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04-04余庆阳

新农民 2022年7期
关键词:防治策略栽培技术病虫害

余庆阳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内对于水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只有种植更多的水稻才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成为主要的栽培方式,能够提高水稻质量,符合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种植理念。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威胁到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因此需要针对水稻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基于此,本文以淮河长江中间稻区为例,对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方式,以期能够为水稻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当前我国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在水稻种植技术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创新和优化、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开始在全国各地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应用,保证了水稻产量以及品质。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落实栽培技术的各项要点,这样才能够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保障。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也是极其重要的,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控制病虫害问题的发生几率,为水稻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绿色防治理念的应用,这样才能够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化学药物给水稻品质造成不利影响,为水稻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

1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 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

种植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种植品种这样才能够为水稻栽培提供重要保障,强化水稻病虫害的抵抗能力[1]。在选择栽培品种时,应当结合当地病害问题的流行情况尽量选择当地所培育出的品种,这一类水稻普遍能够适应当前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存活率较高。在选择时不能一味的选择新型品种,虽然新型品种已经有所改进,但是其具体栽培效果没有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验证,因此需要加强种植品种选择的合理性。

1.2 对播种方式进行优化

当前水稻栽培过程中主要使用大田直播的形式,播种时种子不能排列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疏散,否则容易引起水稻互相竞争或者浪费土壤肥力的问题。种植人员应当结合种植面积对水稻的播种密度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播种密度的科学性。

在实际的水稻大田播种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的落实:

1.2.1 查苗作厢

水稻抛秧与机插秧在栽植过程中存在不均衡现象,抛插后迅速查苗补蔸,确保大田基本苗数,对平衡生产与搭建高产苗架至关重要。常规早稻要保证2.5~3万蔸/667m2,20万基本苗,一季杂交稻保证

1.8万蔸/667m2,5~8万基本苗。单丘稻田面积大于0.2hm2,要按4~5m作厢开沟,厢沟与围沟相通,浅水活蔸、干湿结合、促根早发、防止僵苗。

1.2.2 早施追肥

水稻大田生长前期需肥量大,要在重施底肥的基础上早施追肥,做到氮、磷、钾比例协调。追肥量应根据田力水平而定,一般中等偏上稻田少施,贫瘦田适当增量。建议按如下标准施肥:底肥:45%(15:15:15)复合肥25~30kg撒镪口或施面肥。追肥:第一次追肥在活蔸后(抛插后5~7d),可结合化学除草,追尿素10~12kg/667m2+除草剂拌匀后追施。

1.2.3 化学除草

大田化学除草在抛秧(机插秧)活蔸后结合施肥打除草剂,除草一定抓住关键时期,及时除净杂草。每667m2用68%苯噻·苄可湿性粉剂50g(1包)+10%苄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g(1~2包)+尿素10~12kg均匀混拌,于抛插后5d左右杂草萌发初期毒肥法撒施。需要注意的是,抛插大田的稻秧苗必须达到4.5~5叶才能施药;必须在稻苗露水干后均匀撒施,施药后田间要有3~4cm浅水层,药后保水3~5d,但要防止深水淹没心叶造成药害;该药限用于抛秧与机插稻大田,水稻秧田和直播稻前期不能使用。一封,即在移栽前3~5d,及时耙田整平,进足水量,用50%丙草胺水乳剂撒施进行栽前封闭处理,并保持水层3~5d后再机插;或者在水稻移栽后2~3d内用30%苄嘧·丙草胺进行封闭,用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并保水4~5d;采用“零天化除”即机栽施药一体化技术的田块,可选用专用除草剂35%丙噁·丁草胺水乳剂和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兑水滴施。二封,即对于保水性、平整度不佳,或往年杂草基数高的田块,应采用两次封闭处理。第一次封闭处理可采用上述方法,10d左右还水后进行第二次封闭处理,可用20%苄·丁微粒剂拌适量化肥或细泥撒施。

1.2.4 防止僵苗

早春季节低温阴雨多,光照不足,容易诱发水稻僵苗不发。不良氣候条件下要利用以水调温的作用,即寒流与高温气象来临前通过灌水增加泥温或调降田间温度。抛插活蔸后主攻扎根分蘖,做到寸水活蔸,勤灌勤露,促根发叶,浅水分蘖。防止糊泥缺氧,僵苗不发。

1.2.5 病虫防治

水稻大田前期重点防治稻蓟马、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具体防治时间与药剂应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及时防治。

1.3 设计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

水肥管理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科学施肥和灌溉能够为水稻提供更为充分的营养元素补充,满足水稻的水分需求[2]。在施肥时应当结合土壤情况和稻苗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肥料,一般情况下将氮钾磷三类肥料作为主要肥料,将其以1:1:0.6的比例进行配置。结合水稻具体生长情况选择适当的营养元素,例如锰元素以及镁元素等,可以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供应。在施加底肥时应当尽量选择农家肥料,可以再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需求量较大,如果降雨量较少这应当增加灌溉的频率,一般情况下灌溉水深度2cm,当水稻进入长穗阶段时深度可提高到8cm。除水肥管理之外,还应当推行以下要点内容:

1.3.1 适时追施分蘖肥

移栽秧苗活棵后,即栽后7d左右施尿素7.5~10kg/667m2,施分蘖肥后1周酌苗情补施平衡肥,一般施尿素4~5kg/667m2;直播稻于3叶期建立水层,追施尿素10kg/667m2,之后10d以促黄塘为主,施尿素3~4kg/667m2。

1.3.2 加强水浆管理

水浆管理总体上要保持“浅湿干”交替的模式,增加土温,促进秧苗早发。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要适当脱水,加快秸秆腐烂及时排毒。对土壤起泡以及田间有青苔的田块,应采取短时间脱水露田,落干后2~3d灌浅水,加速分蘖发生。

1.3.3 适时开沟搁田

总苗数已达穗苗数的田块应及时排水搁田,首先田块中间要开好丰产沟,要求沟宽30cm,沟深20cm,丰产沟通田头沟,其次要排空田外沟渠内的积水,通过多次搁田,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的目的。

1.3.4 及时进行化除

对移栽田,一般在栽后5~7d结合分蘖肥施用进行化除,施好后田间保水层5d左右,水层深度以不淹没秧心为宜。直播稻封杀化除后,于4叶期再进行一次茎叶处理。

2 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在不同阶段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问题,秧田期会出现灰飞虱、稻蓟马、一代二化螟、烂秧、恶苗病等;大田前、中期会出现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赤枯病;螟虫(二化)、飞虱、稻纵、蓟马等;穗期会出现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尖枯、云形病、谷枯病、菌核病、褐飞虱、三化螟。

2.1 灰飞虱与条纹叶枯病防治措施

条纹叶枯病是一种通过灰飞虱进行传播的病害问题之一,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几率较高,一旦发病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容易导致水稻出现绝收的问题。发病后病株心叶柔软常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成“假枯心”。我省5月底~6月上旬中期为一代成虫高峰,到6月下旬前期为二代若虫高峰,到7月初为大田第一发病高峰,7月中下旬进入大田第二发病高峰。在防治该病虫害时需要选择镇稻88、镇稻99、镇稻413、徐稻3号、徐稻4号、扬稻3号、盐稻8号等,耐病性较好。将秧田和大田前期作为重点防治阶段,速效性(如混灭威、速灭威等)+长效性(如吡蚜酮等)药物进行混配使用,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利用治理虫害的方式预防病害出现。在水稻种植前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处理,可以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800~1000倍。液作为浸泡药剂,浸泡时间48h。在栽培过程中可以根据虫害发生时间适当推迟水稻的播种以及栽培时间,或者可以选择在小麦收获之后到6月上中旬阶段进行水稻直播,可以起到较好的控病效果。

2.2 水稻二化螟防治措施

在我省内水稻二化螟每年会发生2~3代,是混栽稻区主要的虫害问题,一代成虫蜂次多,盛发期长,一次防治难以完全奏效。因此在水稻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当选择多样化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防治效果。影响虫口基数的主要因素为夏季温度因素,如果温度大于等于29℃,冬后虫鸡虫是上一年的2.5倍,如果温度在27~29℃之间,则是上年0.5~2.5倍之间,如果气温小于等于27℃,则基数为上年0.5倍。防治水稻二化螟时应当选择农业防治技术,将其作为基础,利用灌水灭蛹、适期迟栽的方式避免虫害扩大。当查到丛枯鞘率或枯鞘团分别大于10%或80个时,进行药剂防治,根据区站情报,于卵盛孵期对齐穗前的稻田药治一次,如发生量大,隔5~7d再实施一次药物防治。一代选择杀虫单作为防治药剂,二代选择阿维菌素进行防治,三代则需要使用三唑磷联合杀虫单或者联合阿维菌素进行防治。在治疗该虫害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蜘蛛种类进行防控,合理利用害虫天敌。

2.3 稻飞虱防治措施

稻飞虱初始虫源在江西以及湖南南部,在5月中下旬~7月下旬会随着高空气流进入皖南以及江淮水稻的种植区域,此时成虫会发生3~4代。一般情况下我省会在6月下~7月上旬迁入害虫,7月中上旬褐背稻飞虱迁入,后期还会存在补充虫源,台风对我省迁飞性害虫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对稻飞虱进行防治过程中,合理利用飞虱天敌,能够控制害虫数量,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为稻虱缨小蜂,江淮稻区一般寄生率10%左右,高达60%。捕食性天敌以稻田蜘蛛为主,常见20多种;优势种为拟环纹狼蛛(平均每蛛捕食量为9.9头)、拟水狼蛛、草间小黑蛛等为主。在中稻栽后的一个月内尽量不使用药物,否则不利于害虫敌群落的构建。药剂进行防治时应当将不同药剂进行轮换使用,可以选择吡蚜酮、噻虫嗪、噻嗪酮、DDV、异丙威作为防治药剂。

2.4 稻纵卷叶螟防治措施

我省南部稻区(沿江及其以南稻区)多以2、3代重发为主,7月上、下旬出现成虫主峰期;少数年以2代重发;为害分蘖—孕穗期水稻。北部稻区(金安区)以3代重发为主,7月下旬出现成虫主峰期,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为害主峰期相对较稳定。在进行药剂防治过程中,应当在卵龄1~2龄高峰采取药物进行防治,在3龄之后进行防治会削弱防治效果。如果是2、3代害虫,使用杀虫丹或者+BT作为防治药物,如果属于3、4代害虫,则需要使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以及丙溴灵进行防治。针对大龄虫需要选择甲维盐WG、丙溴磷作为治理药物,并选择在每天8:00~9:00,以及下午3点后进行药物防治。

2.5 稻曲病防治措施

当水稻患有稻曲病会给人畜造成毒性作用,会提高空秕率。稻曲病在我省表现为单季晚稻发病重,而田间菌源广泛存在,为何早稻、中稻发病轻。研究报导,稻曲病发生与孕穗末至齐穗的天气、雨量同发病程度相关显著。通过对当前水稻种植区域进行长期调查和研究,发现水稻破口前10~13d是稻曲病菌侵入的敏感期,因此应当选择破口前10~15d进行防治。进行稻曲病防治过程中,可以选择6%井岗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120g/667m2)、12.5%紋霉清水剂(200g/667m2)、井·枯(100g/667m2)7、井·枯(80g/667m2)、20%井岗霉素水溶粉剂(400g/667m2)等方案进行防治。其中,6%井岗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120g/667m2)防治效果最好,可以高达74.4%。

2.6 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是为害我省水稻生产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会对叶鞘位置、叶片位置造成严重损伤,如果病害严重时病菌甚至会侵入茎杆、穗部。在发病的时候水稻植株叶片枯黄,严重时不能正常抽穗。水稻受害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情况下减产10%~20%,严重可达50%以上。防治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农业防治技术,尽早施用氮肥,不可以在中后期阶段向水稻提供大量氮肥,或者可以在孕穗期阶段使用药物进行病害防治。

除此之外,稻瘟病、水稻赤枯病等均属于常见的病害问题,需要针对当前各个区域的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3 结语

水稻的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落实栽培技术要点,会影响到水稻的生产质量和品质,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对栽培技术进行改进,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对播种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落实栽培技术要点。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病虫害问题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针对水稻灰飞虱与条纹叶枯病、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曲病进行重点防治,重点使用绿色无公害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雪梅.绿色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其要点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8):189-190.

[2] 陆崇高.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1(13):39-40.

猜你喜欢

防治策略栽培技术病虫害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