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精神研究综述

2022-04-04姜皓月刘福会

西部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

姜皓月 刘福会

摘要: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学者们关于周恩来精神的研究主要涵盖五个方面:一是关于周恩来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二是关于周恩来精神的内涵;三是关于周恩来精神的特点;四是关于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五是如何继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学者们对周恩来精神的多维度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更多的学者投入周恩来精神的研究,以期将周恩来精神的学术研究推向更高水平。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内涵特点;时代价值;继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6-0034-05

引言

周恩來精神是在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品质。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同志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1]近30年来关于周恩来精神的研究,学者们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展示周恩来精神的研究现状,以便做好进一步研究,现将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关于周恩来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学者们对周恩来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

袁韵认为周恩来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传统文化熏陶:第一,周恩来童年时期三位母亲①的教育对他成长中性格、品格的影响颇深;第二,周恩来是家中长子,家道艰辛,形成了坚强、勤劳、宽容等美好品格。第三,周恩来从小熟读诸子百家,集儒、道、墨、法等思想于一身,渗透进了周恩来的精神气质中,影响了他的一生[2]。董德福、姜春邻也认为周恩来精神思想文化的渊源主要是儒家思想:民兴邦的入世情怀、和而不同的中庸精神、信守诺言的君子人格……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作为目标和指导,根植于儒家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使周恩来精神影响深远[3]。

(二)历史的选择

学者徐春认为,周恩来精神来自于历史选择,发轫于理想信念,根植于群众感情,经历于革命洗礼[4]。刘仁明、徐寅寅认为周恩来精神的形成是受不同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青年时期的周恩来亲眼看到政府的妥协无能、国家和人民饱受苦难,周恩来怀着爱国的热情去探寻救国之道,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周恩来精神[5]。刘秀萍认为,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期初步展露他的思想品格,到旅欧时期逐渐成熟,1921年得到弘扬[6]。刘济生认为,周恩来精神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物。13岁明确读书目的,面对灾难深重的国家极力寻求救国之路,参与革命后在建党、建政、建国方面贡献突出[7]。陈沈慧认为周恩来精神形成的条件与共产主义运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我修养有关[8]。

(三)革命实践的锻造

张瑾认为,周恩来精神在艰辛的探索追求中孕育而成,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而成,在革命熔炉的锻造中淬炼而成,在长期高度自觉的党性修养中内化而成[9]。甄小英认为,周恩来精神的形成与他经历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也与他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紧密相连[10]。

(四)自身的艰苦奋斗

还有学者认为,周恩来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周恩来自身的努力,周恩来远涉重洋,东渡日本,考察欧洲,找寻拯救民族危亡的出路,投身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等。在长期伟大的实践活动中,锻炼了他特有的伟大人生品格,形成了他崇高的精神风范[11]。

二、关于周恩来精神的内涵

关于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

(一)“四点论”

赫中洽以讲述周恩来为人民做贡献的一生为主线,将周恩来精神归纳为四个方面,认为周恩来的阶级立场憎爱分明,具有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12]。

(二)五点论

张寿春将周恩来精神概括为:真诚服务、甘当公仆、求真务实、和合协力、廉洁自律[13] 。 刘德军则将其内涵归纳为五个“大”:大志、大真、大爱、大智、大勇[14] 。李琦把周恩来精神概括为:奉献精神、清廉精神、牺牲精神、磊落精神、严细精神[15] 。

(三)“六点论”

周荫祖、栾永华归纳了周恩来精神六个方面,分别是理想信念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创新求异精神、忘我献身精神、人民公仆精神、民主团结精神[16]。汪浩则认为周恩来精神内涵是: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公朴精神、和合精神、严细精神、修身精神[17] 。

(四)“八点论”

石仲泉认为,周恩来精神内涵包括八个方面:无我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廉洁精神、严细精神、守纪精神、牺牲精神[18]。

(五)“九点论”

陶林认为,周恩来精神内涵不仅体现在他的一生和革命实践中,还体现在他的言行中,分别是:奋斗进取精神、善于学习、实事求是、和合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严于律己、人民公仆、无私奉献[19]。

(六)“十点论”

王家云认为周恩来精神具体表现在十个方面:积极进取精神、刻苦好学精神、甘当公仆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唯物辩证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于自律精神、宽容平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20]。

周恩来精神的内涵丰富、广博高深,学者们的视角与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对核心精神内涵的理解非常一致,即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关于周恩来精神的特点

对周恩来精神特点的总结,学者们各抒己见。刘欢认为,周恩来精神具有彻底性、长久性、广泛性[21]。王乃德认为周恩来精神的特色和独到之处体现在:心系人民、淡泊名利、严以责己[22]。白洁认为周恩来精神具有坚定性、忠诚性、风险性、建设性、严格性五个方面[23]。甄小英认为周恩来精神体现在高度的自觉性、持久性、实践性、彻底性、开放性和科学性六个方面[6]。胡康民认为,周恩来的革命业绩体现了周恩来精神,发扬光大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升华,深深扎根人民心中[24]。还有学者认为周恩来精神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人民公仆精神。“周恩来一生舍己为人,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出发点,提倡公仆精神。”[25]gzslib202204041837

四、关于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关于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石仲泉指出,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世界民族之林,除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还要坚持像周恩来一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最后一点,想要实现那个伟大目标是很难的[26]。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

冯政清、袁文伟认为学习周恩来精神有助于建设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使党员干部增强人民公仆意识;有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助于加快转变社会风气。“周恩来精神对加快推进国家事业产业科学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伟大的精神支撑作用,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契合。”[27]李娟赞同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这一观点,认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周恩来精神的产床,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主要表现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方面[28]。陈志鸿、蔡雪霞也认为周恩来精神在丰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利于领导干部严以修身,廉洁奉公,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利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青年思想道德建设[29]。范乃嘉也认为,周恩来精神对新时代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超越式传承”的典范[30]。

有学者认为周恩来精神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立党为公体现道德价值;以民为本体现政治价值;求是求新体现文化价值[31]。李勇也认为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道德、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32]。李加美则认为除了体现文化价值外,还体现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时代价值和努力学习、精益求精育人价值[33]。还有学者认为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党员干部和公民两个层面;体现在理论推动和实践运用两个方面;体现在立德树人等各个方面。

陶林认为,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其“四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将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第二,有利于抵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不良风气;第三,为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渊源;第四,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19]。

五、关于如何继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

关于如何传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是:

陈晋认为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弘扬周恩来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深化”和“三个结合”:周恩来功绩的深化研究;周恩来思想的深化研究;周恩来风范的深化研究;周恩来工作方法的深化研究。与对中国近现代史、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使命结合起来;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结合起来[34]。

徐春认为周恩来精神的价值包括四个方面: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提供了精神引领,为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提供了精神支柱,为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之源,为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精神动力[4]。有学者提出,解决我国的民生问题是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关键点,“首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次,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特殊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科学性,增强协调性。”[33]

朱笔认为,弘扬周恩来精神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大青年也要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弘扬革命传统、勇于开拓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练本领、作贡献、长才干[35]。关于周恩来精神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一观点,秦永亭、陈颖、李抗、胡晓娟、包天强等学者都一致认同。

有的学者建议弘扬周恩来精神应当以领导干部为主体。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提到“党员干部要树立群众观点,在面对面接触群众时,时刻对照周恩来的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6]徐行、贾旭芳就周恩来的领导思想,提出领导干部要从科学决策和民主执政两方面提高治理能力:科学决策的制定过程必须经过分析环境特点、确定任务方针、提出策略口号、制定计划和指示四个阶段,在决策执行中应该坚持民主施政的原则,构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和谐关系。还要取自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种方式与有效的监督和执行结果的审查相结合[37]。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弘扬周恩来精神应当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王涛提到“引导大学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自觉践行和弘扬周恩来精神;引导大学生情系中华,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将周恩来精神培育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轉化为践行周恩来精神的道德意志;付诸实践,行在博爱、行在担当、行在发展。”[38]苗军基于周恩来思想成长的过程指出青年只有“树立革命理想,确定好人生目标,才能坚忍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当代大学生要真正将周恩来精神的精髓学习透彻,从而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周恩来精神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9]陈敏主张以周恩来精神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和方法;姜强强、陈晨提倡用周恩来精神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还有学者主张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等。

结语

总之,学者们对周恩来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内涵、特点以及时代价值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并积极探寻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但仍有一些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加精确、统一地对周恩来精神的内涵进行界定;专门研究周恩来精神的文献还主要停留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迫切需要以新时代为背景对周恩来精神进行更具体的考量;怎样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角度探讨周恩来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等。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学者投入周恩来精神的研究,以期将周恩来精神的学术研究推向更高水平。

注释:

①周恩来的三位母亲:指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嗣母陈氏、乳母蒋江氏,她们是童年周恩来的实际养育人和启蒙者。三位母亲对周恩来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互补的。在三位母亲的濡染下,周恩来宽厚、礼让、好学、好静。gzslib20220404183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8-03-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730421806011729&wf

r=spider&for=pc.

[2]袁韵.周恩来的崇高人格与中国传统文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3]董德福,姜春邻.“周恩来的精神”传统渊源探析——论儒家文化对“周恩来的精神”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徐春.让周恩来精神绽放时代光芒[DB/OL].周恩来纪念网.(2019-06-18).

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9/0618/c409117-31165

978.html.

[5]刘仁明,徐寅寅.新时期下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内涵与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7(4).

[6]刘秀萍.论周恩来精神品格的特征及现实意义[J].河北社会科学论坛,1998(1).

[7]刘济生.论周恩来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3).

[8]陈沈慧.周恩来精神的渊源及重大意义[J].理论学习月刊,1998(7).

[9]张谨.周恩来忠诚品质的形成[J].党史文汇,2020(10).

[10]甄小英.周恩来精神是如何形成的[DB/OL].人民网.(2018-05-24).

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8/0524/c409117-3001

1641.html.

[11]吉彦波.浅析周恩来伟大人格的成因[J].攀登,1998(2).

[12]赫中洽.民族楷模——略论周恩来精神的基本内涵[J].党史纵横,1998(3).

[13]张寿春.“周恩来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价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4]刘德军.论周恩来的崇高人格[J].东岳论丛,2000(1).

[15]李琦.全面、科学地评价周恩来,努力研究和继承周恩来的精神遗产[J].党的文献,1998(2).

[16]周荫祖,栾永华.“周恩来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17]汪浩.论周恩来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18]石仲泉.周恩来的卓越贡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5-8.

[19]陶林.论“周恩来精神”及时代价值[J].菏泽学院学报,2007(3).

[20]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21]刘欢.周恩来奉献精神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22]王乃德.周恩来精神的基本特征:心系人民淡泊名利严以责己[DB/OL].人民网.(2020-05-19).

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20/0519/c409117-31715

144.html.

[23]白洁.周恩来精神风范的当代价值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4]胡康民.周恩来精神的历史特点[DB/OL].人民网.(2019-

01-30).

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19/0130/c409117-30599

560.html.

[25]尹家福,凌加杰.论周恩来精神的本质特征[J].天府新论,1998(S1).

[26]石仲泉.学习和弘扬“周恩来精神”──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J].道德与文明,1998(2).

[27]冯政清,袁文伟.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当代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28]李娟.浅析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J].改革与开放,2017(21).

[29]陈志鸿,蔡雪霞.周恩来精神与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福建党史月刊,1998(S1).

[30]范乃嘉.周恩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式传承”及当代启示[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4).

[31]陈答才.论周恩来精神的当代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2]李勇.浅谈周恩来精神的当代价值[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4).

[33]李加美.论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4]陈晋.深入研究和弘扬周恩来精神[N].新华日报,2018-03-28.

[35]朱笔.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

[36]周秉德.党员干部应时时处处学习周总理[J].党建,2019(7).

[37]徐行,贾旭芳.领导者如何科学决策、民主施政——周恩来领导思想对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启迪[J].中国领导科学,2020(5).

[38]王涛.试论以周恩来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39]苗军.浅析周恩来精神与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作者简介:姜皓月(199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单位为河北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刘福会(1964—),男,汉族,河北沧州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
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延安精神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