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达教师: “四有”好教师的校本表达与自觉行动
2022-04-03孙红陈同非
孙红 陈同非
【摘 要】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不断探索基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以培养“贤达教师”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校本化实践目标,从课程、平台、机制等具体行动路径,打造一支志存高远、德才兼备、立己达人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贤达教师;“四有”好教师;孔子书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2-0007-05
【作者简介】1.孙红,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南京,210001)校长,高级教师;2.陈同非,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南京,210001)教师,一级教师。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以下简称“夫小”)是一所以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为特色的学校。近年来,我们更是将教师培养理解至“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的高度,着力从学校的精神发展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贤达教师”来打造一支具有夫子庙小学特色的优秀教师团队。
一、“贤达教师”的内涵特质
(一)志存高远
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大师”,不是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因此,志存高远的“贤达教师”应该坚持“为己之学”:自觉将个人的教育理想和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涯。这样的教师就兼具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整个人都会拥有“怀天下”的气度与眼光,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莘莘学子。
(二)德才兼备
当今有些教师的治学态度只停留在学以增智、学以广才的层面,而忽视了学以立德、学以养德。殊不知对于教师而言,“才干”要以“德行”为基础,“真”要以“善”为准则,这样才能使得个人及社会群体从观念到行为的无偏差。
因此,德才兼備的“贤达教师”需要“德行”与“才干”的两翼并举,既要做到以德立学,也要做到学以养德:通过道德自律激发“为己之学”的内驱力,再从学习中唤起并强化个体自身的道德情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立己达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仁”的具体体现。仁爱的人,必定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人。可以说,立己达人,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庄严的社会责任。
立己达人的“贤达教师”,必定精神明亮,保持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我们以师德育人,给学生以典范,传递给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我们以智慧育人,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增强自己的知识创生能力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力求兼容并蓄、学以致用,助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贤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索
在“贤达教师”的精神感召下,学校从课程、平台、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让文化使命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真正浸润到夫小教师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一)全方位课程聚力
1.见贤课程。
以他人为鉴,是提升个人修养的良方。在见贤课程中,我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一场场精神奔赴中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我们读孔子。读《论语》,观《孔子》电影,听鲍鹏山的讲座,学习钱穆、李长之等学者解读孔子的方法,多途径探寻孔子的教育智慧,相继出版了《星星论语》《星星诗画》《追寻孔子》《走近孔子》等4套丛书。
我们读“大先生”。陶行知先生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读他的书,在他身上学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斯霞老师和王兰老师也都是从南京这片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教育名家,我们读她们的光荣事迹,读她们的教学思想,探寻她们成为教改先锋的规律。在这些“大先生”的引领下,我们也身体力行地奉献着、创造着。
我们读身边的榜样。学校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的优秀教师,我们将他们的点滴小事写成文章,通过青年教师宣讲,让更多的教师看到身边的小小光亮。每一个平凡教师的热爱,都将汇聚成学校的温度。
2.游历课程。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我们的游历课程正是一场深度卷入的沉浸式课程学习。
我们游学互访。通过教师流动、访校交流等方式,与上海、广东、新疆、甘肃、台湾、澳门等地区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一起交流互助、合力探索,还选派教师远至澳大利亚孔子学院进行培训学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我们碰撞智慧。坚持每学期开展“聚星堂”研讨交流:如35位语文特级教师和全市数百名语文骨干教师齐聚的“金陵特级话语文”活动,“《小学生数学报》名师大讲坛——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生长”研讨活动,与南京市教研室联合主办的“‘阅’动生活英语课外阅读研讨活动”等。每一场活动从前期的磨课商议到后期的反思交流,教研组内持续半个月的卷入式研究,不断打开着夫小教师的视界,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
3.公益课程。
只有做到“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实现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的公益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与责任感而生的。我们认为怀揣教育激情与理想,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应成为每个教育者前行的动力。
我们是一所传递正能量的学校。作为夫子庙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我们以集团内教师队伍建设的均衡发展为首要任务,定期组织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观课、研课活动,既突出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对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和地区起到帮扶作用。
我们是一群传递责任感的教师。从2010年开始,夫小专门设立“仁爱奖”,旨在发现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主动承担责任、帮助他人、服务集体、奉献爱心之人。获奖的人有学生、家长、工友、教师等。在这些人身上都闪现着仁爱精神。2021年,学校还成功申报了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仁爱厚责:智多星微公益行动”,希望在丰富多彩的微公益活动中,让夫小师生有责任之心、仁爱之心,从而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在觉悟、自由生长。
(二)全覆盖平台支持
学校设有“孔子书院”,这是一个专门宣传、研究和实践孔子教育思想以及开展国内外孔子教育思想合作交流的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我们既视其为组织制度和学习场所,也视其为研究场域和文化生态。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我们设立不同层级的研习社,旨在让每一类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院落。
1.面向职初教师的“敏学研习社”。
“敏学”取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对于职初教师而言,他们虽然怀揣抱负、勇往直前,但是缺少教学经验。因此,我们在每学期期初,都会由培训处负责人与每一位职初教师面对面进行沟通,了解个人发展愿景,制定学期专属发展规划。在整个学期中,每双周四下午一次专题培训,每月一次读书系列活动,每周完成教育教学基本功练习,定期根据《“师徒结对”手册》内容开展相关活动,并将一学期的成长认真记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期末,敏学研习社会利用总结会,以具体的数据呈现每一位职初教师的发展轨迹。
2.面向骨干教师的“仁智研习社”。
对于骨干教师而言,大多数已经进入发展高原区,他们缺少的可能是漫步心灵的教学勇气与持续不断的内驱力。我们通过每学期“五个一”(读一本专著、定一个专题,帮扶一名学生、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论文)实现从新手教师到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进阶。在专家导师团一对一的指导下,进行小项目、小课题攻关,以此锻造教学能力,增长教育智慧。
3.面向名特优教师的“明格研习社”。
明格研习社中的“明格”取“明德格物”之意。这些名特优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发挥名师帮扶、指导、辐射作用,带领教师一起追求教育理想。他们以“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为抓手,做好示范引领;以工作室的建立为平台,促进多方交流,打造名师队伍。
(三)全领域机制推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夫小,教师可以用多种表达方式、以不同的角色来表达彼此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成全的关系。
1.同伴圈。
在“贤达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构建了以课题、项目为主的同伴圈。在“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过程中,我们视团队为学习共同体,以“审问慎思”为生发点,以“择善而从”为智慧源,以“学而不厌”为核心力,从个体的研究向协作攻关的群体研究转变,积极探索,互益成长。
我们的同伴圈进行了学校课题引领下的子课题研究,利用课题构建的基本范式,进行有效的学科思考与实践。如学校的江苏省“十三五”精品课题“孔子学习思想引领下当代儿童学习范式的校本建构”已开发出“乐学·五之”的基本学习范式,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组教师则分别开展教学实践,在归纳出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习范式的同时,也切实丰富了学校课题内涵。
我们的“同伴圈”经常进行“头脑风暴”,边思考边实践,展开模型建构,最后再反哺于学科教学。如经过全校教师的自主报名,我们招募了51位教师走进创意教学策略工作坊,形成了15个场景新解、46个教学案例、53个教学策略。我们将这些实践研究结集成册,出版了《闻斯行诸:像孔子那样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申报立项了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场景对话教学:孔子学习思想的现代实践”。
2.圆桌派。
在“贤达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以论坛、沙龙为主的圆桌派。“贤达教师”需要有自己的言论空间,论坛与沙龙正是允许自由表达的环境。
例如:每學期召开一次面向全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会议,每次会议都会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如“基于儿童本位的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研究”“构建项目学习方式,融通学科核心素养”等。在会议召开之前,我们以问卷调查、议题征集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位教师进行独立思考。在会议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坐一席,或是小组讨论,或是集体汇报。富有经验的教师侃侃而谈,彰显思想的深刻;初入职场的教师无惧藩篱,展现创意的精彩。我们彼此批判,相互启发,促使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圆桌派”不仅是学校教师间的分享交流,而且能让教师与大师对话,积蓄教学勇气。如在夫小承办的“‘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园生活重构暨基于孔子学习思想下兴发教学实践研讨”中,学校的普通教师与著名专家、知名学者同坐一席。在这里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争论交流,可以听到更多的实践创新。大胆尝试,勇敢憧憬,说自己坚信的,做自己挑战的,这就是夫小“贤达教师”的本色。
3.三人行。
在“贤达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以跨界生长为主的“三人行”。除了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泛在学习、跨界学习已是大势所趋。而这样的跨界生长也是教师二度成长的新态势,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迈向新境界。
我们满足教师的多元需求,珍视教师的学习空间。我们邀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如非遗传承人、知名书法家、著名作家等,让教师们不出校园就能够感受到博雅的人生态度;我们带领教师走出校园,走进南京博物院、中国科举博物馆等场馆,走进老门东等历史文化街区,甚至走出国门,让教师以学习者的姿态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级各地组织的通识培训,如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的“国际理解教育下的教育戏剧”工作坊、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秦淮文化地方课程培训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提供教师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如开展由教师个体牵头的瑜伽、烘焙、国画等学习坊活动,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团队中的首席,每一位教师也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迈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正是因为学校教师时刻都能拥有跨域生长的机会,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触类旁通的教师:体育课上的“秦淮老游戏”,数学课上的“数学绘本”,音乐课上的“诗词”,语文课上的“二十四节气”……他们不拘形式,不落俗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课堂风格。
三、“贤达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影响
(一)每一位教师都有自然昂扬的发展姿态
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找到了专业个性化发展的生发点,理性而又激情地向着自己规划的方向前进,实现“我可以发展”“我知道该怎么发展”“我看到了我的发展”三级转变。教师从启程之时就充盈着智慧,一路思辨着走来,生动地走來。
15年来,学校的职初教师积极进取,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骨干教师突破自我,不断寻求专业再提升;还有一批尽职尽责的资深教师,默默坚守教育岗位数十年,成为学校发展之路上的重要基石。在这样自然昂扬的发展姿态中,许多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
(二)每一群教师都有共同学习的信念集结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拥有共同的愿景,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而这又将继续增强教师们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正是在这一次次学习共同体的智慧碰撞中,2017年,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20年,学校教师团队被南京市教育局授予首批“南京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2021年,南京市“双减”工作重点实验项目“摆渡课程:‘双减’视域下区域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立项,江苏省教育科研特色项目研究专项“基于孔子教育思想的小学‘兴发教学’实践研究”立项,学校被评为“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中期考核优秀学校”。
(三)所有的教师都有积极践行的文化自觉
学校的所有教师都能做到“学然后知不足”,能够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
身为江苏省孔子教育思想研究所及夫子庙小学教育集团总校的教师,大家能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与全国、全省、全市的22所友好学校建立联盟共同体进行研讨交流时,乐于分享经验成果,善于用共享的观念开展研究。2019年,学校将孔子“六艺”思想中的“御”加以提炼,一批教师融合STEM教育理念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学习资料《车工坊》并顺利出版。学校借助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孔子书院: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的研究,通过扎实的行动研究唤醒了所有教师的文化自信并顺利结项。
学校15年基于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历程,正是流淌着传统与文化的15年。夫小的“贤达教师”承接着历史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走出了一条充盈着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探索之路。我们在追寻中发现价值,在践行中生成意义,在回归中实现超越,找寻属于夫小的“四有”好教师发展哲学。
【参考文献】
[1]冯爱东.追寻孔子:学校特色文化建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冯爱东.像孔子那样教书:孔子的教育思想[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托德·威特克尔,杰弗里·佐尔,吉米·卡萨斯.每一位教师都是领导者:重新定义教学领导力[M].韩成财,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4]凌宗伟.好玩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