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学之三“味”探究

2022-04-02邵明香

江苏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书写书法笔者

邵明香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精华。书法课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书法教师任重而道远。随着“教学评一致性”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与研究,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对书法教育的工作部署,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袁小娟老师在每月一次的书法教师集中培训课上,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让课表中的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2020 年,笔者有幸投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逄春伟老师的门下,他对书法独到的见解也引发笔者对“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的再思考和新定位,并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逐渐探索出独特的“三味”,培养学生认真读帖、用心书写的良好习惯,做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一、因字赋形,激发“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也为了培养学生读帖的能力与习惯,袁老师在2017 年学科培训会上首次提出“因字赋形”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积极教研,发掘资源,在书法教学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和丰富的联想,赋予形象,尽量做到以图表意,以形促悟,以趣带写。

(一)根据生活现象,赋予形象

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离不开自然万物的启发。所以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把写字和生活万象联系起来,方能写出富有生命力的字。

人教版书法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课捺画的教学是难点,有斜捺、平捺和反捺三种形态。从笔画姿态来看,赋予什么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一波三折”的书写要领呢?

备课时九曲黄河的形象映入笔者脑海。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九曲黄河的纪录片来导入新课,向学生提出事实性好问题:黄河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初步感受到黄河水曲折又灵动的姿态之后,笔者在徐徐打开的画卷上边画线条边讲解:黄河水时而奔腾咆哮,倾泻而下,这里有斜捺的影子;黄河水时而温婉平静,缓缓流淌,这里有平捺的姿态;黄河水一泻千里,遇到崖壁猛烈撞击时又回旋而上,这又藏有反捺的影子呢。(如图1)

(图1)

如此这般引导和演示,书法的意趣一下子凸显出来,学生从中真切感悟到书法和自然万物有着紧密联系,不经意间捺画的三种形态便深入人心了。接着,笔者提出分析性好问题:斜捺还和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相像呢?脑洞大开中,学生纷纷表示,捺画并不拘泥于一种形态:像芭蕾舞演员抬脚的优美舞姿、像飞檐、像扫把、像燕尾、像极了滑梯……笔者为学生的奇特想象倾倒:没有对错之分,所有个性化体验和感悟都是值得尊重。

之后,笔者以图片滑梯为例,让学生观察交流得出:滑梯等待区像捺头,这是一折;中间斜坡部分像捺身,这是二折;接地部分像捺尾,这是三折。学生心悟了“一波三折”的书写要领之后,再开悟于手,捺脚便在重按后提笔出锋,舒展开来。(如图2)

(图2)

(二)根据字形定义,赋予形象

汉字是起源于图画的表意文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演变到现在的简化字,仍保留着很多象形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让学生大胆想象,从而记住字形,掌握写法。

以“家”字为例,按照先上后下再整体的五步法来学习。第一步:让学生想象上面的宝盖头“宀”很像生活中的什么形状;第二步:演示象形字“宀”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了解本意就是房屋,引申为覆盖;第三步:认识下面的“豕”是一头猪,想想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有了猪就意味着生活有保障,是财富的象征;第四步:播放微课,演示“家”的演变过程,既记住字形,又进一步了解到“家”字蕴含着我们中国人朴素的感情,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寄托着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美好愿望;第五步:学习书写要领,书写时注意下面部分捺笔纵展,与宝盖头搭配才好看(如图3)。

(图3)

二、文化浸润,体悟“情”味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可见,书法教学绝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书法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小学阶段恰恰是学习中华文化的最好时期,书法教师有责任把书法教学和中华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点点滴滴地浸润学生。经过日往月来的积累,方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情怀,培育他们勇于担当的爱国情怀。

(一)书法文化寄“情”

“知识纵览”“名作欣赏”“书法故事”是书法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感悟书法文化的载体。我们每节课都安排时间来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讲述、实践,了解书法名家名作,掌握更多的书法知识,拓宽书法视野,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

1.在故事讲述中各美其美。书法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由于教材中故事极短,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笔者就从学情出发,拓展书家故事:立身清廉的王羲之、勤学苦练的智永、谨言慎行的欧阳询、英勇忠烈的颜真卿、秉性刚强的柳公权、坚定不移的褚遂良……这些都是人品高尚、为后人所推崇的书法大家,无不给人以精神的引领。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领悟到“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在比对观察中美美与共。三至五年级的教材除了以欧体和柳体为习字范例,同时也介绍了不同书家的经典作品,如《颜勤礼碑》《多宝塔碑》《雁塔圣教序》《阴符经》等。由于学生年龄小,且接触书法的时间短,欣赏时很难发现作品的内涵之美。如果教师此时放任自流,不加以引导,教学就会流于形式。我们是这样做的:同时呈现不同书家的传世作品,或整本字帖,或几个选字,在比对观察中发现个性之美。如:智永质朴厚重之美、欧体法度严谨之美、颜体端庄雄伟之美、柳体瘦硬劲健之美、赵体灵动遒劲之美、褚体变化多姿之美……(如图4)在审美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见字如见其人,从而让学生加深对楷体字的认识,更好地写好楷体。

(图4)

(二)汉字文化寓“情”

教学中,学生对奇妙的汉字演变过程很感兴趣,对猜甲骨文的文字游戏更是兴致勃勃。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笔者依然从学生的情趣出发,对汉字追根溯源,引导学生在情趣中感受汉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如“心”字的教学。在猜字游戏中学生很快猜出这是“心”的象形字,甲骨文就是心脏的样子,心脏上布满血管(见图5)。之后笔者抛出一个分析性好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心”仅仅是指心脏吗?想想古代还可能指向什么?在交流与碰撞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了培养,由“心”字联想到“思想”“思念”“思维”。此时教师有机渗透汉字文化便水到渠成:按中国古人的说法,“心之官则思”,“心”就是人类思维的器官。我们现代人往往说大脑是思想的司令部,而古人并不认为思想是大脑的事儿,思想、思念、思考全是“心”的事儿。看着学生兴致勃勃的神情,紧接着笔者抛出第二个分析性好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从哪些带有“心”字的词语中能看出中国人自古至今喜欢这个“心”呢?活跃的思维带来妙语连珠:“感动”“心地善良”“修心养性”“念念不忘”……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心”的信任和重视程度。

(图5)

来自文化的感动一旦植入学生心田,追求理解的学习便有了深度和广度。心中有爱的孩子运用“卧钩”的写法,把“心”字写得有温度且美观。此过程也很好地实现了书法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与书法教学的一体化实施。

(三)节日文化传“情”

随着传统节日走进日常生活、融入校园生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我校“全科悦读书香校园建设规划”的大背景下,书法文化和节日文化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美好的家国情怀。我们开发了“应景而学”“应节而写”的校本课程体系,书写春节,书写清明,书写端午,书写中秋,书写立冬等,感受着浓厚的节日文化,学生写字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提笔即是练笔时,努力把写得整齐平正、美观大方。

三、古今贯通,融会“理”味

书法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却有脉络可循,书理可通。书理最为精深,对这“理”味的点滴感悟全得益于书学理论造诣极深的逄春伟老师的指点。尽管仅略懂皮毛,可我还是有责任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书法史的熏陶,用开阔的视野来梳理书法传承的脉络,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打通古今,让学生开悟呢?既然书法艺术源于生活,那从生活入手显然是最能化难为易的。

(一)减肥妙喻,大道至简

书体多样性是学校书法社团的特点之一,篆隶楷行细分共7种不同书体。常见的现象是同一书体的学生为一组,交流切磋。为了打破这种画地为牢的局限性,笔者借助名家碑帖作品,梳理书法体系演变史,了解历代书家“刘德升—钟繇—卫夫人—王羲之(开宗,承前启后)—王献之(立派)—大小王各自的体系”的传承脉络,发现魏晋时追求古雅,以肥厚为美;唐后追求创新,以瘦挺为美,这就相当于一部书法减肥史,“圆厚中和—瘦劲遒丽”体现的正是古质今妍。当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了解各位书家的传承关系时,自然感悟到了不同书体其实同源同宗的道理。

(二)参照建筑,由此及彼

书法和建筑似乎没有交集和联系,但艺术发展的原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古至今都在传承中求创新。书法是玄妙的,建筑是实在的,教师便巧借建筑简笔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随着建筑材料和工具的不断进步,建筑形式追求挺拔伟岸,意趣动人,这如同书法从魏晋的肥厚到唐楷的瘦挺的创新变化。学生于直观形象中能够举一反三,越发懂得衣食住行皆通书理,把书法的脉络具体化。

书法教学之三味,“趣”居首位。趣中悟情,情中明理,情理之中,趣味无穷。三味的探究,其指向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师深度的教和学生深度的学,体现在深厚的知识积淀,深层的教学设计,深切的情感体验,深刻的思维训练,深远的文化情怀,深入的练习实践。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才能更真切地品味书法艺术的魅力,认真练字开悟,做到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地维护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艺术。

猜你喜欢

书写书法笔者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书法欣赏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