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四驱”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
2022-04-03苏巧妙
【摘 要】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苏巧妙名师工作室构建了“一体两翼四驱”成长共同体,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通过开发“阳光心理课”,参与危机介入与干预专项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技能、辅导技能、组织能力与科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4-0036-04
【作者简介】苏巧妙,福建省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福建厦门,361000)教师,一级教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1]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师资水平会影响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苏巧妙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基于心理健康教师发展需求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构建了“一体两翼四驱”成长共同体[2],着力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功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形式上有所创新、实效上有所提高。
一、秉持“一体”理念,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品质培养目标
《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提升最终的落脚点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素养如何,应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评判标准。因此,工作室的研修活动着重关注心理健康教师在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否“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为核心”,并开展相应内容的研讨,促进“一体”理念的落地。
1.定期开展视导活动,督促落实“一体”理念。
工作室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体”理念的落实情况,定期开展视导活动。通过视导活动发掘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利用工作室平台推广成功经验。如有的心理健康教师注重“多维互动,主体体验”,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验情绪情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的心理健康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为每个学生设计了《心灵成长记录册》,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在每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收获与成长。同时,工作室通过视导活动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如有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活动设计,未能备好学情,导致课堂活动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心理健康教师过于注重展示个人能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自己的“秀场”,心理健康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却游离在课堂之外。为此,工作室利用研修活动进行专项整治,力求“对症下药”,助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成员以专业的眼光洞悉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督导,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切实受益。
2.发挥朋辈互助作用,生生结对滋养品格。
充分发挥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作用,培养一批得力的“心理小委员”,生生结对助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破解心理健康教师“孤军奋战”的难题。因此,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编写了一套具有区域特色、可供借鉴的《朋辈心理辅导修炼手册与工作指南》。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该指南指导“心理小委员”开展朋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改变过去只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才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受益者,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工作室的推动下,这一尝试解决了很多学校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人手不足,导致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问题,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3]
二、提升“两翼”能力,实现“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齐发展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工作室在遵循该原则的基础上,立足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两方面服务,以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1.开发“阳光心理课”,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工作室为了更好地使成员具备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能力,组织成员学习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经过系统学习后,工作室成员改变过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阳光心理课”。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挖掘他们的內在潜力上。同时,工作室着力开发具有借鉴意义、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自编教材《小学生阳光心理学堂》。[4]从预防、发展的角度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全员积极参与、体验幸福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氛围。
2.校际联动同侪互助,专家督导提升技能。
工作室指派优秀成员定期参加市级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危机介入与干预的专项培训,接受专家的个案督导。受训人员以专题形式对工作室其他成员和研修人员进行二次培训,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危机干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创设情境,以小组模拟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各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工作室成员的指导下,制定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工作实施方案。采用校际联动模式进行危机干预,即当某所学校发生危机事件时,由工作室中非本校心理健康教师组成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参与该校危机干预工作。干预工作结束后,危机干预小组全体成员整理个案,邀请专家进行案例督导。在“学习—实操—督导—反思—再运用”流程中训练心理健康教师的危机干预技能,每位心理健康教师的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增强“四驱”能量,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核心技能
围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要修炼好心理健康教师的核心技能,即教学技能、辅导技能、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只有这4项技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心理健康教师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1.以赛促练提升教学技能,以老带新构建发展梯队。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学技能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个“驱动车轮”。工作室通过“老带青、青带兼”机制,形成“三位一体”专业成长“金字塔”,即工作室成员带教研修人员,市、区级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带教普通心理健康教师,普通心理健康教师带教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了《纲要》解读、板书板画、片段教学、听课评课、微课程制作等系列基本功训练。引导每位心理健康教师运用SWOT分析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举办“青年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功比赛”“心理健康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心理健康教育课优质课比赛”等各项教学评比活动,以赛促练,以学验教,引领心理健康教师不断探索优质、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在心理健康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在教学评比活动的驱动下,每位心理健康教师能立足于自己的专业所长与发展志向,不断优化教学技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研修家庭治疗提升辅导技能,齐抓共管改善成长系统。
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差异的重要方式,心理辅导技能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二个“驱动车轮”。传统的学校心理辅导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身上,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辅导方式,容易影响辅导效果。根据系统治疗理论,个体心理问题的形成与疗愈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室组织成员研修家庭教育辅导理论与技能,对区域内各小学集中反映的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对突出问题进行基于家庭系统治疗理论的原因剖析,并以序列化、专题式的工作坊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5]借助家庭系统解决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更新心理健康教师的辅导理念与技术,拓展心理辅导的对象与内容,提升他们的辅导技能。
3.巧用资源提升组织能力,多彩活动健全学生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应始终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组织能力应成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驱动车轮”。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具备活动组织能力,集结各种有效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纲要》也特别指出:“要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师的组织活动能力对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挖掘资源合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聘请在组织活动方面能力突出的一线心理健康教师向工作室成员和研修人员分享经验。并以片区为单位,策划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以每年心理健康教育月为契机,工作室成员对接各片区,组织各校围绕厦门市教育局所定主题策划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师资、家长志愿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社会心理机构等资源,采用心理游园会、校园心理剧、心理漫画赛、心理微电影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
4.以教促研提升科研能力,以研促教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四个“驱动车轮”。工作室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心理健康教师走“科研强能”之路。工作室以“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各校心理健康教师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拟定研究子课题——“以教促研”。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探索策略、解决问题、凝练成果,进而“以研促教”,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反哺”课堂,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帮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在工作室的努力下,“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立项为厦门市第四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工作室成员不断实践研究与反思总结,找准未来发展目标——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团队建设,形成积极生态心理服务体系。工作室形成“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模式,带领心理健康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
工作室构建了“一体两翼四驱”的成长共同体,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核心,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两翼齐飞,引领心理健康教师做到教学技能、辅导技能、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并驾齐驱,促进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新型服务平台突破教师学习交流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未来工作室将运用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融合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教研活动[6],做好成果总结与经验分享,进一步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EB/OL].(2012-12-7)[2020-1-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212/145679.html.
[2]庄惠芬.把名师工作室打造为“成长共同体”[J].人民教育,2018(2):27-29.
[3]苏巧妙.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5):8-11.
[4]苏巧妙.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21):74-76.
[5]苏巧妙.序列化专题式工作坊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3):61-63.
[6]曾呈进.“互联网+”背景下名师工作室推進的思考——以福建教育学院曾呈进地理名师工作室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