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4-03黄晓庭黄智刚
黄晓庭 黄智刚
摘要:北部湾休闲渔业有别于内陆休闲渔业,依靠近海资源,利用休闲渔船从事垂钓、捕捞、采集等与渔业相关的休闲活动。本文通过对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新途径。
关键词:北部湾;休闲渔业;渔船
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A
北部湾休闲渔业,是指在广西北部湾滨海利用休闲渔船从事海钓、休闲水产捕捞、贝类采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和渔业有关休闲活动的产业。北部湾滨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载体是休闲渔船,通过合理布局休闲渔船,提高休闲渔船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并且联系北部湾地区陆上旅游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将滨海渔家乐、渔民风俗、海洋水产品、滨海旅游景点等有机结合,提高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北部湾沿海的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历史悠久,有着悠久滨海历史文化底蕴,比如广西合浦是著名的南珠之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北部湾自古以来就是广西、广东和海南三地渔民群众传统海洋渔牧作业区,沿海一带渔村生活着众多靠海为生的渔民。北部湾休闲渔业的发展具有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独特条件。
1 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
在“风生水起北部湾”的号召下,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举世举目,北部湾旅游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尤其是北部湾休闲渔业旅游更是别具特色,比如北部湾疍家文化是其中的代表,疍家人长期生活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有独特的海上生活习俗和风土文化,有咸水歌、疍家婚俗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滨海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北部湾休闲渔业传承了北部湾传统的渔业风俗文化,让游客游览海滨风光和体验休闲渔业带来的乐趣。
北部湾休闲渔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北海银滩和涠洲岛、钦州三娘湾、防城港东兴万尾金滩这些热门景点的休闲渔业项目的发展较好,特别是每年的旅游旺季时游客很难求得一张休闲渔船的票,这种景象顺应了北部湾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休闲渔船的管理相对滞后,北部湾休闲渔业大多都是渔民自发组织的一种经营方式,从业者即是老板又是船员,大部分都缺乏职业素养,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缺乏渔业资源保护和环保意识,给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与休闲渔船的发展目的相背离。且很多休闲渔船是从事捕捞的渔船改装而成,比如在钦州三娘湾海区,为满足游客对观看白海豚的要求,聚集了大量“休闲渔船”,这些“休闲渔船”只是简易的泡沫填充船体,船体标准不一,对风浪抗击程度不一,没有固定停泊港口,游客上下船安全隐患非常大,很难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游客对舒适感的体验需求。
2 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无序,休闲渔业的载体休闲渔船缺乏管理体制
从某种程度上讲,休闲渔船决定休闲渔业的档次和品位,提起休闲渔业就不得不说到休闲渔船。休闲渔船的质量“肩负”着安全重任,休闲渔船属于渔业船舶的一种,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搭乘游客出航钓鱼或者捕捞的。休闲渔船属于渔业船舶管理范畴,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必须在渔港监督部门登记注册并且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休闲渔业活动[1]。北部湾滨海现有的休闲渔船还处于过渡阶段,大部分休闲渔船是由已经被淘汰退出捕捞生产的内夹泡沫木船改装的,安全隐患巨大。休闲渔船在经营管理中,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在运营和管理上存在风险。在北部湾滨海地区,一些群众性的“渔家乐”、“渔村游”就是直接使用生产渔船载客出海,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符合规范的经营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由此看来,休闲渔船应当被好好监管了。
2.2 培训缺乏,休闲渔业从业者素质低下
北部湾休闲渔业是新兴的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休闲渔业要利用到休闲渔船,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休闲渔船管理和运营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员去从业。北部湾现有的休闲渔业从业者大多是从普通渔民转型过来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关于渔船和海洋的知识都是靠日积月累的经验,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利于休闲渔船服务水平提升。
休闲渔业作为服务业之一,其服务品质的好坏关系到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要去从业者具备船舶维护、应急处理、急救救护、消防安全、后勤保障和游客服务等全面的专业知识,北部湾地区现有的船舶培训机构只是对船员证书的培训,缺乏实操性强的专业培训机构。且休闲渔业从业者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他们很难有机会接受系统培训。
2.3 资金不足,休闲渔业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北部湾休闲渔业多为渔民自發组织的一种经营方式,北部湾沿海地区政府在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出台的扶持政策非常有限,休闲渔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休闲渔船作为休闲渔业的重要载体[3],与现代渔业、旅游业等行业联系紧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对信息化的软硬件、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北部湾休闲渔业主要是个体渔民投资发展的,政府对休闲渔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不足,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加以鼓励和引导。
2.4 休闲渔业信息化建设不强
北部湾休闲渔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比较低,信息化建设能力不强。一是在运营管理方面,大中型生产性渔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但相比而言,从小型渔船转型过来的休闲渔船的信息化建设往往被忽略。二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缺乏营销战略,以休闲渔业为噱头的旅游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在线旅游平台的优势。在北部湾休闲渔业旅游中,偶尔能看到休闲渔业经营者发一些帖子、让游客加个人微信号这些简单的方式,在当今的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方式显得很原始,受众面、推广效果、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很有限。
3 北部湾休闲渔船的发展对策研究
3.1 明确北部湾休闲渔业总体思路,做好发展规划
北部湾休闲渔船主要是捕捞作业渔船经过改造而成,从业人员主要是转产转业的渔民,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把休闲渔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和规定,规范休闲渔管理和运营。休闲渔船与传统渔船相比具有特殊性,是渔业又非渔业,属于渔船又不单纯从事渔业捕捞,同时还涉及游客运营、旅游观光等功能,对安全性能的要求非常高。政府要结合北部湾地区实际,区分休闲渔船与捕捞渔船的不同,结合休闲渔业的特点,加快制定北部湾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北部湾休闲渔业的总体规划要与当地旅游实际相结合,既要考虑滨海旅游的需求,也要结合滨海旅游资源的实际,不盲目求多,避免休闲渔船泛滥。
3.2 规范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管理,建立专业管理队伍
北部湾要发挥沿海地区发展优势,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实现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服务于休闲渔业的休闲渔船应配备船长、轮机长、轮机员、水手等职务船员,保障休闲渔船的适航能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北部湾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休闲渔船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通过委托渔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组织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进行休闲渔船运营安全、服务质量等培训,经培训合格后发放合格证书。二是加强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培训。休闲渔业的经营管理需配备既懂管理和旅游,又熟悉船况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對从业人员要加强系统的专业培训,增加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能力。休闲渔业经营者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科学规范的休闲渔业管理体系,开发受众面广的休闲旅游产品。
3.3 加快休闲渔业发展和加大渔港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作为政策制订者,在休闲渔业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等途径鼓励和引导休闲渔业的发展,通过鼓励休闲渔业的发展鼓励渔民转产转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符合北部湾发展的休闲渔船建设的统一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休闲渔船生产企业给予准入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针对休闲渔船制造企业税收和社保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制造适合北部湾地区发展的专业休闲渔船,引导北部湾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
3.4 创新发展模式,助力休闲渔业发展
要发展北部湾休闲渔业,就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休闲渔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休闲渔船信息数据库,保障休闲渔船的安全运营。利用“互联网+休闲渔业”模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进行营销,通过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电商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宣传,灵活使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建立企业营销平台。通过“滨海旅游+休闲渔船”模式,延伸休闲渔船的广度,结合北部湾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连接滨海和海上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郑鹏杰. 关于休闲渔船检验监管措施的研究[A]. 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中国渔船检验60周年论文集[C]. 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2017:4.
[2]陈旭昌. 浅谈休闲渔业与休闲渔船[J]. 中国水产,2011(02):18-20.
[3]孙仁义. 休闲渔船船型评价体系及厦门市休闲渔船船型优选研究[D].集美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