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中心城区环境信访件办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03吴启芬张卫林方晓明李子昊李其林
吴启芬,张卫林,方晓明,李子昊,李其林
(1.荆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湖北 荆门 448000;2.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湖北 荆门 448000)
1 环境信访主要特点
1.1 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了更高期盼,环境信访问题为社会关注。2020 年度荆门市生态环境局接收各类信访平台交办市中心城区环境问题信访件393 件,问题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其他污染等,分别占比63.9%、12.7%、12.9%、10.4%。其中涉气信访251件(次),涉水信访50 件(次),涉噪声信访51 件(次)、其他类型41 件(次)。信访件内容存在特点各异、种类多、长期性的特点。
1.2 涉大气污染问题占比较大
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城南区域,涉气信访191 件,占涉气信访件总数的77%;从投诉问题来看,涉及异味问题,如涉挥发性VOCs 有机物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气体等占比70%,涉及露天喷漆、扬尘问题占比15%,涉及散乱污占比10%,其他类占比8%。
1.3 重复投诉问题较为突出
市中心城区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有52 家,其中城南38 家,占比70%,VOCs 年排放量高达17714t,基本相当于该市所辖其他三县市排放总和。从投诉该区域异味问题区域来看,主要涉及几个产业园;从重复投诉行业来看,石油化工行业、医药化工、印染行业比重较高。
1.4 散乱污,露天喷漆等现象长期存在
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取得了工商营业执照,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且已经投产并造成了环境污染;部分个体经营户取得了汽车维修业务从业资格,未取得喷漆业务资格从事喷漆业务;部分从事小作坊食品加工等类型的个体经营户,烧锅炉排放黑烟等问题。上述信访事项有部分需要协调和联合相关部门来推进问题的解决,有部分解决起来需要一定的周期,群众未能直接见到效果,也存在重复投诉的问题。
2 信访问题成因
2.1 产业结构布局偏重、环境空气容量超载、地域地貌影响扩散
荆门是典型是石油化工城,属石油型和煤烟型叠加影响大气污染类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偏重,工业布局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心城区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大中型企业均在城南区域,污染源存量较大。区域环境空气容量问题突出,近年来,荆门城市化工业迅速发展,区域环境空气容量已十分有限,工业发展重点仍在城南区域,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受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荆门中心城区属于“两山夹一沟”倒簸箕地形,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早晚正是逆温天气,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此外,受大气污染叠加影响,市中心城区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城南区域占比过重,区域污染叠加累积效应也较为突出。
2.2 部分企业实施治理效果欠佳
为了有序解决无组织排放、污染治理效率不高、VOCs 监管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大部分企业实施了整改,但一方面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整治只停留在面上,没有全方位把脉问诊,导致治理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部分企业考虑投入成本,投入不足,导致污染治理设施收集处理效率不高,治理成效不佳。部分企业虽然正在实施提标升级改造,但建设周期较长,成效未能及时体现。
2.3 采取积极有效方式,化解环境信访问题的能力受限
环境信访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矛盾的综合性反映,有些环境信访问题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管理部门,问题性质多、广、杂,当环境信访问题涉及多个行业管理部门时,如何统筹多个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形成齐抓共管,从源头化解生态环境问题,是解决好环境信访问题的关键点。
2.4 企业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通过各类专项执法整治,企业对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大幅提升,有专人、专岗、专责负责环保工作,当出现环境问题时,能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但有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整改进度慢、拖,治理效果不理想等现象。部分企业未按照环保运行管理制度执行,导致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出现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现象。
3 环境信访件办理的探索和路径
结合城南区域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及当前新时期环境信访件的特点,探索从抓好源头管控,紧盯过程管理,优化工作机制方面推进环境信访问题的化解。
3.1 提升前端化解能力
提高前端化解能力可以从以下3 方面着手。
(1)严准入。各级政府在编制重点产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发展等规划时要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高位谋划重点行业产业发展布局,将环境承载能力、环境风险隐患等因素纳入规划,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统筹起来,要将区域差别化环境准入作为源头预防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方式,以差别化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为手段做好源头预防管控的课题。
(2)重预判。环保部门要针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常态化开展环境信访分析研判工作,把环境信访重点前移放在事前预防管控上,精准掌握各行业、各区域、信访人信访问题事项,各级环保系统要完善建立信息互通互联机制,发现苗头、倾向性问题及时互联互通,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不积累。
(3)抓前端。信访问题来源于基层、调查在基层、化解在基层,前端化解信访问题是关键之处,是考验基层环保部门能力所在,基层环保部门要强化调查处理的能力,同时要与基层政府加强协调配合,在初访阶段化解信访问题。在基层环保部门和基层政府层面建立个人考核挂钩机制,把环境信访调解处理工作能力纳入个人年度考核,调动信访处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化解信访问题能力提升。
3.2 强化信访件办理能力
(1)突出重点敏感区域,以专项执法为抓手推进问题整改。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把区域信访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年初各级环保部门在制定各类专项执法检查时,要制定开展环境信访矛盾化解攻坚、环境信访突击突查专项等专项行动;要把信访问题多发的企业和行业纳入双随机、VOCs 专项执法重点检查对象,把信访环境问题事项作为执法检查重点内容,要把是否存在环境信访问题作为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好坏的重要依据,倒逼企业整改。
(2)紧盯复杂难点问题,以帮扶活动为载体推进精准整治。处理信访投诉问题时,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分析环境问题的复杂程度,积极借助走航车、无人机、电能监控和在线监控等技术手段锁定污染源头。对于能通过加强企业日常环境精细化管理、通过立行立改或短期治理能达到治理效果的问题,要会同企业研究整改措施,帮助制定整改方案,督促按时按期整改,对环境问题较为复杂,短时间无法解决的,要寻求省市专家团队帮扶指导,实施精准治污。要积极与信访人沟通,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寻求信访人的支持与理解,并适时邀请信访人参与现场观摩。
(3)加大教育与培训的力度,增强队伍本领能力。环保执法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信访工作办理效果,要把日常信访工作和大练兵活动紧密结合,以战练兵,以战养兵,在信访工作办理中锤炼队伍。运用“专家帮扶时跟班学,排查环境问题时实地练,解决问题时齐心思,调查案件时协力办”做法,全方位提升执法人员能力水平。
(4)加强宣传舆论引导,畅通公众参与监督渠道。一方面要建立“宣传+舆情”工作机制,通过报刊、新闻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加大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进典型宣传;另一方面,定期、不定期开展回访和环保开放日系列活动,与街办社区和环境信访投诉多发小区,建立一对一、点对点联系渠道,开展回访工作,主动通报、反馈整改进展情况;积极邀请社区街办人员和小区人员参与环保开放日活动,近距离了解废气产生、收集、处置过程和工艺,全面了解企业环保方面的投入。
3.3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强组织,保运转。依靠配合保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议事机构,做到“领导小组不解散,内部结构再优化”,实现常态化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帅,地方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效推进重访积案化解,提高信访办理成效。地方党委政府亲自部署开展信访问题大排查、大清理、大化解等活动,积极开展领导干部集中包联化解环境重访积案化解工作,并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相结合,推进重访积案化解和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2)建制度、明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综合协调、沟通研判、转送移交、现场督办、月度例会、舆情引导等工作机制,地方信访部门要负责牵头定期、不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工作会,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和职能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合力,迅速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办单位,确保各类环境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弄准信访诉求的性质、摸清信访诉求的合理程度、厘清信访问题责任单位,结合地方实际,针对环境问题的类别分类交办,同时做好跟踪督办、跟踪回访工作。明确专人调度,建立健全信访登记制度,建立完善信访工作台账,信访事件进行编号实施动态化管理;做好收件、交办、办结工作无缝对接,保证信访收件、交办件不过夜,保证信访件调查时间充足,同时制定办结回复规范模板,保证信访回复报告要素齐全,回复质量标准高。
(3)强追究、重问责。各地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追责问责力度,推动落实。在公开约谈督促履职、和询问谈话压实责任上下功夫,利用政府约谈部门主要负责人,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约谈分管负责人,环保部门约谈企业负责人等方式促进问题整改。严肃追责问责,把信访事项问题作为案源来深挖,对造成环境问题的事项严罚重处,对工作不履职、不作为、乱作为或存在群众反映问题不重视的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