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研究
2022-04-03傅燕翔陈玉梅罗霞冉宇
傅燕翔 陈玉梅 罗霞 冉宇
【摘要】油纸伞为传统的日用手工雨具,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产物,是世界上使用最早的雨伞。石鼓镇,位于湖南省湘潭县。石鼓油纸伞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着制伞工匠的精湛技艺、审美文化和审美情趣。本文详细介绍了石鼓油纸伞的历史、发展现状、制作工艺和流程,探究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创新结合运用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1-059-03
【本文著录格式】傅燕翔,陈玉梅,罗霞,冉宇.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1):59-61.
基金项目:本文研究专题所属的科研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010530017X)。
一、石鼓油纸伞传承历史与发展现状
石鼓油纸伞源于江西,距今已有600余年,对文化传承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各地及全世界油纸伞工艺的历史发展有其相似之处,却又不尽相同。石鼓油纸伞工艺的传承、发展符合中国油纸伞工艺发展的趋势。
石鼓油纸伞源于明朝初期,史书记载:“历朝鼎革,荼毒生灵,惟元明之际为惨,湘潭土著仅存数户,后之人多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来①。”由此可见,大多数江西人民带着油纸伞的制作手艺迁移至地广人稀的湖南湘潭,随后湘潭民众主要依靠这门技艺谋生兴家。与此同时成立各自的手工作坊,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周乐善作为石鼓油纸伞的创始人,除了自创竹骨铜顶、鱼胶生漆、桐油宣纸、藤编伞签等的制作技艺外,还通过拜访走学各地制伞名匠,学得精湛的制伞技巧。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也因此在湖湘地区流传至今,同时促进了湖南制伞企业的崛起。
清道咸年间,曾国藩为稳定湘军军心,增加军饷,大力发展工商业。第二代传承人周佳日的纸伞跟随湘军转战千里,风靡于江南一带。
湖南国货陈列馆于1932年开业,第三代传承人周贤钦的竹骨绸面阳伞首批入展,在伞类竞争中脱颖而出,深得省城内名媛们的追捧,油纸伞的商业市场也进一步得到了拓宽。
1952年,在党的领导下,油纸伞工作组重新组建,聚集技艺高超的制伞工匠,成立雨伞生产合作社。第四代传承人周传信成了制伞技术骨干,其后虽历经动荡饥馑,但仍致力于留存油纸伞传统技艺。
1995年,第五代传承人周汉宇和制伞工匠们成立了湘潭宇昌工艺伞业有限公司,由此,石鼓油纸伞开始兴盛起来。为了在商业市场中突出石鼓油纸伞的质量和特性,周汉宇对每把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和呈现效果都有一定的要求,在保证油纸伞做工精细别致的同时必须美观典雅。
21世纪以来,石鼓镇的油纸伞制作工艺大多已从手工作坊晋身为“流水线”生产。小镇上有不尽其数的成品伞厂及伞零件配备厂,拥有“制伞一条街”的美誉。与此同时,石鼓油纸伞已成湖南境地的主要纸伞品类之一。制伞厂商也纷纷与当地旅游特色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元素融入油纸伞文化,建立以石鼓油纸伞为特色的文化品牌,引入资本,转变发展模式,集中发展文旅产业,多角度建设“油纸伞小镇”。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纸伞正在涅槃重生。
二、石鼓油纸(布)伞工艺制作流程
湘潭县石鼓镇是湖南省民间艺术之乡,油纸伞产业集中,特色鲜明,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传承人以周汉宇先生为代表,他们的石鼓油纸伞制作工艺细致讲究,每一代制伞匠人坚持每一道工序均用手工制作,制成一把完整的石鼓油紙伞有近80道工序。其制作工序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和制作阶段。
(一)工具
手工技艺所用的工具来自技艺者常年累月的经验,虽看似简单却精巧实用,根据制作,所需要的工具主要有:刨刀、蔑刀、锯子、槽床、锥子等。
(二)选材
石鼓油纸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除恰到好处的气候外,丰富的植物资源也是其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其中材料的选择对油纸伞的制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竹
(1)水竹
水竹韧性好,不易折断,且多为笔直状。用作伞杆,能更好地提高伞骨架的稳定性、美观性、舒适性。
(2)楠竹
楠竹有着竿形粗大、结实、质地坚硬、蔑性优良等特性。伞骨多选取五年以上,韧性较好且向阳生长的楠竹。选竹工序也称号竹,因竹皮怕磕碰,影响美观,质量与耐用性随之受损,所以号竹后需要人工背竹。
2.杉木
杉木呈黄白色,质地较软,用来做伞柄手感极好;杉木纹理较直,加工后更凸显精致美观;其耐腐力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防虫,且不受白蚁蛀食。伞柄长时间裸露在外面,易受自然环境的侵害,杉木的耐腐蚀能力可延长手柄的寿命期限。
3.桐油
桐油源于桐树,色泽透明,是一种干性植物油。主要以干燥性优异、吸附性强、剂量轻、比重小而著称;多用于制作油纸、油布和漆刷木质房屋等,通过在表面形成保护膜,增强抗虫、防水及防腐性。
4.彩线
彩线用于油纸伞伞面穿花。通过强烈的色相对比来增加辨识度,体现穿花纹饰的层次性。穿线过程中,多用亮丽的色彩丝线,而非压抑的重色,如黑色,寓意漏水。手工艺人在编织丝线时,中间隔一层蓝色丝线增强视觉层次感。伞骨间主要以不同彩线穿插搭配,突出整个结构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零部件
1.伞杆
伞杆是一把伞的骨干。选好竹后,按规格截伞杆的长度,去除竹节结巴和竹青,使伞杆光滑笔直,之后在伞杆上约1/3处,开一个方形的小槽,方便安装跳子,再钻一个0.3厘米的小孔,最后制作一个三毫米的小插销用于控制下托在伞骨的极限位置。插销类似风销,能保证伞在大风侵袭下结构稳固且不易被吹翻。
2.伞骨
(1)制作流程
伞骨作为伞面支撑的重要结构,有着长短骨之分。初步劈竹时,长骨留一个结巴,短骨则不需要。长骨的长为短骨的两倍,且伞的面积由长骨决定。
每把伞的伞骨源于同一竹筒,确保伞在收合时,伞骨间能紧密贴合。制作时,手工艺人先用腰尺做好标记,其次用篾刀将竹简劈成等宽的竹片,削薄后进行等分处理,形成竹批。最后,将竹批的两端分别削成扁形和圆形,伞骨就大致成形。每根伞骨需修骨,确保每根伞骨规格一致,整体光滑、均匀。
(2)钻孔
在长骨削扁的一端,用锥子钻一个小孔便于穿线,短骨则分别在两端都进行钻孔,再对每根伞骨进行抛光去丝,同时用圆环捆住每组伞骨,便于区分与组装。
(3)开槽
长骨的内侧需开槽,开槽是整个工序中最危险的步骤,所需工具为槽床②。开槽时,槽床靠着手工艺人的双腿驱动,槽的深度由手工艺人力度掌握。脚踩踏板在手工艺人的带动下,通过锯片切割出直径0.3厘米的槽口。长骨开槽后,为了使每根伞骨收合时严丝合缝,要根据事先做好的标记排列整齐,这个过程被称之为齐号。
(4)数量
因伞面外部受力均匀所需,伞骨的数量一般由伞的直径所决定。大多数以32根为主,手工艺人会根据伞面大小,以4为倍数基础,相对应增减伞骨数量。
(5)消毒
伞骨做好后,进行消毒处理。以往手工艺人通过用泉水长时间浸泡伞骨,达到脱汁。现如今,采用煮制脱汁——在100℃沸水中将伞骨蒸煮2个小时,放在阳光下曝晒两天,达到稳定状态,即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伞托
伞托分为上托和下托。将准备好的木料,修至圆柱体,掏空中心形成空心圆柱。其中,圆孔直径需与伞杆吻合。如今,手工艺人通过钻孔机切割木料并修剪。最后,在伞托外部开齿,齿的数量与伞骨数量相一致。
开齿时,先将伞托组装在模具上,模具2/3长度处配备有对应数量且齿分布均匀的金属齿轮,然后手工艺人手持模具,略微向上倾斜,与卡齿的金属片紧密贴合,已使每个伞托规格相同。伞托对准切割器,配合齿轮,切割出由浅及深且均匀的齿槽,便于伞骨插入。最后,短骨两端再利用锥子开一个小孔,便于穿线。上下托除了形态不同外,制作工艺如出一辙。
4.跳子
跳子是伞开合的开关,通过弹跳实现滑动的机制,也称为伞键。跳子主要分为单跳和双跳,双跳日常使用较少,大面积的伞用之较多。跳子是根据伞的大小、伞柄直径和空心程度决定的,并不能批量生产。
制作跳子时,选取厚度较薄的竹片,削成上宽下尖的弧形结构,塞进伞柄的空槽内,使跳子底端贴近伞杆内侧。通过物理弹性原理,推动上端跳口,反复开合而不会损坏、失灵。
5.伞柄
制作时,将长约十厘米的细木料,修成圆柱体。然后,手工艺人对其进行纹理雕刻,使手柄与虎口紧贴处赋有喇叭形纹路;同时对伞柄进行刻画装饰,在赋予伞柄舒适感的同时又使其不失视觉上的美观。制好的伞柄刷上桐油后可达到防蛀效果。
(四)组装伞架
1.固定伞架
固定伞架是油纸伞成型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步骤,且决定着伞的使用寿命。固定前,手工艺人需认真检查各部位零件是否合格,残缺的部位需及时修理或更换。
检查完伞的零部件后,分别将每组长骨削扁的一端插入上托卡槽,短骨的一端插入下托卡槽,另一端则与长骨上钻的小孔对齐,每一处都是拼接咬合,再通過穿线保持稳固。棉线依序穿过每根长短骨的连接点,打结固定,保持咬合处不易脱落。每处拼接处,穿线需认真谨慎,以保持整个伞架的稳定。
最后进行网伞,用折子调整完每根伞骨的间距,再用棉线将伞骨边缘连好。在丝线的稳定连接下,伞骨及上下托的拼合机制完成,整个伞架锥体雏形也出来了。
2.网伞检查
组装好的伞架,反复收放检查,确保各零件之间滑动灵活。
(五)制作伞面
1.绘制伞面
伞面作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在伞面作画,在切纸工序后进行。切好纸张后,根据伞的需求上色,不同伞面的调和颜色均不同。如制作红色的纸伞时,加红色颜料表祥瑞之意。接着在伞面上作画,内容可随性发挥,也可参照图本或文人墨客自由创作。
另一种作图方式是通过写真机打印,电脑绘图,在切纸前完成,客户的私人定制为多。伞面风格有着巨大创新:将部分图案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现代化伞面设计,以满足不同年龄、性格的人群挑选、使用,这也是石鼓油纸伞现如今畅销中外的重要原因。
2.切伞面
伞面材料选用优等牛皮纸、宣纸等,虽然现代机械切割工具较发达,但手工艺人仍沿用手工切割的方法,纸张的大小由伞骨决定。以节省纸张为原则,根据规格,制作不同的圆形模具,再用工具将宣纸切成圆形,在纸中间开一个圆形小孔。
3.糊伞面
制作时,在伞骨向阳面刷上胶水,手艺人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残余未刮青的地方,需立即削除,否则会影响胶水对纸张与伞骨的粘接性。将裁下来的纸张铺在伞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直伞面,力度均匀,确保纸张与伞骨粘贴牢固,再用剪刀修剪伞边缘成型,将伞边缘分刷上胶水,折叠粘牢,自然风干,干透后收伞成型。
(六)外部完善
1.裹顶
裹顶是将上托裸露的部分用皮纸进行装饰。伞顶是伞托的一部分,伞托在制作时可以雕刻成不同造型的伞顶,传统伞顶部为木质葫芦头形状,而旅游工艺伞大多是红色塑料呈圆台形状的伞顶,工艺简单。伞顶组装后,将裹顶纸刷上胶水,包裹在上托裸处,再用沾过胶水的笔将纸张未粘贴在上托的部分进行按压以使伞面保持严密,需要注意的是裹顶不全裹,葫芦头留在外面,最后刷上与伞面相搭配的颜色,使伞顶与伞面在色彩上相呼应。
2.刷桐油
上油前,先要将生桐油熬熟。涂刷时,用棉布料浸入桐油中,完全浸满桐油后,将桐油均匀涂刷在伞面上,阴面和阳面均刷上,重复三次,使桐油完全浸入纸面,这时伞面呈半透明效果。最后将伞固定并等待自然晾干,在伞面干透后,需再涂刷一层桐油,用于保证纸伞在下雨时能撑开避雨,更加结实耐用。
3.伞面穿花
穿花步骤极为讲究,一般由手腕灵活的女子进行操作。穿花时,靠近伞托的一端伞骨之间的空隙较小,直针无法穿入,手工艺人采用可弯曲的自制穿伞针。穿伞针是一根细铁丝,在针中间部位弯曲120°左右便于穿梭在长短骨间咬合处。穿花分为满穿和半穿,满穿与半穿主要是根据彩线在短骨上编结的位置所确定的。
彩线编结半个短骨为半穿;编结整个为满穿。半穿多以简单统一为主,满穿虽更为复杂,却以条理清晰的线条和靓丽的色彩为名,更加凸显伞的精美、贵重和寓意吉祥。伞的内部,不仅汇集了手工艺人高超的穿花技艺,伞的结构也通过丝线穿插有序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整把伞的美观性集中体现在穿花丝线的选择搭配上。
4.安装伞柄
传统的油纸伞利用精确的榫卯结合方式,将伞柄与伞杆牢固连接。在现代工业背景下的今天,白乳胶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制作效率,降低了手工艺人的制作难度。在制作时,手工艺人在伞杆下端沾满乳胶,再装入伞柄孔中,靠手部力量固定,待胶干透后,一把伞便制作完成。
结语
石鼓油纸伞作为日用雨伞,发展历史悠久,是一代代民间工匠精工细作的劳动和智慧的产物,它不仅仅展现了制伞工匠们精湛的工艺技术,同时作为地方特色的载体,抒写着民族文化与时代的融合。
如何留住手艺的余温?在新时代文化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下,油纸伞将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传统工艺中寻找养分,对传统工艺的研究也已跳出历史怀古的范畴,并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联系起来。油纸伞未来的发展,需要学者、匠人、设计师、媒体等通力合作,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注释:
①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5卷:明时期》,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9-100页。
② 槽床:开槽的机器。
参考文献:
[1]张宗登/张红颖.湘中石鼓镇油纸伞的工艺特征探析[J].装饰,2013(10):101.
[2]张璇.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穿工工藝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15.
[3]朱蕾.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川、赣油纸伞产区调研报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4]张荩雯.贵州印江油纸伞工艺技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5]彭婷.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OL/EB].湘潭文明网,2016.http://hunan.voc.com.cn/xhn/artic le/201806/201806120915599252.html.
作者简介:傅燕翔(1979-),女,湖南人,硕士,湘潭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文化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