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融合引领驻村农业经济发展

2022-04-04杨洋安娜

新农民 2022年7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乡村振兴

杨洋?安娜

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关键词:第一书记;北镇经济现状;乡村振兴

第一书记政治身份特殊,工作地位也不一般。是党在基层农村的代表,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省直机关党员干部的代表。在艰苦地区担负着第一工程抓党建、第一要务促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重任。换句话说,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是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的“主心骨”,是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定心盘”。根据“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上下联动、一体运作”要求,目的就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格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民群众生活好起来。

北镇地处北温带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8℃,降水量不稳定,易旱易涝;年平均降水530mm,多春旱;受西伯利亚和内蒙的干冷气团影响,四季多风,以春风为最;平均日照2848h,无霜期126~175d;总耕地面积6.13万hm2,盛产高粱、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蔬菜和烟叶。北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以繁荣农村经济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力促进农业、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北镇农村产业在栽培管理方式上还是比较传统和粗放,新品种、新技术更新较慢,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中劳动力投入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1  北镇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优化农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北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承载,以项目带动为支撑,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绿色有机健康产品、食品营销大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直接定购,不仅解决食品安全健康问题,还为农民增收增效保驾护航。

1.2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后五粮村农业基础还不稳固,迫切需要深入推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提供科学技术解决方案。

驻北镇后五粮村第一书记在村党委带领下,把主要精力聚集到突破农业“卡脖子”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农业高产高效绿色发展技术,强化科技与县域产业同村镇经济深度融合,引导种植优质高产的作物,解决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粮食增收农民增效。

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重点支持帮扶地区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

1.3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示精神,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安镇后五粮村温室大棚合作项目以“三变”+村集体+大户模式进行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真正共同富裕,聚焦村情实际,整合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以流转、入股、合作等方式,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以股权为纽带,聚合各类资源,将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各类分散的资源要素有效聚集到产业平台上来,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聚集发展要素,激活发展潜能,从而有效盘活资源,放大农民狭隘的生产空间、生存空间、发展空间,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基层组织是带领农民参与“三变”改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1.4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1.4.1  推进村生活垃圾治理。

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行适合本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1.4.2  开展厕所粪污治理。

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

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1.5  培育新型农民,建立乡村新型智慧人才体系

乡村新型智慧人才的发展直接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带动贫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衔接,面向农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帮扶农村贫困农户就业、增收。短期培训、职业培训相互衔接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格局。

在北镇后五粮村驻村第一书记积极主动促进下,北镇与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联合开办“送教下乡“活动,为期三年,给乡镇各地区送去知识和财富,培养出一批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型技能人才,催生出一批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等,得到了乡镇和农民朋友的好评。

送教下鄉的办学模式,不收取学费,不收取书本费。教师到乡镇给学员授课,授课采用弹性学制,内容丰富,能很好的适应农民学员农务繁忙的实际情况。成绩合格毕业后,学员将获得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毕业证书”和“派遣证”。gzslib202204041623

1.6  提升村容村貌,构建良好人文生态环境

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1.7  坚持有序衔接,树立干事创业新形象

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凝聚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弘扬“干”字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求变图强。优化驻村力量,拓展工作内容,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管理监督,注重关心激励,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推动第一书记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干好工作,注意处理好加强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的关系,形成整体合力。

2  北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2.1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农产品产出与消费不对称,导致农产品滞销。传统单一的农产品很难满足大环境下农业经济的生产,单一产业结构难于形成规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民接受高风险技术的意愿很弱;大多数农民依旧倾向于低成本、短周期地进行科技成果的更新;农民土地规模小,制约北镇农村科技发展需求。

2.2  农民环境综合治理意识不强、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1)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不及时,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杂物乱堆乱放,畜禽乱跑、粪便到处拉,排水沟淤积比较严重;由于大部分乡镇财力比较薄弱,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经费难以足额到位。

(2)在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现代农业作业等方面,基础配套设施还有待更新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合理,存在设施布局重复、设施配套结构不良、设施建设位置不当等现象。

2.3  乡村振兴缺乏人才

随着村内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农村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三化”现象,造成农业生产缺人手、新农村建设缺人力、农业技术推广缺人才等问题。

(1)农村科技人才短缺,断层明显。人才年龄老化,年轻或高学历的少,出现断层现象,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

(2)科技人才质量不高,技能单一。目前,农村科技人才学历普遍较低,只是依靠老一辈传下的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从而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2.4  农村生态意识有待提高

农村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退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支持有机肥替代化肥,强化畜禽粪污、秸秆、地膜综合利用,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农村地区部分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高,让人们真正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  北镇经济发展的展望

根据乡村振兴发展理念及总要求,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动力添活力,赋予新动能,要大力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促进粮食生产解决农民长效增收,助推贫困户尽快脱贫,减少返贫的机会,构建北镇乡村振兴战略新定位。

(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2)增强乡村发展动力,使乡村具有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关键。产业贵在特色,只有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才能构建独特的竞争力。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各个乡镇要围绕玉米、花生、杂粮、设施果蔬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完善“创新链”,构建“创业链”,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把地方特色品种和土特产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围绕产业链,建立科技与“一村一品”现代产业的有效连接机制,建立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体系。

(3)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兴村振兴。在国家战略的领航指导下,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是全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生产,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驻村书记通过推广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及现代农用机械的应用,不仅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提高生产效率,种植作物见效快,综合收益高,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配套的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手段,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在玉米、花生、高粱、农业经济、科技推广等优势学科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融合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新能源开发业和农村休闲旅游业等,建设农业多元化产业体系,真正做到“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确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惠及农民,以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4)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的长效机制,引导城镇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发挥领头羊作用,是乡村振兴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实施者,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现代化农业意识都很强,是最基础的管理人才;通过培训、送教下乡等方式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年轻农民返回故土,重振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会吸引资金和人才;培养销售技术人员,利用互联网平台,找到、找准销售渠道,多渠道,让农民的农产品“飞”起来。

(5)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让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通过走访调研,与当地乡镇领导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本乡镇地况地貌、大田作物种植和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农民收入等情况;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调查在实际生产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指导,直接支招开方,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驻村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重点以贫困户、贫困村的主导产业为服务对象,引导种植优质高产的作物,做好现场指导、技术示范,解决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引进一批适合当地种植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从“根”上使得农民脱贫致富。

驻村第一书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北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增强自身责任感和自觉性,因地制宜切实选准“三农”工作的发展痛点、难点,驻村第一书记当好农村产业发展的“服务员”,扎根农村,发展农业,服务农民;当好创新创业的“示范者”,创新思路、方法、技术,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起,大胆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双赢”目标;当好农民群众的“引路人”,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作为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星星之火点亮乡村致富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參考文献

[1] 周隆武.驻村第一书记行动壁垒的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21(1):72-80.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乡村振兴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第一书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勃利县 采取措施助推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