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22-04-03吴雪峰周仲明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颅脑

吴雪峰,周仲明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宜兴 214221

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生命安全、机体状态、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均存在极大影响,作为重度损伤性疾病,重型颅脑损伤发病后会累及人体的循环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功能,加之发病位置具有特殊性,如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将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及思维意识,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临床中,重型颅脑损伤具备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危害性显著[1-3]。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临床中均能够对重型颅脑损伤产生治疗作用,经由手术对颅脑实施减压、处置损伤处,可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其生理功能。但就应用效果而言,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减压效果更为显著,且行手术期间,操作精准度更高,可保障脑组织结构,由此在治疗实施后,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安全性高,疾病治疗效果显著[4-6]。基于此,方便选择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者65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为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者65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32 例、研究组33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5 例;年龄32~57 岁,平均(41.75±2.7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 h,平均(3.17±0.33)h。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6 例;年龄32~57 岁,平均(47.82±2.6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6 h,平均(3.62±0.48)h。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执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院后经检测,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者;②影像学检测可见颅脑中存明显血肿,需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③个人资料信息能够做完整采集,诊疗期间患者家属具备较高配合积极性;④对家属做如实告知后,家属同意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发开放性创伤,需做进一步救治者;②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凝血系统功能障碍者;③恶性肿瘤疾病者;④并发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术前辅助患者进行准备,给予治疗用药调整患者机体状态,促进其生命体征稳定,以保障手术能够顺利实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入手术室后,调整患者至仰卧体位,开展全身麻醉,起效后,使用床旁影像学仪探查器患者病灶所在位置,定位后,规划手术切口,备皮后做切口,骨窗参数8 cm×10 cm,暴露硬脑膜后,放射状剪开,吸除血肿,缓解其占位情况,完毕后实施硬脑膜修补,安置引流管,术毕。

研究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于仰卧体位下,将患者头部旋转至健侧,自顶结节至耳屏前做切口长度25 cm,切口与前额发际保持平行,切开硬脑膜,游离骨瓣做减压处理,清除颅内血肿,袒露脑组织后,充分清除处理血肿,确认无遗留血肿,即可缝合硬脑膜及手术切口,术毕。

两组手术实施后,患者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评估其病情,开展预防性治疗,待患者意识恢复后,根据其个体差异,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及术后治疗方案,以此促进其术后恢复、加快其疾病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神经系统功能和意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满分42 分,评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格拉斯昏迷评分表(满分15 分,得分高者意识较为清晰)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意识进行评测。

炎性因子:统计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4、白介素-2 的炎性因子水平。

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局部脑血流流量、脑血流容量、颅内压。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积水、脑膨出、切口疝、硬膜下积液。

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病死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系统功能和意识比较

研究组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和意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意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nd conscious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 两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意识对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ervous system function and conscious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研究组术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对比[(±s),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μg/L]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对比[(±s),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μg/L]

?

2.3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比较

术后,研究组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5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Table 5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5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s)Table 5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6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病死率对比[n(%)]Table 6 Comparison of mortalit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在临床中属危重症颅脑疾病,多因交通事故、高空跌落等意外事件导致颅脑遭受暴力冲击,致使颅脑发生损伤[7]。致病后,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呕吐、肢体瘫痪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并发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情况,损害神经系统、脑部微循环的同时,对患者生命安全、生存期限等方面均存在极大危害性[8-9]。

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处置重型颅脑损伤,常规骨瓣开颅术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属常用术式,通过开颅,释放颅内压力,配合血肿清除、引流等操作,可改善患者颅脑组织结构、微循环功能等,阻滞损伤所致血肿对脑组织供血、供氧的影响,从而缓解患者病情,促进其脑组织结构恢复稳定,以此达到疾病治疗目的[10-11]。但在既往治疗中发现,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存在明显不足,分析其原因:常规骨瓣开颅术实施期间骨窗较小,虽然能够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但处置操作存在局限,减压作用并不能达到预期,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疾病治疗有效率、安全性等方面欠佳[12]。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以大骨瓣开颅减压方式进行减压操作的术式,行手术期间,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骨窗较大,能够充分袒露脑组织,减轻颅内压的同时,保障手术操作视野良好,因此在疾病治疗期间能够准确处置病灶,从而改善患者脑组织循环及血流动力[13-14]。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实施开颅后,患者脑部因损伤所致血肿物能够得到有效清除,因操作视野良好,医生行处置期间可充分保护脑组织,避免因手术操作影响病灶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在缓解患者病情、有效治疗疾病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控脑组织损伤情况的发生,由此改善患者术后机体状态、生理功能等、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更具治疗优势性,疾病治疗效果可达预期[15-16]。

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65 例重型颅脑损伤者为研究对象,33 例患者经由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意识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术后炎症因子指标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机体恢复情况较为良好,生命安全得到充分维护,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由此可见,在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具备极佳的治疗作用,疾病治疗有效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本研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28.12%(P<0.05),这与杨景涛等[17]研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83%)(P<0.05),具有一致性。证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安全性高,有助于患者术后机体状态、躯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所致不良影响,较常规骨瓣开颅术更具应用价值[18]。

综上所述,常规骨瓣开颅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均对重型颅脑损伤具备治疗作用,但两者相比,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效果更为理想,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更佳,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颅脑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