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情境中青年价值观建构路径探析

2022-04-03王阳晨

文化产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群体价值观情境

王阳晨

自媒体的相关概念

现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和自媒体平台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听,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自媒体平台通过内容个性化、传播方式平等化、传播媒介多元化、传播速度即时性的独特优势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青睐,逐步成为人们分享生活、获取信息、交际娱乐的重要渠道之一。

自媒体的内涵

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是信息流动和传播的平台,通俗意义上可理解为通信媒介的拥有者自主地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个人传播信息的过程。从字面上看,自媒体的“自”有两层含义,一是自由,二是自主,即在自媒体情境中,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的平台,自主地接受或发布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自媒体可通俗地理解为以个体为服务对象,以电脑、平板、手机等为传播载体,公民自由、自主地通过发布文字、视频、图片等向大众提供和传达信息的载体。

自媒体的特点

1.内容个性化

内容个性化是指自媒体平台根据人们的喜好推送相应的内容,由于个人喜好的差异,拥有相同喜好的用户往往会固定在某个平台,形成相应的群体,这个群体会在网络空间中保持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大众群体喜欢聚集在知乎、贴吧等社交平台,文艺青年则偏好聚集在抖音平台上,关注时政的群体往往会聚集在强国论坛等。这种分类彰显了在自媒体发展过程中,人们会在信息获取自由化的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网络身份的认领。

2.传播信息平等化

相较于以往传统媒体的“上传下达”,在自媒体情境中,人们接受社会信息、传达情感,不会受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地区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人们身边只要有手机和网络,用手指一点便可以通过微博、短视频、微信等社交媒体第一时间接收社会热点,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诉求。

3.传播媒介多元化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自媒体的传播媒介愈来愈多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直接借助网络终端,通过微信、QQ、微博、抖音等多个自媒体渠道搜索、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现在的自媒体传播终端体积小,便于携带,这一特点契合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步调,使人们可在茶余饭后、吃饭等位、等公交地铁等零碎的时间通过自媒体平台搜索、阅读、掌握实时的信息。

4.传播速度即时性

即时性是指自媒体信息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终端发送,不需要经过很长的周期,这种即时性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时空局限,实现了快速的信息共享。自媒体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向大众发送实时新闻,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世界各地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5.信息内容的碎片化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资讯如海浪般汹涌而来,人们一天之内会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推送,这些信息大都以语言简练、场景炫目、篇幅较短的形式呈现,因此造成了信息碎片化的现象。人们往往只是通过网络中的只言片语了解了事件的大概,甚至有时接受的只是信息推送者的主观臆断,这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

自媒体情境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自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自媒体的信息多元化、传播方式平等化、传播平台多样化等特征,契合青年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拓宽优良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丰富其传达方式,值得我们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其个体化、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等特征,也给优良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认同感带来一系列挑战。

自媒体情境中青年价值观构建的优势

1.凸显个性选择

当前青年群体的认知、意识、行为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在自媒体情境中每个青年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接收者,既是价值观的接收者,又是价值观的传播者。与此同时,在多元的網络中青年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个性化的选择有助于培养青年群体的主体意识,增强青年群体辨别、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他们在自媒体情境中进行信息传播的行为。

2.拓宽信息渠道

自媒体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传播范围的超时空性、传播空间的互动性,改变和推动了价值观的传播方式,拓宽了价值观的构建渠道。在自媒体情境中,青年用户身处校园或家庭中便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访问自己感兴趣的网站,并在相关政府工作平台上献言献策,针对某一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等,这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学习热情,增加了他们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平等意识,有利于引导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自媒体情境对青年价值观构建的冲击

1.冲击传统媒体的权威

自媒体去中心化、信息多元化、渠道多样化的特点,赋予了信息接收者更大的自由,这种自由表现在言论自由和选择自由上。言论自由使人们可以根据个人主观理解,自由发表言论,这种言论自由使得自媒体情境中充满多种声音。选择自由是指相较传统媒体的单向输出,自媒体有着传播内容个性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速度即时性等诸多优点,因此人们更愿意把自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从而导致其对主流媒体的关注度降低。

2.分散青年对价值观的注意力

自媒体在彰显青年个性价值选择的同时,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接受信息习惯、阅读习惯、思维习惯以及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自媒体也难免会存在一些片面或不实的消息,以及个人对事件的不当解读的现象,而青年群体由于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被这些不实消息误导;除此之外,自媒体平台为了获取关注度,迎合大众的需求,发布的内容大都带有娱乐性质,而青年群体作为年轻的一代,更喜欢追逐时尚,尝试新鲜事物,因此在自媒体情境中其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对青年的引领作用。

自媒体情境在青年价值观引领中的困境

1.应进一步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

自媒体平台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给人们在匿名的网络空间中摆脱传统习俗和戒律的约束提供了可能。在自媒体情境中,个别事件的真相容易被一些言论带偏,同时自媒体情境也为个别博主和自媒体个人利用舆论博眼球和获取利益提供了便利,导致一些人为追求利益而不顾社会影响,造成用户群体的不良体验。

2.自媒体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媒介

自媒体传播媒介的不断更新,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自媒体情境大大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但也给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提供了机会,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自媒体情境中青年价值观构建路径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价值观的建构过程其实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青年群体作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自媒体情境中以网民身份获取、交流和表达信息,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会使其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认知产生影响。在信息交互不断更迭的情境下,部分青年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思想价值观错位、习惯庸俗文化、过度沉浸于虚拟网络生活等。因此,应当把自媒体的特点和青年的思想行为有效结合起来,创新青年价值观的构建路径,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自媒体在网络舆论导向中的社会责任

充分利用自媒体在网络舆论中的价值导向作用,落实其在社会中的价值导向责任,对青年构建价值观至关重要。首先,提升经营团队的政治素养,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加强对网站信息内容的筛选和监管,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年群体的侵害。其次,加强对网民身份的审核、识别工作,建立相应的进出门槛,对一些试图利用网络散布谣言、侵害青年身心健康的不法分子,应当加强监管,必要时可采用法律手段。最后,自媒体平台要加强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更新技术,强化责任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群体经常访问的自媒体平台中,提升自媒体对价值观的舆论导向作用。

健全政府在自媒体情境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自媒体情境中,信息泄露、造谣传谣、传播暴力和色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不仅会侵蚀青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危害社会,光靠媒体的自觉性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发挥政府对自媒体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首先,政府部门要以身作则,加大对网民的关怀,在一些自媒体平台和政府网站通过视频、音频以及文字等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同时通过在高校开展宣传优良价值观的活动,吸引青年群体的关注。其次,应当健全相关网络管理的法规,对自媒体信息发布设置严格的准入要求,对信息传播建立问责制度并及时处理不良信息的传播问题。再次,政府要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监管部门,扫除不良信息的源头,引领自媒体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创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

强化教师教育在自媒体情境中立德树人的价值根基

教师教育在建构青年价值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主动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党性修为、在工作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影响青年群体。其次,教师要有教学创新意识,要尝试在教学内容方面把知识与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在教学工具方面,要学会利用自媒体技术,在课堂上通过自媒体拓展授课内容,在课下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关怀,多关注学生的网络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高校要强化对青年的网络认知教育,开设专门课堂加强对青年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提升青年学生在自媒体中辨别信息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帮助青年学生塑造健康的网络人格。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情境中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自媒體在为价值观的传播提供多元平台时,也易受其信息碎片化、传播内容随意性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中的吸引力和认同感。首先,在思想上要“通人气”,对于社会的热点事件,主流新闻媒体应当主动介入,秉持客观态度,真实发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其次,在内容上要“接地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上采用通俗的语言,强化认同感。再次,在形式上要“聚人气”,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把一些流行的创作理念、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有思想和感染力的优秀影视作品、文艺节目和公益广告来满足青年个体需求,增强吸引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人们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构造一个清朗的自媒体氛围,有效破解不断出现的问题,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在青年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不断强调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促进青年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18.

[4]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73-76.

[5]李斌雄,许桂芳.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实践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7):31-34.

[6]罗赞.自媒体时代涉警舆情的特点及其应对[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09):49-52.

猜你喜欢

群体价值观情境
我的价值观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