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特色“金融集聚区”发展路径研究

2022-04-03唐冬卉

中国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金融集聚产业吉林省

摘 要:自2018年吉林省政府出台《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在金融集聚区建设上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金融集聚区发展相对滞后、供给不足、结构非均衡等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势态、金融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金融集聚区影响因素展开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金融集聚区发展路径。

关键词:吉林省;金融集聚;耦合发展;“金融+产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0-0015-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0.015

1 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势态

1.1 产业层面

文章采用区位熵衡量吉林省金融产业的集聚程度。区位熵是一个地区特定行业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权重,与全国该行业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权重的比率。m区域金融集聚区位熵FAm的计算公式为:FAm=Q′m/QmQ′/Q,其中:Q′m为m区域金融产业总产值,Qm为m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Q′为全国金融产业总产值,Q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计算可得表1。

从表1可知,近年吉林省整体金融集聚区位熵均低于全国水平,但随着吉林省持续强化金融集聚建设,吉林省及下辖各地市的金融集聚区位熵逐步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减小,部分地市的金融集聚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整体发展趋势向好。

1.2 技术规划层面

吉林省金融集聚区以建设长春“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为关键突破点,目前规划以长春市南关区的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为核心,连接南关金融服务区与净月金融服务区,形成“一核心、两区域”金融中心空间布局。2016年11月,吉林市昌邑金融集聚区正式成立,以“互联网+三农金融”为特色,力图在网络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领域实现创新,致力于打造吉林省金融集聚区试验田。同时,吉林省对全省金融集聚建设提出“长春中心、市州环辅、县区并进”点线面规划格局,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跨境开放、吉林市特色小镇、白山市绿色发展、四平市特色产业园区、辽源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白城市特色农业、松原市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通化市医药健康等地方特色产业,针对性提出建设特色金融集聚功能区,实现与特色产业的融合对接,开拓特色化“金融+产业”集聚模式。

1.3 制度政策层面

为推动吉林省特色“金融集聚区”的建设,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深度推进长春“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吉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了金融集聚发展在吉林省“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目前,落户于“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总部共计235家。

2 吉林省金融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2.1 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文章将金融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体系视为“金融集聚区—经济增长耦合系统”。

2.1.1 功效函数

建立功效函数U1=∑ni=1aixi与U2=∑mj=1bjyj,两者分别为金融集聚区子系统序参量与经济增长子系统序参量,其中:xi与yj分别为两个子系统中第i个与第j个评价指标,ai与bj分别为两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

2.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C=2U1U2(U1+U2)(U2+U1),系统耦合协调度D=CT(T=αU1+βU2),其中:T为耦合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α与β分别为两个子系统的权重参数,且α+β=1,令α=β=0.5。按照系统耦合协调度D值、U1与U2的比较,可将耦合系统分为若干类,详见表2。

2.2 指标体系构建

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需要确定功效函数中的评价指标xi与yj。根据对历史研究资料与文献的归纳和梳理,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连续性与口径一致性,文章选取评价指标如下:金融集聚区子系统U1(包括金融产业总值—x1、金融集聚区位熵—x2、金融产业年增长率—x3、金融从业人员总数—x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x6),经济增长子系统U2(包括GDP—y1、人均GDP—y2、GDP年增率—y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y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5)。

2.3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计算可得对应的系统耦合度C值和系统耦合协调度D值,并参照表2,得出各地市的耦合类型,详见表3。

从系统耦合度来看,各地市的C值均高于0.90,这表明吉林省的金融集聚区子系统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关系紧密,能够产生显著的影响效果。从系统耦合协调度来看,各地市的D值均高于0.40,表明吉林省“金融集聚区—经济增长耦合系统”基本形成了初步耦合发展。从系统耦合协调的类型来看,近年吉林省在金融集聚区建设发展上颇有建树,但由于金融集聚赋能區域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导致金融集聚区子系统与经济增长子系统的发展非均衡,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及传导机制的完善,这种非均衡状态可能有所缓解。

3 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1 构建空间计量模型

3.1.1 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来代表吉林各市的空间关系,选用地理距离矩阵作为空间权重矩阵W=w11…w1nwn1…wnn, 其中wij= 0, i=j1/d2ij, i≠j,dij为i与j两区域的直线地理距离。

3.1.2 空间自相关检验

在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之前,需要对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文章采用Morans I指数对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水平进行全域空间相关性检验。Morans I=∑ni=1∑nj≠iwij(xi-x-)(xj-x-)S2∑ni=1∑nj=1wij,其中:n为样本总数,wij为空间权重矩阵W的元素,xi与xj为各区域的变量值,x-为变量x的均值,S2为变量x的方差。

3.1.3 设定模型

通过Morans I指数空间相关性检验,若证明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可依据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来选择空间滞后模型(SLM)或空间误差模型(SEM)。

空间滞后模型(SLM)引入空间滞后因子,具体表达式为Y=ρWy+βX+ε,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ρ为空间回归系数,W为空间权重矩阵,Wy为空间滞后解释变量,β为外生解释变量影响系数,X为外生解释变量矩阵,ε为随机误差项。

空间误差模型(SEM)引入空间误差系数,具体表达式为Y=βX+ε与ε=λWε+μ,其中:ε为引入空间误差系数的误差项,λ为空间误差系数,μ为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项。

3.2 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势态,结合国内外文献选取指标的参考,文章最终选取了2006—2019年吉林省宏观面板数据。选取评价指标如下:被解释变量为金融集聚发展水平(金融集聚区位熵FA);解释变量有6个,分别为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lnGDP)、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I)、科技进步(专利授权数lnT)、劳动力(从业总人数lnL)、对外开放(实际使用外资金额lnO)、政府干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lnG)。

3.3 实证结果分析

3.3.1 空间相关性检验

文章对2006—2019年吉林省各地市的金融集聚区位熵(FA)与空间权重矩阵(W)计算全域Morans I指数。结果显示,近年吉林省全域金融集聚区位熵的Morans I指数始终为正,且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吉林省全域金融集聚区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以上结果,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3.3.2 空间面板模型估计结果

文章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LM)来选取更为合适的模型。检验结果显示,LM(Lag)与R-LM(Lag)均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而LM(Error)与R-LM(Error)均通过5%显著性水平检验,可见空间误差模型(SEM)更具优势。文章使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对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进行极大似然估计(MLE),估计结果详见表4。6个解释变量中,仅劳动力的回归系数β为负,其余各变量对金融集聚区发展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劳动力、政府干预。

4 吉林省特色“金融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打造吉林省特色“金融+产业”集聚

目前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呈现中东高西北低的发展趋势,白城、松原、通化属于区域内金融集聚区建设的洼地。吉林省在持续推动金融集聚区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将各区域特色产业与金融集聚区发展相结合,譬如,白城市特色农业、松原市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通化市医药健康,打造吉林省特色“金融+产业”集聚。

4.2 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农业大省,其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具有一定的历史优势。但是,随着我国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等大趋势,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深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吉林省可以充分发挥制造业与现代化农业的优势,增强在全国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持续推动其在专业化、多元化方面的优化升级,促进金融行业与制造业、现代化农业的深度融合。

4.3 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金融集聚的主要动力

在之前的实证研究结果中,科技进步是促进金融集聚区发展的第二大影响因素。吉林省可以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在金融集聚区发展的关键地位。在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前沿科技领域,吉林省可以致力于打造科技、金融、产业、人力资源融合的创新型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吉林省发展金融集聚的内在动力。

4.4 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

吉林省与俄罗斯、朝鲜两国接壤,不仅是中国距日本海最近的地区,还与韩国隔海相望,拥有十个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开拓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朝鲜市场国外贸易的核心窗口。吉林省可以充分利用跨境开放的地理优势,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势,推进中朝中俄边境、跨境、境外经济合作区发展,力图打造东北亚经济中心,进而赋能吉林省金融集聚区的全速发展。

4.5 打造金融集聚政策高地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干预也对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建设起正面作用。因此,吉林省可以制定一揽子金融集聚区发展政策,深化金融改革,引入金融机构增进交流,完善区域金融治理体系,令吉林省今后金融集聚区建设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通过因地制宜落实财政、税收、产业、土地、人才等一系列配套金融集聚区扶持政策,打造金融集聚政策高地,大力促进吉林省金融集聚区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英华,徐玲,游万海.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104-115.

[2]李秋敏.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效益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8):101-106.

[3]唐冬卉.长三角金融集聚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21(7):30-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特色‘金融集聚区’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11380SK)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冬卉(1991—),女,吉林松原人,助教,博士,研究方向:區域经济。

猜你喜欢

金融集聚产业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