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脂肪源对鲤鱼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022-04-03李守柱
李守柱
摘要:在鲤鱼饵料分别添加鱼油、豆油、菜籽油配置成等能等氮的饵料,探讨不同脂肪源对其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鲤鱼饵料中分别使用鱼油、豆油、菜籽油对鲤鱼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鱼油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豆油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鱼油组,高于菜籽油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鱼油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豆油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在鲤鱼饵料中使用鱼油对其机体血清的抗氧化功能效果较好,鱼油优于豆油,豆油优于菜籽油。
关键词:脂肪源;鲤鱼;抗氧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饵料中的脂肪是水产鱼类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选择适宜的脂肪原料和适宜的水平不仅可以满足鱼类机体的营养所需,而且可以降低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减少饵料水产成本,也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1]。传统鱼类饵料中的脂肪来源主要以鱼油为主,但因鱼油资源的有限性、价格及含有一些不安全物质(多氯联苯类等)导致寻找其适当的替代品尤为重要[2]。相关研究结果发现,饵料中脂肪原料在满足鱼类机体的必需脂肪酸的需求条件下,选择其他脂肪原料替代鱼油不仅不会对鱼类机体产生负面影响,反而有的试验结果显示还可以改善鱼类的生长性能[3]。同时,饵料中不同的脂肪原料还会对鱼类机体内脂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产生不同的结果[4]。鲤鱼作为我国主要的鱼类养殖品种之一,因为其适应性强,生产性能较好,所以养殖规模较大。一些研究者研究了鲤鱼饵料中不同的脂肪源对其生长性能机体组分的影响[5],但在鲤鱼机体抗氧化功能方面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选择三种不同的脂肪原料配置3种不同饵料,研究3种饵料对鲤鱼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鲤鱼的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饵料
各组试验饵料的蛋白原料主要为鱼粉、豆粕、菜籽粕,脂肪原料分别为鱼油、豆油、菜籽油。试验饵料的原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如表1所示。各组试验饵料原料先经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后,混合,制成1.5 mm的颗粒饵料,60℃烘干后,冰箱中保存。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鲤鱼300尾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鲤鱼,3组鲤鱼分别饲喂含有(鱼油组)、豆油(豆油组)、菜籽油的饵料(菜籽油组)的饵料。预饲期为7天,试验周期为56天。
1.3 饲养管理
试验开始前,对试验养殖的水族箱清洗消毒。试验所用鲤鱼购自当地渔场。试验鲤鱼在正式试验开始前驯化7天,适应养殖环境。试验鲤鱼饲养于120 L的水族箱中,试验鲤鱼养殖于室内的循环淡水中。每天投喂的饵料为鲤鱼体重的3.5%~5.5%,每天7:30、12:00、16:30各投喂1次饵料。投喂试验期间保持水温在20℃~25℃,pH值为7.0~7.5,溶氧含量大于6.0 mg/L,氨氮含量小于0.30 mg/L。每天换水量为1/3。
1.4 检测项目
试验56天结束后,试验鲤鱼禁食12小时后,每重复中选择2尾鲤鱼采用尾静脉采集血液,在4℃条件下3500 r/min离心10 min,-20℃冰箱保存,用于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检测。以上指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进行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 数据处理
试验检测的数据先使用Excel整理,再采用SPSS 24.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后,使用Dancans法对各组间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P<0.05作为显著性判断标准,结果以平均数和标准误呈现。
2 结果与分析
含有不同脂肪源的饵料对鲤鱼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见表2。由此可见,鲤鱼饵料中分别使用鱼油、豆油、菜籽油对鲤鱼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鲤鱼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其中,鱼油组鲤鱼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菜籽油组鲤鱼,显著提高了23.95%(P<0.05),豆油组鲤鱼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有比鱼油组降低的趋势,有比菜籽油组提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鱼油组鲤鱼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菜籽油组鲤鱼,显著提高了30.83%(P<0.05),豆油组鲤鱼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比鱼油组降低的趋势,有比菜籽油组提高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鱼油组鲤鱼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分别显著降低了29.48%、58.58%(P<0.05),豆油组鲤鱼血清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菜籽油组,显著降低了18.35%(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鲤鱼饵料中使用鱼油对其机体血清的抗氧化功能效果较好,鱼油优于豆油,豆油优于菜籽油。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鲤鱼饵料中使用不同脂肪源对其机体血清抗氧化功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鱼油组鲤鱼机体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显著优于豆油组和菜籽油组,表明鱼油比较适合鲤鱼机体生长需要。在潘瑜等的研究中,分别使用了鱼油、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和猪油为脂肪源,探讨对鲤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鱼油组鲤鱼干胰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优于其他组[6]。郑一民研究发现,军曹鱼幼鱼饵料中使用鱼油、苏子油、红花油均显著改善了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7]。以上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类似,说明在水产鱼类养殖中使用鱼油或其他类脂肪源均可以很好地改善机体的抗氧化功能。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鲤鱼饵料中使用鱼油较豆油和菜籽油显著改善了鲤鱼机体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对其机体血清的抗氧化功能效果较好,且鱼油效果优于豆油,豆油效果优于菜籽油。
参考文献
[1]谭肖英,刘永坚,田丽霞,等. 鱼类对饲料脂肪源利用的研究进展[J]. 饲料广角,2007(5):38-41.
[2]Francis D S, Turchini G M, Jones P L,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oil source on growth and fille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Murray cod, 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J]. Aquaculture,2006,253(1-4):547-556.
[3]陆游,金敏,袁野,等. 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水產学报,2018, 42(7):17.
[4]丁立云,陈文静,贺凤兰,等.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养成期彭泽鲫生长,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21(5):62-66.
[5]李思萌,吴立新,姜志强,等. 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5,27(005):1421-1430.
[6]潘瑜,毛述宏,关勇,等.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012(7):1368-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