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科学防控的综合措施分析

2022-04-04何启幸陈惠玲郭秒秒韦森慧

新农民 2022年7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

何启幸 陈惠玲 郭秒秒 韦森慧

摘要:非洲猪瘟作为一种外来的猪疫病,其传染性和病死率极高,对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不单单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诱发食品安全问题。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既要求养殖户强化防控力度,又要采取相关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科学防控的综合措施的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洲猪瘟;科学防控;综合措施

1 前言

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造成的,病程短,且致死率较高。生猪在感染之后,产生发热,诱发呼吸困难,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哮喘,鼻孔内会探查到脓性物,内脏气管出血,对生猪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由于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较快,若未能得到有效防控,则会对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诱发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出现了数次非洲猪瘟的情况,亟需形成一套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2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具有极高的致死率。这一病毒能借助多种方式传播,难以在根本上杜绝,如携带病毒的寄生虫能在猪群间循环感染[1]。同时,非洲猪瘟的潜伏期大约为5~9d,生猪感染后,会产生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甚至有些病猪合并有呕吐、下痢的情况。上述症状出现后,病猪会在7d内死亡,有些甚至在发病1~2d后死亡。

由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上看,有新闻指出:在感染该病毒的生猪中,其品种、性别及日龄各异,但是除了野猪、家猪之外,还未发现有其他动物感染该病的情况。非洲猪瘟传播性强,即便是健康的生猪,其在接触过病猪,或者与病猪饮用同一水源,其也会感染这一病毒,死亡率高达100%,尤其是家猪更易感染,这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由该病毒的传播途径来看,其传播渠道有呼吸道、蜱虫叮咬、口腔等[2]。如果兽医在给病猪治疗的过程中,消毒工作不到位,比如未能及时更换针头,可会诱发进一步的交叉感染情况,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内感染并传播。另外,由于非洲猪瘟有很长的潜伏期,主群在感染该病之后,难以在短期内产生有效抗体,病毒滋生,甚至诱发病毒血症。哪怕是病猪完全康复后,其体内还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

现如今,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如下:第一,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降低病毒含量,阻断传播途径,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3]。第二,严格筛选非洲猪瘟抗性猪品种,科学调配日粮营养配方,进一步增强病猪的抗病毒能力,由本质上降低非洲猪瘟发病率。第三,对于非洲猪瘟阳性猪群,使用病毒清除模式,即对其实施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非洲猪瘟病毒进行消杀。非洲猪瘟病毒的耐受力很强,其在干燥环境、酸性环境也能生存,但這一病毒不耐高温,30分钟内,高温60℃,就能把非洲猪瘟病原体杀死。由于非洲猪瘟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会存在于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器官组织内,还能利用寄生虫进行传播,因此难以在根本上完全消除。

3 非洲猪瘟科学防控的难点

3.1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形式多元化

非洲猪瘟最先发现于野猪,然后进一步传播给家猪。对于病猪的分泌物、体液和排泄物来讲,都能发现该病毒的存在。由于这一病毒的传播方式较为多元,难以在根本上进行清除,所以难以在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4]。由于寄生虫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其可分布于生物养殖环境,且病毒携带时间久,可造成生猪、寄生虫之间的交叉感染,对非洲猪瘟净化工作的实施产生了不利影响[5]。在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且接触过的饲养用品、生物制品后,均会残留这一病毒,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非洲猪瘟的防控困难。

3.2 生猪流动途径繁琐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导致生猪流通途径较为繁琐,这是非洲猪瘟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从整体上看,各区域均存在生猪养殖产业,各个地域间的联系频繁,同时也增加了养殖人员间的交流次数,上述因素的存在,无形中加重了对非洲猪瘟的管控困难,遏制了非洲猪瘟封闭式管理模式的推广。

3.3 养殖户缺少防控意识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早期防护工作,避免生猪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但对于很多养猪户来讲,其防控意识薄弱,对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工作不够重视,缺少非洲猪瘟防控能力。有些养殖户对非洲猪瘟不够了解,防范意识不强。在发现生猪感染该病后,不能采取有效的阻断措施,且未能及时上报这一情况,加重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开展难度。另外,有些养殖户并没有配备防控非洲猪瘟的设备,导致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尚停留在表面。

3.4 缺少专业的兽医技术团队

对于我国很多基层地区来讲,其都有生猪养殖业,但是很多地方,都没有专门的兽医技术团队,缺乏非洲猪瘟防控的专业人才。对于部分乡镇基层兽医点来讲,并没有专门的技术人才,再加上兽医团队的年轻人才较少,很多兽医人员并没有从业经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防控技术团队的专业素养。另外,对于某些兽医团队来讲,其不是很了解疾病诊断检测技术,直接影响到对非洲猪瘟的诊断,若未能及时检测出养殖场的非洲猪瘟病毒,后果不堪设想。

4 非洲猪瘟科学防控的综合措施

4.1 基础防控措施

4.1.1 封闭化养殖

对于养殖户工作人员来讲,其要对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进行严格控制,例如运猪车、饲料运输车在进入养殖场前,要严格根据要求开展消杀工作。同时,针对进入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兽医等来说,也要做好消毒工作,做好防护。另外,对于养殖场来讲,要贯彻好猪群全进全出制度,推广封闭式养殖模式,进一步达成自繁自养”的目的。

4.1.2 健全生物安全防线

对于养殖户来讲,其要采取科学的隔离防护措施,避免对野猪、蜱虫等传播载体,有直接的接触。其次,要定期开展环境杀虫工作,做好驱虫、灭鼠。由于病猪的污染物、排泄物,也会加速非洲猪瘟的传播,若在养猪场发现了非洲猪瘟这一病毒,要即刻封锁发病区,对所有的生猪进行捕杀,做好无公害处理工作。除此之外,关于猪群的排泄物、污染物等,开展无公害处理。针对空置的猪场来讲,也要严格消毒。

4.1.3 禁止泔水喂养

如果使用泔水喂猪,或者家猪接触到被感染的肉类食物、污染物等,也会被这一病毒感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非洲猪瘟频发,大多与此相关,用泔水喂猪,发病率高达97%。所以,作为养殖户,严格处理泔水,在根本上控制,做好垃圾管理工作,避免泔水的误入。

4.1.4 规范产地检疫

我国要强化对入境产品的检疫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携带动物和动作制品的行为,对病毒跨界传播进行阻断,对机场及港口的安全工作要严格防范,对多个部门予以协调,落实好防疫要求,实施联防联控,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非洲猪瘟这个病毒进行阻断,从根源上遏制该病毒的传播。

4.1.5 强化调运监管

我国要做好引种工作,对引种和调运工作进行规范,对种猪进行跨省检疫审批,并予以观察隔离。生猪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若进行调运,则会增加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对于病猪的唾液、粪尿、血液等,其也会隐藏这一病毒,增加了感染该病的风险。因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要求,疫区的生猪产品禁止往外运输,强化对运猪车辆的监管,严格贯彻消杀要求。

4.1.6 增强宣传力度

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只利用相关部门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协调多方力量,增加对该病毒的宣传力度,进行群防群控,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进行巩固。相关部门要拓展自身的宣传渠道,可定期向养殖户发放宣传画册等,使更多人认识到该病毒的危害性,进一步激发其参与这一病毒防控工作的警惕性。另外,相关部门也可通过讲座等活动,进行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防范意识,使其及时发现疫情,并遏制疫情蔓延,防止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4.1.7 把控流通屠宰

对于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来讲,要重点监督生猪及其产品,形成长途调运监管体系,结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监管,对非法调运工作增强打击力度。与此同时,防止高风险地区向外运输,因此对非洲猪瘟传染源要严格控制,如果发现疫情的话,要对活猪交易市场全面封锁,对于生猪销售过程来讲,要增加监管力度,对各个流通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最大限度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率。通过开展多个部门的联合工作,建立公路检查站,避免出现相关事件。在生猪屠宰环节中,要严格治理屠宰场所,增强整体防控水平,对不达标的情况要及时整改。若在整改后,依旧不合标准,则要依法处理。通过强化生猪屠宰过程中风险的排查,划分安全责任,坚决打击私屠滥宰的行为,从根源上控制。另外,要对生猪屠宰标准于予以完善,保证每个屠宰场都能符合标准,做好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工作。

4.2 不同规模猪场的应对防控

4.2.1 集团养猪公司

对于集团养猪公司来说,要实现安全分级防控体系的建构,对风险区域进行科学划分,进行登机管理。针对不同环节的防控工作来讲,集团养猪公司,可建立车辆洗消烘干站,同时加大先进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合理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持的优势,适当拓展产业链。

4.2.2 大规模猪场

对于大规模养猪来讲,防疫体系和生物屏障的建构十分重要,对其风险进行消除。与此同时,可成立制度猪群免疫支队。针对猪场工作人员出差返厂后,要严格隔离,对疫情报告工作进行严格落实,合理防控大规模猪场,从而推动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

4.2.3 农村散养户

作为农村散养户,要强化非洲猪瘟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猪舍的卫生和干燥。同时要为生猪提供运动场地,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适当引进先进技术,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

4.3 其它防控

对于进口生猪来讲,要强化对其的监管,及时销毁疫区猪肉制品。针对生猪肉的运输来讲,要配合检疫许可证,配合相关的血清检测。如果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可考虑与目的地猪群共同饲养。如果出现生猪感染症状时,要对其检测力度进行强化,完善疫情通报系统。除此之外,还要对猪群进行定期检测,如果发现非洲猪瘟,则要开展更深入的检查,做好防范工作。

5 建议

5.1 把好国关门,做好产地检疫

关于生猪的入境检疫,要增强监管力度,对非法携带动物、动物制品的过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通过采取这一举措,能有效切断非洲猪瘟的跨境传播途径,以此保证国际机场及港口的安全性。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提高疫情防治的综合水平,形成联防联控的局面,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则要及时报告。

5.2 做好非洲猪瘟的日常监督监测

非洲猪瘟的传染性很强,且能在短時间内快速传播,致死率较高,对地方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各地方政府要重视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好防疫宣传教育活动,调动辖区内民众的非洲猪瘟防疫知识。为了提高基层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做好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由于当前很多养殖户盲目养殖,过于关注成本,而造成养殖方法不够科学,所以,还要增强对养殖技术的宣传。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来讲,高温和放毒剂对这一病毒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因此,要定期对猪舍内外开展消杀工作,对剩余饲料和粪便等进行及时处理,杜绝病毒的繁殖。另外,县畜牧管理部门要贯彻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尤其是要严格把控边境站点,做好抽样、送样工作,进一步了解非洲猪瘟的感染现象,深入分析其潜在的风险,以便为该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方面的经验。对于进出养殖场的人员、车辆等,要开展严格检查,做好消毒工作。做好防护和隔离工作,防止野外生猪进入猪舍。

5.3 引进生猪规范化养殖技术

通过规范化管理生猪养殖环境,能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所以,相关生猪养殖企业要进一步推广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做好引种和检疫工作,对外地引种进行规范,同时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对于引进猪种来讲,要在初期开展隔离饲喂,并对猪种进行观察。在确认猪种健康后,可将其混入猪群饲喂。在发现非洲猪瘟这一病毒时,要及时上报,切勿盲目采取措施。只有基层养殖人员具备一定的防控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这一病毒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非洲猪瘟并不会传染给人,所以在发现这一病毒时,基层养殖户不用过度担忧。在备料过程中,要强化科学管理,避免用泔水饲喂。另外,要对生猪养殖场地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合理建构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以此提高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效果。

5.4 做好防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为了在发现非洲猪瘟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遏制疾病蔓延,卫生防疫部门在建构疾病防控机制的同时,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此提高其防疫技术素养。对于相关从业人员来讲,其要增强对非洲猪瘟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辨别疾病类型。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掌握该病的发病症状。总体上看,我国要强化对防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深化其对非洲猪瘟疾病的了解。同时,还要适当拓展培训知识的范围,密切关注与疫病接触的人员,依托具体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平时,要组织相关防控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合理评估防疫技术、检测及采样等技术,强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6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要由多方面入手,如宣传养殖知识、增强经济投入、深化技术水平、严格把控产品入境等,严格控制非洲猪瘟这一病毒的传播,从根源上消除非洲猪瘟。

参考文献

[1] 王勇.非洲猪瘟科学防控综合措施研究[J].畜禽业,2021,32(4):100,102.

[2] 董凯.非洲猪瘟科学防控综合措施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2021(8):69-70.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
浅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对策
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是否合理?
非洲猪瘟影响有限 短期猪价小幅震荡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刍议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浅谈非洲猪瘟、古典猪瘟的区别与检疫判别
非洲猪瘟概述
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谈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