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研究价值

2022-04-03袁真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究价值

【摘要】在我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民族绘画是必须提到的重要内容。其因丰富的文化底蕴、多样的画法技巧等深受大家的喜爱。民族绘画在传承中涌现出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同时为绘画界开展民族绘画的研究搭建了珍贵的艺术宝库。可以说民族绘画构筑了我国美术史的基石,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民族绘画的研究价值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论述,首先分析了民族绘画具有的艺术魅力,之后分析、论述了民族绘画在研究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民族绘画研究和创作的有效对策,即要正确处理民族绘画研究领域中的关系,注重对民族绘画艺术的有效传承,优化民族绘画的教学方式,要在全面了解民族绘画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创新。

【关键词】民族绘画;中国美术史;研究价值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2-170-03

【本文著录格式】袁真林.民族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研究价值[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2):170-172.

引言

民族绘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民族绘画的背后凝结着我国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加以发扬光大。在民族文化的培育下,民族绘画在我国的艺术史特别是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绘画作为研究对象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当前,民族绘画不仅在创作上得到了重视,在研究领域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民族绘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民族绘画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研究来凸显民族绘画的价值,这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绘画研究者需要建立正确的、科学的研究观念,深入细致地探讨民族绘画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一、民族绘画具有的艺术魅力

我国民族绘画所描绘的题材,主要是根据中华民族的生活特点,将观察到的人物和事物加以艺术加工,最终呈现出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民族绘画讲求重现自然,在创作方法、构图、色彩等方面都具有特征,这些都表现在绘画题材的综合呈现上。民族绘画主要分成三个大类,即人物繪画、山水绘画和花鸟绘画。从表面上来看,这些题材和西方的绘画存在相似之处。[1]但是中西方绘画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华民族的绘画以山水画见长,而且取得的艺术成就尤为突出;西方绘画则在人物上更为耀眼,其中包含着非常激荡的场面。这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背后是文化差异,在这些差异上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国的民族绘画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一)民族绘画中的山水画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民族绘画以山水画见长。山水画主要呈现的是自然风光,但是绘画出来的自然景象中蕴含了画家的情感。西方的绘画中也有很多描绘自然风光的作品,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描绘眼前真实的景致,将写实的特点融入了画面中,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自然实景,而且在这些绘画作品的影响下,画中的一些景物已经成了重要的风景名胜,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游客和欣赏者。我国民族绘画中的山水画虽然也是将自然风景融入画笔,但是在绘画时突出风景的气势和气魄,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面已经不仅仅是自然风景本身,而是将内心深处对自然景物的情感融入其中,在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形成了具有特殊情境的自然山水画。另外,由于每位画家的经历、阅历不同,对自然景物的理解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山水景物的景致在不同的画家笔下所呈现出来的外貌是有着较大差异的。[2]例如,宋代以画山水见长的著名画家范宽,由于其在山中久居,对山中景物观察非常细致,能感受到高山的气势,所以在山水画上呈现出了大气磅礴的风格。五代画家董源擅长画南派的山水,将江南一带的山水描绘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烟雨江南的特色。元代以山水画见长的画家倪云林,将太湖一带的山水描绘得美轮美奂,其将山水的意境美呈现在了纸上。我国的民族山水画不仅在我国美术史上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在于其不仅真切地表现了自然景物,还将画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其中,做到了“情”和“景”的有机交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另外,“山水”还体现出了一定的哲学意蕴,使得民族绘画又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二)民族绘画中的花鸟画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我国民族绘画中,花鸟画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其中“花”包括了自然界中各样各样的植物,“鸟”则泛指了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我国民族绘画的传统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非常推崇,无论是高贵有名的动植物,还是寻常可见动植物,都可以作为绘画的基本素材。相比之下,西方在绘画中更加倾向于非自然物的物体,甚至是一些不具有生命力的“静物”,而且通过精心的构图表现出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也表现出了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而我国的花鸟绘画,其所描绘的对象都是一个个鲜活生命,鸟类等动物在画面中展现出非常自然的生命状态,各种植物也呈现出生命力,画家给大家呈现出来的是人类和自然界相容的美好画面。[3]画家将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赋予了绘画,让欣赏者能从中感受到花鸟的生命力,以及大自然的美好。

(三)民族绘画中的人物画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我国民族绘画对山水、花鸟是非常热衷的,而且都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除了自然景物画外,人物画也是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人物画在我国美术史中的发展与前两者相比较为逊色,但是在艺术魅力的呈现上是不容小觑的。[4]民族绘画中的人物画包括很多种类,例如,宫廷人物画、乡间人物画等。反观西方的绘画,在人物上着墨较多,创作了很多以人物为主题的传世佳作,不仅表现出丰富的场景和激烈的冲突,还表现出人类在不同时刻中的不同状态。西方绘画中的人物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不仅在人物塑造上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整个画面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中国民族绘画中不关注人物个体,而是非常关注不同类别的人物群体,将人物绘画类型化。例如,在绘画宫廷中的侍女时,不注重表现每个侍女的不同神态,而是重在刻画侍女这一群体的主要特点,无论是身材还是服饰或者是精神状态,基本上都是符号化的形象,画家主要通过这一群体来表现宫廷侍女群体的生活画卷。其实在类型化的人物绘画背后还包含着绘画的艺术手法,那就是“留白”,欣赏者可以对人物绘画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中体味不同的生活场景。

从以上不同的题材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于绘画的发展是有影响的。西方绘画所具有的艺术美感是非常直白的,画家将生活场景尽量还原,而且特别截取生活中最激烈的场景,体现出人类的力量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整个画面相对饱和并凸显张力,欣赏者能在画面中直接获取信息。[5]而我们的民族绘画追求生活中的平淡,凸显生活中的意境美,画面场景的选择也都相对平和,体现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民族绘画是比较含蓄的,讲求“情境”。我国古代的诗歌注重运用“比兴”的手法,这在绘画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做到了“诗”“画”合一,而且融入了戏曲等其他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由于运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民族绘画中包含了无尽的意蕴,欣赏者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绘画的真谛。这也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民族绘画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内涵,需要欣赏者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加以感知。

二、民族绘画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民族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中國美术史的基础和“精髓”,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现代学习、研究民族绘画来看,民族绘画的技法是学习、研究的重点领域,这有助于对民族绘画加以弘扬。近代以来,我国的很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对民族绘画的技法情有独钟,在研究上主要采用“古为今用”的策略,力求展现民族绘画的艺术生命,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民族绘画,创作更多优秀的民族绘画作品。研究民族绘画能反映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对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要加以继承,要摒除其糟粕的成分。民族绘画中所表现的一些内容,在今天可能已经无法复制了,但是绘画的技法流传了下来,而且在我们今天的绘画中也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由于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且相对稳定性,对我们今天绘画的整体风格仍具有直接的影响。[6]所以,在研究民族绘画时,对其传统技法进行全面掌握,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绘画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需要从发展的眼光、从世界绘画的眼光进行研究,使我国的民族绘画不仅在我国的美术史上有意义,而且在全世界的绘画史上都具有重要位置。

尽管我国目前在研究民族绘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研究中容易受到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民族绘画中包含着很多的艺术手法,而且侧重于表达画中的精神内涵,这需要画家运用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艺术积淀。当前,在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民族绘画无论在研究上还是创作都有着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人们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导致其对精神文明特别是绘画内涵相对忽视,以至于在创作上缺少精神内核,受到了物质文明的强烈影响。而民族绘画中受到物质因素的影响比较小,画家更加追求艺术美。在物质文明影响下的民族绘画对优秀传统没有良好继承,这对民族绘画的研究也带来了较大的障碍。二是在研究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研究民族绘画的时候,需要对研究的原则和方向有基本的确定,那就是要立足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要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同时要和西方同样题材的绘画进行比较,从而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绘画的真谛。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日渐传入,它对我国的艺术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有的研究人员改变了研究的视野,没有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是全面从西方的视角进行研究,将民族绘画中的民族文化予以摒弃。另外,在西方文化影响下,我国的民族绘画创作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西化”现象,不利于对民族绘画精髓的弘扬。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民族绘画研究和创作的有效对策

鉴于民族绘画在传承民族艺术以及在我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民族绘画,而且要将研究的视角融入民族绘画的具体创作、教学等领域,使得民族绘画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得以全面展现。

(一)要正确处理民族绘画研究领域中的关系

要进一步推进民族绘画研究取得较多的成果,正确处理研究领域的关系是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一要正确处理民族绘画中政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民族绘画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中所具有的政治性也是非常关键的。民族绘画作品对欣赏者来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同时,也会起到引导作用,需要将其政治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二是正确处理民族绘画中现实生活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民族绘画作品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同时又将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提炼和加工,从而形成了艺术瑰宝。这也要求在研究和了解民族绘画作品时,需要基于现实生活,将现实生活和艺术技法相结合。三是要正确理好民族绘画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民族绘画在发展中,其描绘的内容以及展现的形式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7]因此,要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在研究中要着眼于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其一。

(二)注重对民族绘画艺术的有效传承

民族绘画不仅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发展,还是通过一幅幅艺术品来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所以对于绘画研究者和创作者来说,需要从传承绘画悠久文化的视角,深入研究民族绘画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精髓,对绘画始终充满艺术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并了解民族绘画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特别要深入领会常用的传统创作方法和现代创作方法,对绘画新旧技法和画法进行充分融合,并将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其中。研究者要认真吸取历代研究民族绘画的成果,将这些成果全面应用在新形势下的绘画研究领域。[8]同时研究者和创作者要自觉抵制物质文明对艺术领域的侵蚀,也要始终保持着独立艺术创作的精神。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将我国的民族绘画和西方其他民族的绘画进行比较研究,无论是哪个民族的绘画,都是人类艺术发展的成果。绘画研究者和创作者既要增强民族绘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要摒弃狭隘的态度,坚持各种绘画艺术“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度和创作态度,让我们的民族绘画艺术真正在美术史上大放光彩并得到全面继承。

(三)优化民族绘画的教学方式

目前一些学校开设了民族绘画的课程,学校的范围从小学到大学都有涉及。民族绘画想要在研究领域寻求突破,优化教学模式是其中的重要措施。如果民族绘画的教学方式不够科学,就不利于民族绘画的发展,对研究领域也会造成较大的冲击,所以优化并改革民族绘画的教学方式对于研究领域来说是必由之路。[9]首先,要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绘画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由于民族绘画和我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包含了古代文化的不同种艺术门类,所以学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视绘画技法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民族文化的学习。例如,在绘画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古诗、书法等基础人文课程,让学生从古诗的学习中感受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从书法中领悟到绘画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对民族绘画加以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其次,绘画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民族绘画的兴趣。民族绘画的学习需要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不能急功近利。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给学生营造欣赏与创作民族绘画的氛围,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例如利用新媒体等最新的技术成果开展民族绘画教学,辅之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将其有机融入民族绘画的教学。

(四)要在全面了解民族绘画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创新

我国民族绘画源远流长,在历史上的重要时段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色,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如今在民族绘画的研究领域,研究者首先要对民族绘画的发展历史有全面的了解,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的,还需要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每个时代民族绘画发展的具体内容,从宏观研究领域向微观研究领域进行过渡。例如,在研究唐宋绘画时,研究者不仅要全面了解唐宋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轨迹,还要具体研究唐宋山水画等不同绘画题材的主要意象。其次,研究者要堅持创新的理念。[10]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形态的发展,民族绘画在美术史上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研究者要将绘画界的经验和成果融入到民族绘画的研究,用辩证的眼光全面审视民族绘画,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使得民族绘画获得勃勃生机和活力。

四、结语

民族绘画无论是在创作领域还是在研究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研究者要始终树立正确的研究观念,对民族绘画加以重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随着民族绘画的不断发展,其描绘的内容以及展现的形式将会出现变化,特别是新技术的出现也为民族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研究者要始终秉持“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等研究思路,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研究民族绘画,为民族绘画的发展提供更加有益的建议,使其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绘画贡献更多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吴善贞. 中国画专业开放性教学新模式探论——基于艺术高校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 大众文艺. 2019(02):221-222.

[2]丁为民. “虚实相生”与“客观写实”——浅议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艺术表现形式比较[J]. 艺术科技. 2013(03):78.

[3]梁穆穆. 广西壮锦美术资源与美术专业基础图案教学——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22):116-117.

[4]顾宝春. 论国画创作中的表现和审美艺术的修炼——国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代国画创作中的艺术表现[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S1):271.

[5]李勇男. 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应用探析——以“三困”特殊学生为例[J]. 艺术教育. 2017(Z3):160-161.

[6]许世平. 依托特色活动,推动高校美术教育普及——基于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义卖特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99-102.

[7]彭修银,梁宏.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19-23.

[8]屠潇.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创作探究——评《民族风情小品画法——中国画技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4):138.

[9]楚泓晋. 避门深山 卧游千里——从元朝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审美[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18-20.

[10]齐驸. 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美术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评《高校美术教育理论与发展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2):65.

作者简介:袁真林(1993-),女,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艺术史。

猜你喜欢

研究价值
关于高中英语写作中“汉化现象”研究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
广元石窟摩崖题记的资料及其价值
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与提升的研究价值
黄氏宗谱的研究价值
唐人所撰诗集序文研究
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
藏羌地区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研究
我国稀缺与特殊煤的划分和分布情况研究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