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杂鲟苗种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

2022-04-03李平生江代平徐晓东卢新民郭婧曾庆祥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规模化

李平生 江代平 徐晓东 卢新民 郭婧 曾庆祥

摘要:从养殖场及鱼池条件、苗种培育的各个方面总结了西杂鲟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并分析了培育效果。

关键词:苗种培育;规模化;西杂鲟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B

西杂鲟是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和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的杂交品种,具有抗病力强、长速快、耐运输、养殖技术相对简单等优点,适合大多数养殖户养殖。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渔业产业的优化升级,以西杂鲟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绿色高效集约化养殖方式因不需开挖鱼池、不占地农田、管理方便、高产高效、污染少而备受欢迎,特别适合南方山区推广养殖。随着西杂鲟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对苗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解决南方山区养殖西杂鲟所需苗种,2015年以来,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合作,在江西龙南市的九连山等地进行西杂鲟苗种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较好成效,基本解决了江西本省及韶关、梅州、龙岩等周边地区养殖鲟鱼所需种苗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广大鲟鱼养殖同行参考。

1  养殖场及鱼池条件

1.1  养殖场与水源水质要求

1.1.1  养殖场址选择

西杂鲟苗种培育基地要求选址在政府规划的可养区内,场区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场区内及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环境构成威胁的工业“三废”以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水和废弃物等污染源。最好选择在森林植被良好、交通通讯便利的山区缓坡地带,注意避开容易滑坡及山洪易发的地带。场区面积因地制宜,场区规模太小苗种产量较小,相对管理成本较高,场区规模太大则投入较多,一般以6667~33335 m2为宜。

1.1.2  水源水质

水源宜用溪流水、清洁的水库库底水或深井水,要求水源充足,流量基本稳定,水质符合NY 5051的规定。水温维持在10℃~25℃,最高水温不超过28℃,最适水温为20℃~25℃,养殖用水经沉淀池沉淀、过滤或曝气后再引入苗种培育池。

1.2  鱼苗培育池

西杂鲟苗种培育池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砖砌水泥池,另一种是塑钢或玻璃钢制作的培育池。为便于进排水等设施安装和日常管理,培育池需分数排整齐排列。

1.2.1  砖砌水泥池

砖砌水泥培育池呈圆形或八角形,直径或对边之间的距离2~4 m,高0.5~0.8 m,面积约4~16 m2,内壁需贴上瓷砖或铺设塑料膜,以保持池壁光滑,避免损伤苗种。

1.2.2  塑钢或玻璃钢培育设施

塑钢或玻璃钢培育池呈圆形,直径3~4 m,高0.5~0.6 m,面积约7~12 m2。

1.2.3  培育池设施要求

1.2.3.1  进排水设施

经过沉淀、过滤或曝气后的养殖用水引入主进水沟后再通过pvc进水管进入培育池,pvc进水管安装在培育池的上端,靠近进水管的末端安装阀门,便于调节水量。进水管内的水流要以一定的角度冲入培育池内,入水角度一般与池边平行或与池边呈15°~30°,便于带动池内水旋转流动。

培育池底以5%的坡度向鱼池中心倾斜,培育池底部中心位置设排水口,通过pvc管连接到池外,排水口上方加盖防逃罩,排水管末端安装可转动的弯头,弯头另一端连接水位控制管,根据培育池所需水深可以通过转动水位控制管来控制培育池水位的高低。培育池宜建在室内,如建在室外,需在培育池上方搭建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

1.2.3.2  增氧設施

每口培育池均需安装增氧设施,可用罗茨鼓风机通过pvc管集中增氧的方式,池内放置一定量的纳米增氧盘或充气石,每天24 h不停增氧,确保池水始终溶氧充足。

2  苗种培育

2.1  苗种运输与入池

西杂鲟发眼卵或水花的运输采取尼龙袋加水充氧的方法,每袋装水量为袋体积的1/3,密封后放入泡沫箱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将装有发眼卵或水花的尼龙袋放入培育池30 min左右再打开袋口,往袋内注入适量池水进行缓水处理,5~10 min后将发眼卵或水花缓缓倒入池中。

2.2  培育清池消毒

苗种放养前需对池体和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可用3%~5%的食盐水或450~750 mg/m3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0%)溶液浸泡24 h以上,药物使用执行NY 5070和NY 5071的规定。

2.3  放养密度

根据不同培育阶段、不同规格调整西杂鲟苗种的放养密度,具体可参照表1。

2.4  饵料投喂

2.4.1  开口期饵料投喂

西杂鲟苗种开口期主要投喂水蚯蚓。将洗净的水蚯蚓切碎,用食盐或紫外线消毒后投喂。每2 h投喂1次,投喂量以水蚯蚓在整个池底均匀分布且1 h内吃完为宜。

2.4.2  转食期饵料投喂

西杂鲟苗种全长达到3 cm以上开始驯化转食。将洗净的水蚯蚓化浆消毒后与粗蛋白含量48%的鲟鱼专用配合饲料混匀成半干沉性颗粒,饲料质量符合NY 5072规定,颗粒大小根据苗种口裂大小而定,每次投喂前2小时制作。每天投喂6次,每3~5天调整1次水蚯蚓和配合饲料比例,配比方法参照表2,静水投喂。

2.4.3  大规格苗种期饲料投喂

西杂鲟苗种全长达到10 cm以上时开始转投径粒为1.5~2.0 mm的浮性配合颗粒饲料,饲料质量符合NY 5072的规定且粗蛋白质含量大于40%。每天投喂6次,平均每4小时1次,投喂量以投饲0.5 h后饲料略有剩余为宜,具体可根据苗种放养密度、规格和摄食活动情况灵活调整。

2.5  日常管理

2.5.1  水深

西杂鲟苗种培育池一般控制水深在20~30 cm,前期水深20 cm左右,后期逐渐加深至30 cm左右。

2.5.2  定期清洗培育池

西杂鲟苗种培育期,特别是苗种驯化转食期间,颜经常检查进排水管道,清除堵塞物,保持管道通畅,定期清洗鱼池和筛网,保持池体清洁。

2.5.3  定期消毒

每7~10天用2%~3%食盐水浸洗苗种10 min,并定期对水体消毒,药物使用执行NY 5070和NY 5071的规定。及时清除粪便、残饵,死鱼应及时捞出并深埋。

2.5.4  适时分池

一般每30天左右分池1次,将规格相近的苗种集中饲养,保持苗种规格整齐,以免互相咬尾造成伤亡。

3  培育效果

2019年-2021年九连山山泉鲟鱼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三个基地苗种培育情况详见表3和表4。

4  小结

猜你喜欢

规模化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苏州内河港
我国土地规模化经营政策路径比较分析
浅谈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实习的重要性
探究物流市场规模化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