,宗教题材人物形象的艺术性更加强烈。文人画发展成熟,“墨分五色”是画家色彩心理的最高追求目标。法海寺壁画与元代永乐宫壁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采用朱砂、石青、藤黄等对比色,通过沥粉贴金、描金等工艺,增加了色彩的富丽感、立体感,从整体来看,色彩效果工整、严密,艳丽的衣冠与低明度的绿色背景相对应,世俗化倾向明显。

2 中国传统壁画色彩心理象征寓意

“色彩二字不可分”“彩者,气也,即意境、气韵,有彩才生动感人,否则一堆物质颜料耳”③。正如伊顿所说:“色彩效果不仅应该在视觉上,而且应该在心理上和象征上得到体会和理解”④。任何一种颜色的视觉意义,总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观众看到不同的色彩总是会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这与人的本能是分不开的。色彩本身是没有温度、没有感情的,由于存在环境的差异性、审美需求的多样性等因素,人们在接受客观的感官感受后,紧接着会刺激心理,将自己内心感受融入壁画,依次传达丰富的情感变化,形成不同的色调风格。自古以来色彩就有一定的象征寓意,但不是约定俗成的,是个人体验在普遍化之后的结果,其意义由社会生活所赋予,与色彩本身的特点关系不大。在石器时代,色彩被赋予了一定神秘的宗教巫术意识。原始人经常在自己的身上涂抹红土、黄土,有时还会涂染劳作的工具,尸体周围会撒一些赤铁矿粉末。用红土涂抹全身是部落威力和征服自然的象征,具有辟邪的寓意。红色鲜艳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定意义上是鲜血、生命的象征,是带有神秘力量的保护色,是一种观念上的意识符号。这种特殊性的符号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不断,潜在地影响了壁画色彩的审美情趣发展。gzslib202204052013

古人称黑、白为色,红、黄、青为彩,我国传统壁画色彩的表现手法是以“色”勾勒、“彩”填充,从此产生美的视觉感染力。西周时期,色彩是用来划分等级的,有“正色”和“间色”两类,“正色”包括黑、白、红、青、黄,“间色”则是缥、绀、硫黄、淡赤、紫。汉代统治者推崇“阴阳五行说”,构建了独特的五色体系,崇尚青、赤、黄、黑、白五色,象征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且五色也被用于方位的确认,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主黄色,恰好是皇帝崇尚的颜色。⑤白色与黑色象征不幸与死亡,有纯洁光明之意。青色是民间专用色。“天玄地黄”之说表达了古人对象征神秘的黑色和大地的黄色崇拜。在古汉语中“黑”与“玄”语义是相同的,道家认为其是精神的象征,黑白二色可作为阴阳太极的代表色。青色体现了古朴凝重的美,黄色是中国封建社会权威的象征,蓝色是梦幻的,给人一种清澈、浪漫的感觉,象征着不朽。

色彩的象征性是色彩的感应范畴,是某种抽象的概念,到了社会层次人的情感就会变得复杂,无疑会将色彩和社会中的某些文化内涵联系在一起。对于色彩这种抽象物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心里产生的一种认知。从文化的质因来说,可以把色彩变化看作是不同的象征意义。红色是继黑色、白色之后利用最多的颜色,也是先民最喜爱的正色之一。黄色富有一种轻快、明亮、干净的感觉,是我国封建帝王的专用色,神圣而庄严,有光明、愉悦、权威的象征。蓝色则营造一种稳重、沉静的氛围,有理智、清净的象征意义。绿色则表达清新、青春、安宁的感情,有着春天、安全、和平、新生的含义,能够缓解一定的紧张情绪。紫色表现高贵、幽静,象征着庄重、权势。白色呈现清洁、朴素之感,象征着纯洁、光明。黑色给人严肃、庄重之感,象征着坚实、永久之意。

3 中国传统壁画色彩心理文化内涵

3.1 美学思想

日本画家平山郁夫说过“历史表明:文化与宗教不即不离”。在这里文化包括广义上的壁画艺术,也就是中国古代壁画色彩艺术与宗教密不可分。画家所用之色,都是画家心目之色,直接和情感相关联。儒家把“五色”定义为正色,黑红色为主色调。早期的色彩观念把“正色”与“仁”“德”“善”结合,再运用到“礼”的色彩形式中。东汉时期,随着印度佛教传入,产生了五色之外的色彩,象征寓意也发生变化。传统壁画中的红色与西方象征寓意相同,为热情的体现,黑色引申为恶引起的果,白则是善,多为光明纯洁的象征。从救世的教义来看,白色、黄色为佛教的主色。道教则用黑色象征天,主张色彩的平静,从视觉感官色彩的“无”生出心里色彩的“有”,强调色彩常态的稳定性,“黑白”是世界的最高追求。永乐宫壁画中神仙穿戴服饰的色彩是根据四季变化取舍的,五色与季节相对应,民间色彩以大红、大绿、大紫为主,衬托出传统文化对民间生活的重要影响力,这也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要素。壁画用色在遵照传统用色的基础之上,重视了色彩的心理影响,达到与民间百姓的审美情趣相一致,强化色彩的文化影响力。从某些角度来看,壁画的色彩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统治者通过爱、善等观念在踧踖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通过壁画中的色彩环境思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中国的宗教壁画大都是画师根据自己的审美和艺术共识对素材进行提炼、取舍、创作,绘制出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本土宗教的题材,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从而完成由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教义宣传去打动人心。中国的传统壁画艺术并不是对西方壁画艺术的全搬照抄,而是结合本土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改造与吸收,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

3.2 时代变迁

艺术作品的情感受社会的制约,“它是彻底和完全地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性质和作用”⑥,其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从某些角度来看,壁画作品的色彩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历史的比较性分析,不同时代的色彩特征能充分反映各自时代的特点。色彩之所以变化多端,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政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出,分析问题时应放在一定的时代范围内。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物质条件落后,交通闭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满足了世世代代的生活需求,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人们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了大自然带来的美好需求,享受着生活带来的物质快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經济结构不断变化,对外开放后,西方新颖观点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观念,传统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民族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色彩不断呈现出新颖的变化。

色彩顺应历史的发展,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色彩呈现出单一性;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色彩缤纷多样;社会动荡不安时,人们既对现实社会极其厌恶消极,内心又渴望和平,色彩以大面积冷色为主;隋唐时期,社会繁荣富强,人民积极向上,兼收并蓄外来文化,色彩在这时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宋朝以后,由于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外来种族的侵略,社会诙谐悲观,“墨分五色”成为人们心理追求的最高目标,壁画大多是由画工制作,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色彩也失去了光泽度,逐渐僵硬化、体制化,大都是一味地搬弄。当社会原始朦胧时,色彩会古朴厚重;当社会剧烈扩张时,色彩则明快热烈;当社会动荡不安时,色彩会变得昏暗内敛;当社会繁荣、政局稳定时,色彩会变得华丽明亮。社会时代的变化对民族色彩心理的发展方向有一定影响,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心理。⑦

注释

①李敏,曹军.超有用超有趣的色彩心理学大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

②陈绶祥.魏晋南北朝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57.

③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④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色彩的主观经验与客观原理[M].杜定宇,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8.

⑤陈乃惠.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的审美趣味[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1):39.

⑥列·谢·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22.

⑦丛致远,沈涛.论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民族心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4):39-46.

参考文献

[1]王继伟.壁画艺术中色彩文化表现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172-173.

[2]纪云.试论色彩的艺术心理效应[D].镇江:江苏大学,2016.

[3]白丽.试论中国壁画色彩中的文脉性[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王瑞芹.在绘画创作中感悟中国古代壁画色彩[J].大众文艺,2010(3):109-110.

[5]柳爱妮.中国古代壁画色彩[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6]丛致远,沈涛.论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民族心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6(4):39-46.

[7]邵波.壁画色彩的意境构建[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象征文化内涵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三观壁画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飞蛾”修复壁画忙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