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庆竹刻翻簧工艺探析

2022-04-03张宗凡

文化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竹刻器型刀法

竹簧的制作工艺

竹簧的制作工艺从实践方式上来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 ],分别是竹材的选料和初加工;竹筒的砍粗和细铲;撕筒和蒸煮;揉搓和定型;晾晒和储藏。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时间,同时依照详细规定来完成,例如省略竹筒的砍粗和细铲的环节,将会影响下一环节的撕筒,也会使得竹筒表面粗糙度不一,厚度不匀,竹筒撕口也不能呈一条直线,不便于雕刻。因此,竹簧的制作环节要求匠人足够细致耐心,严格遵循工序制作流程。

第一阶段是锯节阶段,即对竹材的选材、取材及粗加工。宝庆竹刻以3-5年竹龄的楠竹为主要原料,且只在每年的中秋节后至春节前制作竹簧(春夏的竹子正处于生长期,糖分含量较高,容易被虫蛀,影响产品美观)。伐竹需要伐竹人拥有对竹子状态的判断力以及在操作时对力量的精准把握,伐竹时伐竹人需朝竹根部以上约5厘米处用砍刀砍若干次,直至竹竿茎上出现向里约2毫米的凹痕;同时为了使竹子不被压坏,需先预判竹子倒下的方向,再依照这一方向用锯子以垂直于竹竿茎的角度反复锯。当然,若竹的竿茎直径小于5厘米,则可一刀锯下;若大于5厘米,则需锯到其横切面积约三分之一处,再以反方向继续把剩余的竹竿茎以同样的方法锯下。

第二阶段是砍粗和细铲,即对竹材粗加工后的细致打磨。砍粗即用砍刀去除竹肌的三分之二,但每次下刀不能超过竹肉厚度的二分之一。细铲需要匠人极为细致,使得竹筒材料由简至深,由粗至细。细铲的过程很容易造成竹簧破损,需先将竹筒放于劈簧架上,再根据竹子的纹理双手紧握铲刀顺势用力。每次下刀用力要匀,铲的厚度以0.1厘米为宜,一边旋转竹筒一边铲,铲至0.3厘米左右厚度,直至竹筒在阳光下透光均匀方可。这两个步骤对匠人的技术和经验均有很高要求。

第三阶段是撕筒和蒸煮,即撕裂竹筒之后依靠长时间的火烧水煮来蒸煮竹筒。撕筒之时要考虑为蒸煮创造条件,因为撕筒的目的是使竹簧在蒸煮后,能够顺利翻面。蒸煮需40至60分钟,为了节省蒸煮空间,一般会撕2至6个竹簧筒,然后将其套在一起。蒸煮是为了让竹簧筒中的糖分散发出来以达到防虫的效果,且在高温下竹纤维变软可达到防裂的效果,利于后期的器型制作。由此可见,蒸煮也多有讲究,例如煮液的用量需浸过竹簧筒;若煮液太少,会使竹簧筒蒸煮不充分;若煮液太多,加入水中的杀虫剂也要随之增多,浪费材料。

第四阶段是揉搓和定型,即蒸煮竹簧筒之后的揉搓、定型处理。该阶段讲究的是反复推敲,如揉搓这一道工序,要求匠人在操作前需先用冷水浸手,再迅速从沸水中捞起竹簧筒,而后再翻开开口处,一只手握住竹簧筒,另一只手将竹簧筒压平,再用双手握住一头,揉搓2至3次,再换一头搓揉2至3次,如此反复操作后再让竹簧平稳翻过来,然后将其一片一片地绷在架子上定型。

第五阶段是晾晒和储藏,即将竹簧片晾晒后进行储藏。晾晒和储藏的重点在于环境的干燥程度和储藏的时间长度。晾晒方式灵活,可待其自然晾干,也可用火烘干。储藏前应将其置于干燥通风处大致两个月,静待其干透(竹簧片内外的湿度达到百分之八左右)。

综上所述,制簧工艺需依阶段次序完成,期间对匠人技术要求最高的部分是砍粗细铲、揉搓定型,撕筒、蒸煮这一阶段讲求耐心,最初阶段和最后阶段主要要求制作经验。

竹簧器型制作工艺

竹簧器型制作是在制簧之后开始的,可大致划分为五个步骤[ 2 ]。分别是制模;软化、刨皮及涂胶;压制、定型、拓样;粗锯与清刮角;配色、捆扎和清修。主要将工艺操作的连贯性和实践方式的类同性作为阶段划分标准。

首先,由木工师傅制作木模,而模具分为压模和清模两种。其次,对竹簧片进行软化处理。软化的目的是避免干透的竹簧片断裂,所以在压制前需将其放于冷水中浸湿,只需表面呈湿润效果即可。软化到刨皮是连贯的操作,依靠手刨方式,生产效率较低。因此20世纪60年代,宝庆竹艺人发明了刨皮机,使刨皮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刨皮的目的是刮掉竹簧片表面上的不平整,以用于贴簧,而“涂胶”也是为贴簧而服务的。该阶段中的所有工序均为辅助“贴簧”,而贴簧中间采用木材作芯板,两面压制创平的竹簧片,这样可使木胎两面“应力”均等,防止木芯日久变形起翘。为了将其压制得更为紧实,将胶均匀涂于木芯、竹簧片与竹簧片的背面及接口处,再依次把竹簧片和木芯依据上下为竹簧,中間是木芯的次序,依次叠放在压制模具里。需要注意的是,木芯两面都要紧贴竹簧,如果竹簧需要拼接的话,可以在接口处垫上报纸,以避免在压制时胶溢出而粘连模具。

然后开始压制、定型、拓样。其中压制这一工序需要长时间的等候,但是据压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其需要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首先压制可分为捆压与机压两种,而机压又分为热压和冷压两种。捆压需要24小时,其过程是用较厚的木芯夹住压模上下两面,两头用绳子捆好,用槌子把木楔从绳子下面打进,使绳子更紧,同时使竹簧片和木芯挨得更紧密;机压采用的是液压机的热压方式,技术性较强,操作的时候对温度、压力的掌握较好。温度越高,压制所需的时间越短,一般压制30分钟即可,但压制竹簧板时温度不能超过80摄氏度。相较之下,冷压比热压效率低了许多,冷压胶合时间最少为24小时,然后才能松开模具,因此也较少被使用;完成压制之后定型和拓样就容易很多,定型即将热压的竹簧板从模具中取出后,放在跟热压型号一致的定型模上定型,直至冷却为止;拓样是用事先做好的样板平整地附在竹簧板上,再用铅笔依样板描出样板的形状。

紧接着是粗锯与清刮角,该工艺难度较大,锯的时候一定注意看好事先画好的边沿线,在边沿线外留下3毫米左右的加工量,方便下面的清角;同样,清刮角要求模具的角度要相当精确,因为清刮角又叫“开角”,是器型工艺中一道主要工序,刮角的好坏直接决定器型的好坏,清得好的刮角成型后天衣无缝,处理不好,整个竹簧板就会报废。粗锯要求相同的两块竹簧之间的木芯也要锯成相同的形状,木芯一般以不易变形的杉木为主材,加工成所需要的厚度;而清刮角要求角度一般为四角、六角、八角形;该步骤非常考验匠人制作工艺的熟练程度。

最后开始配色、捆扎、清修,这是艺术审美和细致技术的结合。以六边形竹簧花瓶为例,从配色起手。由于竹子生长的年代不同,造成竹簧本身存在一定的色差,所以在胶合之前一定要将颜色相同的配在一起,这样成型后看起来才浑然天成,美观雅致;捆扎的时候需要在胶合过后迅速捆扎,以免不稳定的六边形花瓶出现变形的状况。捆扎需先用绳子将瓶口捆住,然后再绕过瓶身将瓶底捆住,这样将六块胚板固定,接着再一道一道加捆,捆手拇指一定要将绳子掐在棱角上,以避免绳子松动,捆好花瓶一般要24个小时才可以松开,这便是一个花瓶制作的大致程序。此过程需避免较小的差错,如塌陷,一旦出现塌陷就要将手伸进瓶中,将低的一块顶上来。最后,清修是指刨平瓶底,刨平机的圆盘中央有一条横线,需先将瓶子六边形的正对角线与这条横线重合后,才能开始刨平的工序,依次将三条对角线与圆盘上的横线重合进行刨平。

综上所述,前三个步骤都是奠基作用,最为重要的步骤便是粗锯和清刮角,这是竹簧器型制作工艺的灵魂,而最后的步骤起到完善作用。竹簧器型制作与其说是技术的体现,不如说是依靠艺术审美作引导的使用经验技巧的体现。

竹簧雕刻工艺

宝庆竹刻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竹簧雕刻技法上,是以雕刻的方式将文化内涵融于器型之中[ 3 ]。而其表现题材内容丰富,雕刻技法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宝庆竹刻所使用的雕刻技法称为阴刻,阴刻技法中常见的刀法有单刀法、双刀法、顺刀法、逆刀法、颤刀法、点刀柒、排刀法、回刀法、划刀法等。在刻的过程中,根据图案自由变换刀锋角度,能使雕刻出来的线条有粗有细有深有浅。雕刻一条连贯的线条时,刻刀不能离开竹面,用平口刀雕刻时,刀锋与竹面的角度越接近九十度,刻的线越细也越深,这需要雕刻者有极好的手上功夫。从雕刻题材的角度来看,有人物、山石、树木、楼台、走兽等不同的题材,但主要以植物和文字表现为主。

雕刻山石、树木、文字以及走线,首先需要的是翻簧竹刻最基础的刀法——单刀法。单刀法的运用范围很广,中国画的铁线皴、披麻皴、折带皴、转云皴和兰叶描等都可以用单刀充分地表现。单刀运刀时,要掌握转动自如的握刀技巧,运刀时要用偏峰和中峰转换,同时要注意刀的停顿与连贯,充分利用线条的变化。其次,雕刻山石、树木、文字以及走线分别又需要不同的刀法,雕刻山石需要运用双刀法。所谓双刀,就是一刀无法表现的点和线,有时候用两刀完成,甚至三刀完成。双刀法大多数是偏锋运刀,根据画面的需要,有时是中锋引刀,然后偏锋补刀完成。这种刀法表现的特点在于刻山石粗壮的线条,如表现大斧劈、大混点及墨竹一类的画面。在雕刻树木时需要运用逆刀法和顺刀法,这一技法虽不是主要运用的技法,但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雕刻花草和叶片的时候需要。因为逆刀是朝握刀右手背向前动刀的,顺刀是朝手心方向前进运刀的,逆刀和顺刀往往是交替使用的,如刻制菊花瓣、梅花瓣和其他叶片时多用这种刀法,还有逆刀拉长线,如兰草叶等,这种刀法表现流利,没有中途停顿。

在雕刻楼台等建筑的时候需要用到划刀法,这种刀法是用在精细工整的屋宇建筑上,或者长直的线条上的,和中国画的界画相同,需要借助界尺刻画。界尺是用来引力的,用刻刀和界尺在竹簧上划出一丝痕迹后,可以把界尺移开,根据线条的粗细需要,用刻刀顺痕迹由轻到重地拖划几次。在操作上不能操之过急,一旦走刀,画面就不便再整改,并且划刀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用来刻水纹。

在雕刻文字时需要用到回刀法和排刀法。首先回刀法用在刻字上,即从一边运刀过一道后,再从相反的方向回刻运刀,刻出的字体笔画效果就能呈现出两面现刀痕的光面;并且如果用回刀刻画面,一刀运过去后,则不用拔刀,让刀锋自然地顺着刻过的痕迹拖回来即可。因此,回刀法在使用好巧妙的技法后犹如画家提笔于纸上书画,苍劲有力且回转有余。其次,排刀法主要用于块面和较粗的文字题词。笔画粗的题词运用——排刀法刻制均匀,进刀深度一致,一刀挨一刀间隙要匀,并要求刻出沙地来,这是刻诗词的基本要求。但如果用来表现一幅画的块面时,要求就复杂多了,要根据块面所反映出的内容来定,比如一片郁郁葱葱树林的块面,运刀时要根据块面外的轮廓力求用多变的刀法来组织山石的结构。总之,刻这类画不能像刻字一样一刀一刀地排列整齐,而要在块面中求运刀的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点刀法和颤刀法的运用,这两种刀法在雕刻的时候主要起到辅助作用。点刀法普遍用于点苔、点叶。例如,表现雨景山水时,多用点刀法来点苔、点叶,且偏锋用刀。在雕刻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腕力、臂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刀,避免层次无变化的弊病。另一种点刀是中锋运刀,使用指力;这种点刀效果细腻,靠疏密组织画面,有如中国画的渲染法,还可以用这种方法造成素描效果。进一步来说,为了表现画面的胡椒点、小混点,须特制一种没有圆槽的圆刀,运刀时,刀口与材料基本垂直,快速点刻,刻制的点要浑圆光滑。但点刀法从操作上来看费时费工,因此除特别需要很少使用到。颤刀法与点刀法在操作的细致和复杂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当雕刻的画面根据要求需要两面发毛的线条,又能用一刀充分表现的,这就需要顫刀来完成。颤刀用偏锋,运刀较慢,运刀的过程中握刀手指适当转动,使用腕力造成刻刀颤动前进,达到线条两面相涩的效果。

最后,宝庆竹刻在雕刻上还有起到重要装点作用的技法,例如,阴刻加彩、阴刻加烙、浮雕、透雕等。阴刻加彩即所表达的对象在主要轮廓雕刻的基础上,用不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雕刻刀法,再采用工笔画的绘画方法对作品进行多遍渲染。如给六角花瓶上色,以更好地显现雕刻效果。一般选用墨水或黑色油漆先将竹面涂满,再刮磨,再经过打磨、喷漆等后期工序。而阴刻加烙也同样是在雕刻的基础上用烙笔对不同的题材,采用勾、皴、渲、染等手法进行塑造,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浮雕的重点在于薄意浮雕,而透雕在于镂空,二者相结合表现来突出形象,使雕刻画面现光通透,呈现出灵动的艺术效果[ 4 ]。

宝庆竹刻的工艺技法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需要凭借匠人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在环环相扣的工序中表现出来。虽然在部分工序中已经可以借助大型机械设备来达到理想结果,但从根本上来讲,翻簧竹刻器型复杂多样,制作技法灵活多变,是机器生产难以实现的工艺。因此,翻簧竹刻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依赖于人而存在的活态文化,很难实现批量化生产。由此,探索宝庆竹刻翻簧竹刻工艺的传承新路径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传承手工制作技艺的核心基础上,依据实践经验不断摸索途径,以达到保护与传承宝庆竹刻翻簧工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彬彬.宝庆竹刻[J].收藏家,2001(10):16-21.

[2]张宗登,张红颖.“宝庆竹刻”传承人张宗凡的竹刻艺术探析[J].世界竹藤通讯,2015,13(01):31-35.

[3]王艳萍,唐文林,聂世忠.宝庆竹刻 刻刀为笔 雕竹成画[J].新湘评论,2019(11):47-48.

[4]康胜,张宗登.产品创新视角下的宝庆竹刻保护策略研究[J].艺术研究,2019(03):146-147.

猜你喜欢

竹刻器型刀法
慕古而怀今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刀法
武师授徒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刀痕竹韵
用劲刻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