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相长:让“这一群”走向共生

2022-04-03杨雯茜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同成长教学相长师生关系

【摘 要】教学相长需要教师对学习本身进行深入研究,在教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基础精准施教,并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再学习。学生通过教的方式化所学为所用,师生之间进行真正的互动交流,两者走向共同成长。

【关键词】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共同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2-0021-05

【作者简介】杨雯茜,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南京,210001)教师,一级教师。

孔子在教学时善于以问答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学生进行切磋。《论语·八佾》中,子夏询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意思,孔子解答后子夏领悟到了“仁为先、礼在后”的道理,听了子夏的话孔子也有所感悟,于是他们一起研究讨论《诗经》。孔子在他的教学中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得长,这就是“教学相长”。教师的提升促进着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助力着教师的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教师和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成就从而共同生长。

一、“教学相长”的含义解读

“教学相长”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这样身份的认知让不少教师一味地去教,让学生一味地去学。事实上,教师既可以作为主导者,也可以成为学习者;学生既可以是学习者,也可以成为引领者。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因而形成“本领恐慌”,从而倒逼自己加深对“学”的研究,促使学习的发生;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教会他人,在“教”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学”的理解。

“教学相长”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聚焦学科素养,积极思考学科本质,从而构建高品质的学科生活。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魅力,以此促进学科情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学科综合实践中进行的各种活动,让教师对所教学科产生反思,不断复盘,从而形成对学科独到的理解,促进教师学科哲学的形成。

二、教学相长:让“群”共同生长

“教学相长”的目标是让“群”共同生长,这“群”包含教师和学生。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共同生长,可借助以下三条行动路径。

(一)角色赋能,构建多样化关系

当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已不再是固化的教导者和学习者,而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1.同学关系。

教师也可以是学习者,与学生构建同学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时,两者可以更深入地共享学习过程,所学的知识、获得的启发以及情感体验也可以共享。

例如:在博物馆课程中,博物馆文化对教师来说并非专业领域,他们与学生一样,都是这门课程的初学者。在共同学习时教师和学生的愿景是一致的,但因感知经验、目标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便会不同。参观文物时,教师更多地关注文物的文化背景,而学生则对文物本身兴趣较大,想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学习拓片时,教师关注的是拓片图案纹路的意义,而学生关注的是能把图案拓得又快又好的方法;场馆活动时,教师会将重点放在活动环节设计上,而学生则关注活动的形式。关注点的不同使得师生学习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两者在进行交流时,不同的想法会进行碰撞互补,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践操作心得,而学生的反馈则可以启发教师不断调整、完善博物馆课程授课的內容和形式。

在夫子庙小学,很多课程都致力于构建同学关系,师生在共同学习中关系是平等的,两者之间的交流是对等的,围绕课程内容的讨论也是互相启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2.伙伴关系。

当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时,他不再是权威者,而是学生想法的倾听者、学习计划的共同实施者。平等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话语权,教师成为学生的同伴,二者合力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车工坊”是一项致力于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常常与教师一起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位学生发现不少同学在下课电脑关机时会忘记关掉电源开关,接线板上连接的设备处于待机状态,这样会造成不小的电力浪费。于是,他将问题反馈给老师,师生决定共同设计一款电源开关控制器。在“车工坊”创客中心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设计图纸,并借助创客中心专业设备进行实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合作发明了一款产品——电源开关控制器。通过电子继电器,利用电脑提供的USB口弱电输出来控制电脑附属设备的220V交流电的开关,实现附属设备随电脑主机一键开、关机。这一电源开关控制器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一等奖。

3.师友关系。

教师和学生可以互为对方的老师,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信息时代学生了解事物的途径很多,他们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可能比教师还多,此时的学生可以是教师的老师。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形成上帮助学生,与学生形成互补。除了互为老师,师生二人还可以成为朋友,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夫子庙小学的班主任团队就是这样的存在:他们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例如:朱琴老师在她担任班主任的10年间,每天坚持为学生写成长日志,1000多篇日志中记录着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魏琦老师在班级设立“知心角”,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将自己的烦恼投进去,魏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王敏老师会将学生的作品进行精心布排,为学生举办作品展……每一位班主任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为他们出谋划策、共同进退、享受校园生活的大朋友。

教师和学生是彼此校园生活的参与者、困难解决的帮助者、成长之路的同行者,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

(二)方式赋能,让学习无处不在

要想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不断学习。教师要对“学”本身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教”的过程中精准針对学生的需求和基础施教,并在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再学习;而学生也通过“教”的方式化“所学”为“所用”,这样师生之间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交流,两者才能更进一步发展。

1.教师对“学”的研究促进“教”的精准。

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建构,是使思维变得直观从而得以更改错误概念、形成新的概念的过程。人是在多样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联系的信息中,在准确理解和良好组织的初始知识系统的基础之上,成功迁移、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

通过对学习本身的研究,教师可以设定清晰的目标,激发学生提高自身潜能,并对设计训练进行有效反馈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如学校9个工作室为每位成员配备了研究“学习”的书籍,工作室教师共读《让学习真正发生》等书籍,去了解学习的本质。通过阅读,教师发现想要让学习真实发生,需要学生得到适当的帮助并使用正确的方法。教师要能够站在学生立场去思考,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反思和探索。教学时将学生之前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依据学生的需要和新的教学目标来变换、融合或添加课程内容,从而让教学更加精准。

2.教师对“教”的反思倒逼“学”的发生。

教师通过反思从经验中学习。反思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学习形式。教师在反思时原有的认知可能会受到干扰,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和认知失衡,此时教师就要通过学来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对话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例如:数学教研组在进行组内教研时发现大家从关注“儿童立场”发展到关注“儿童学习”,并随之出现了不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这些教学范式的共同点就是“让学生先学”。学生先学了,教师该怎么办?数学组老师以第一学段新授课为研究对象,以“理”为突破口,开展对“理学”的实践和研究。通过学生的演示、汇报、交流以及教师的引导、讲解等活动来整理材料、归纳观点、解决问题、做出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理出问题、理清关系、理明方法、理出结论,教会学生结合事理来理清算理,通过现象理出本质,通过归纳方法理出策略,从而形成以“理”为主的学习过程。

3.给学生“教”的机会深化“学”的理解。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可见,孔子认为“能者为师”。每个人都有长于别人的地方,学生也能成为老师。要给学生教的机会,让其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校一直聚焦孔子学习思想进行研究,在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课题的引领下,构建了“乐学·五之”儿童学习范式。为了将“乐学”思想落到实处,有效提升学生能力,我们开设了“小先生课堂”,为学生搭建教的平台。“小先生课堂”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线下课堂由各班各科教师在固定时间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老师讲授知识、分享经验、展示成果;线上课堂则借助网络,学生在不同主题的组群中进行讲解或分享学习经验。当学生成为老师时,他们将自己看成学习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积极参与者,从而释放教的力量。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好,因为我不必再听我已经知道的东西,而可以将自己已经会的教给其他同学。”学生比之前更具积极性,对学习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学习的动机和兴趣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促进内在学习动力的增强。

(三)机制赋能,保障生长的可能

1.学习共同体。

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维持学习共同体中活动的有序进行,对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也为共同体成员相互促进提供可能。每个班级在制订制度时都会征集学生的建议,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主动进行自我管理。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的质疑权和提问权,每个班的班级公约中都有“每天一个小问题”。在班级日记中还专门设置“每日一问”板块用来记录学生的问题,问题可以是关乎学习、班级管理、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每天的午会课上,教师会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学生从中选择一两个问题集体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的制度确保师生在遇到各类情况时都可以行使质疑权和批判权,从而促进个性成长。

2.研究共同体。

在共同体中,成员的共同信仰为成员提供了积极行动的动力。同一个研究共同体中的成员兴趣爱好相同,并且能够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探索,有所收获。

学校每周开设“礼乐课程”,根据主题的不同合理整合校内外资源,将课堂从教室搬到茶艺馆、实验室、车工坊、图书馆、孔子研究所、博物馆等地,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课程选择,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围绕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研究学习。例如:喜欢培育植物的学生齐聚“天空农场”,在这里他们可以一起经历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养护知识,学习植物的嫁接方式。师生不仅是培育员、观察员还是园艺师。

在研究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因兴趣而相聚,因热爱而一起学习,并在学习中一起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界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3.成长共同体。

我们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教师成长为纽带,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构建成长共同体。成长共同体不只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集体,更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活动前的集思广益,活动时的主动参与,活动后的评价总结,都使师生在活动中得以成长。

例如:在“冬日童话节”中殷静老师班上的学生很喜欢《哈利·波特》,于是师生动手设计了魔幻城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咒语和魔法里感受语文学习和“做中学”的巧妙融合。为了让前来参观的同学身临其境,师生穿上了魔法袍并合作表演了书中的经典剧情,台词、动作的设计、服装道具的准备、演出前的排练都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童话节”落幕后,殷老师还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交流活动中的问题,为下一次活动开展积累经验。

三、“教学相长”面临的挑战

(一)构建有信仰的教育哲学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大部分教师会将注意力放在教学的细枝末节上,而忽略整体性的价值需求。教师要进行上位思考,在教育教学生活中逐渐建构自己的教育理解体系。

教师要打开学习空间,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当然,只进行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有形而上的思辨力,有找到有效实施路径的实践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領学生成长。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情怀,对教育要有独到的理解,对学科本质要有深入的思考,还要有生活美学的追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

(二)创造有价值的学科生活

要想为学生创造有价值的学科生活,教师就要关注学科生活的内涵,打破学科的界限,给学生带来启发和转变。在学科生活的创建中要不断切换自己的角色,从不同方面进行学习,抓住闪现的灵感,启发自己思考。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找到教育的规律,借助策略和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的学科体验;去主动地发现,细心地捕捉,深入地创想,从而丰富学生的学科生活,让学科生活变得有意义。

(三)培养有灵魂的学科情感

学科情感是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相对稳定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科知识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长久地保持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所学学科。

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学生在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为人处世的社会准则以及学科品质。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学科,教师就一定要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表达,重视与他们的对话。在对话中,教师可以找到学生的优势,承认他们的独一无二;可以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可以开拓他们的眼界,去思考新的概念和思想。学生对学科产生了积极的情感就会学得兴趣盎然,就会享受学习所带来的独特体验。这样的学科情感才是具有灵魂的。

角色的赋能让师生的角色从单一走向多维,不同的关系构建让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方式的改变,让教与学互为促进,让知识和能力实现相长;机制的护航,让不同的集体有序地运作,让生长有了展示的平台。让这些“可能”都被看见,让“这一群”可以走向共生。

【参考文献】

[1]李雪娇.教学相长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德育价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邓莉,伍绍杨.人是如何学习的[N].光明日报,2018-10-10(14).

[3]迈克尔·富兰,乔安妮·奎因,乔安妮·J.麦凯琴.深度学习:参与世界、改变世界[M].盛群力,陈伦菊,舒越,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5.

[4]陆平.完整学科生活:成全丰富完整的人[J].江苏教育,2019(7):14-17.

猜你喜欢

共同成长教学相长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