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022-04-03董秀花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董秀花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惯于沿用传统方式,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基准。这种方式下习得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学生难以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新倡导,旨在呼唤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借助生活化的素材,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本文基于这一主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引言

数学的来源即为现实生活,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也在于服务生活。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旨在促进数学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予以数学化。这种教学策略也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数学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难懂学科,仅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生活化的理念主张教师采用灵活生动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日常可见的生活问题,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经由丰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得以探明数学知识的由来发展。较之往常,这种学习方式将带给学生更愉悦的体验感。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

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引导者,许多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浅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情境的导入流于形式。很多教师在讲述新知识时往往会借助情境教学,但是在后续的讲解中就逐渐省略了这一环节。以及在引用时忽略本班的学情实际,盲目照搬现成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况会导致课程前后的脱节,教学情境的不连贯,难以发挥理想的启发作用[1]。第二,生活素材与知识教学两个环节结合不紧密。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生活化,在课堂中大量引用经验实例,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学就会被弱化。也有部分教师偏重知识教学,在挖掘素材方面用功不足,生活化策略的优势难以体现。第三,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仍以考试分数为主。生活化教学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原有的评价标准不足以承载其内核。这必然会拖整个教学策略的后腿,无法对生活化策略下学生的表现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一)立足班级学情,多元导入情境

教学情境的确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有力工具,但是其效果的展现依赖于教师事先对本班实际学情的考察。这能帮助教师摸清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所在,并明确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聚焦的方向和要点。依据不同的学情,教师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聚焦于课堂的趣味性。多采用故事型、互动型的教学情境,适合低年级小学生。按照部编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材设置,学生要从1—5的数开始,逐步认识6—10、11—20的数以及加减法。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导入“小猫钓鱼”的故事。假设小猫每天能钓一条鱼,那3天之后它会有几条?5天呢?一周呢?10天呢?15天呢?随着课程进度来将问题逐步扩展,让学生一步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第二,聚焦于情境的熟悉度。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导入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改良。结合学生更为熟悉的生活素材,让情境导入更为自然流畅[2]。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转化为给校园里的圆形水池、圆形花坛修围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定所需圍栏的长度,这便自然地引申到如何求得圆的周长这一数学问题上了。第三,注重教学情境的多元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引入小组竞赛、挑战等元素。这些情境的导入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形式灵活自由,应视学生所处的年级高低来设计。

(二)深挖生活素材,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材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类强抽象性的学科而言。教材中的情境与案例具有一般性,无法保证贴近每个地方的学生实际,特别是对于偏远农村地区而言。因此,教师要基于对教材的参考,深度挖掘周边的生活素材,设计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位置”时,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教师可以将班级里各个学生的座位作为坐标。通过描述某个学生的位置,让大家猜是谁。或者点名一个学生,让其他学生描述其位置。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严谨表达的基础上,多用生活化语言,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用“小尾巴”来表示除不尽的余数;用“大嘴”来形容大于号和小于号——“大嘴”朝向哪边,哪边的数就更大。诸如此类借助类比、简化等方式,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形式,将数学符号转变为易于理解记忆的形象。这不仅增加了趣味性与通俗性,也能带给学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三)注重过程评价,突出家庭教育

生活化教学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往的评价标准显然已不适用。如果学生不能从评价标准中收获认同,那其对生活化教学的认可度也会受到影响。教师要兼具各个环节,将视野投放于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的全面表现。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进步变化给予综合认定。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参与生活化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情感态度以及数学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不同于知识评价,能力与情感态度更能反映教学成效,也是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检验。相较于教师,家长在更多时候直面学生的生活问题,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落实到实际问题中时处境也更为便利。在一些生活问题上,比如超市购物找零、计算时间等,家长要有意识地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四、结束语

数学本身逻辑性强,较为枯燥,理解难度也大,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也是常事。生活化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器。借助生活化的情境,经由生活素材的转化,数学规律能以更直白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一方面消磨了数学的枯燥,为学习过程注入了更多乐趣。另一方面,直接同现实生活构建联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学文.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J].教育观察,2019,8(42):121-122+130.

[2]秦淑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施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7.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