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分析

2022-04-03张珊珊刘畅阴雨龙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
关键词:雷尼替丁螺杆菌幽门

张珊珊,刘畅,阴雨龙

1.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2.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吉林长春 130021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胃酸与胃蛋白酶增高可增强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紧邻幽门的前壁或后壁多见,活动期DU 一般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呈圆形或椭圆形[1-2]。典型症状为上腹痛,夜间和空腹痛感明显[3],进食后或服用制酸剂可缓解.若未采取治疗手段或治疗不当,随着病情进展,会发生出血或者穿孔,严重者危及生命[4]。目前,针对十二指肠溃疡,常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市面上可选药物种类繁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剂等。针对不同药物的不同疗效,本研究收集吉林省某三甲医院2021 年3—11 月10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并随机平均分配为两组,研究两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29 例;年龄22~53 岁,平均(32.57±2.06)岁。观察组中男22 例,女28 例;年龄24~55 岁,平均(33.05±2.3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对分析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资料齐全,意识较好,能够配合研究患者。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及其成分过敏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上消化道溃疡、复合型溃疡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穿孔、出血、幽门梗阻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生素、保护胃黏膜药物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胶囊(国药准字H32025308),口服,1 粒/次,2 次/d,于清晨和睡前服用,连续服用4 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国药准字H10950086),口服,20 mg/次,1 粒/次,2 次/d,于清晨和睡前服用,连续服用4 周。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后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6,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治愈:患者的所有症状(IL-6、IL-8、TNF-α检测数据正常)及体征恢复正常,消化内镜复查临床症状愈合良好;有效:患者部分症状(IL-6、IL-8、TNF-α 检测数据有2 项正常)及体征有所改善但是没有完全恢复,相关检测指标结果部分正常;无效:两组患者经过用药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2 复发率及幽汀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根除率 临床治疗结束时Hp 抗原检测显示为阴性患者,在28 d 后对Hp 抗原还要进行1 次检测,如果结果为阳性患者可以确诊复发。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Hp 抗原根除率:临床治疗结束时,对患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测,同时对患者镜下采集黏膜样本检测尿素酶、14C 呼气试验检查,若上述两项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确诊为Hp 得到根除。

1.4.3 不良反应 统计两组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反酸发生例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Hp 根除率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观察组Hp 根除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Hp 根除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pse rate and Hp eradic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Table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全球范围内的年发病率为0.1%~0.3%[5]。临床研究认为,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均属于消化性溃疡[6-8]。十二指肠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0%[9-10],多见于青壮年,高峰发病年龄为20~40 岁,很少癌变[11]。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壁细胞总数显著高于正常人[12],分泌大量胃酸,胃酸分泌水平增高会激活胃蛋白酶原,胃酸与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增强,而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减弱,最终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13]。另外,幽门螺杆菌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1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及显著降低溃疡复发[15]。其他方面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也易引发十二指肠溃疡,非甾体抗炎药在酸性环境下呈非离子状态,弥散进入胃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产生大量氢离子,导致细胞损伤;非甾体抗炎药还可有效抑制环加氧酶活性,从而保护胃黏膜,致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避免溃疡发生[16]。

现阶段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一般选择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采取内科以药物为主的治疗手段。目前,先进的药物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过程中去,本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这种药物是属于维持药物,药物持续性作用很不理想效果较差[17-19];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奥美拉唑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疗效也比较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后的82.00%(P<0.05),与韩凤红[20]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62%低于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后的96.89%(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应用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降低十二指肠溃疡的炎症反应,减少溃疡复发的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数量。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与雷尼替丁相比,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减少复发,并且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雷尼替丁螺杆菌幽门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
美国FDA下令立即撤回所有雷尼替丁产品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