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影响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中介效应研究

2022-04-02芦雅婷田雨绯

企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约束企业家竞争

□芦雅婷 田雨绯

一、引言

作为公有制经济一部分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在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国防建设与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再到202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都表明政府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国企改革的决心。随着公平竞争制度的完善,国企在主动适应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同时,该如何提升国企的竞争力?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协调资源和风险管控的体系,能够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内部手段。但是如何利用内部控制提升国企竞争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中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探究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国企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与提升策略,以期有利于国企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本文着力于以下方面研究:(1)在国企竞争优势的研究中将内部控制的观念引入竞争优势作用机理的理论探讨,提出我国国企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背景下竞争优势的影响路径与提升策略;(2)揭示内部控制对国企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从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以及融资约束三方面为内部控制提高我国国企竞争优势提供具体的路径解释。

二、文献综述

西方对国企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基于新古典经济学。有研究认为,国企相较于私有企业效率较为低下(Belloc,2014),已然形成了国企低效率理论。但是,随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对新古典主义企业理论缺陷的评判(Nelson,1991),西方经济学者开始探究创新推动国企的发展。而关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波特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结构和市场的外部环境(迈克尔·波特,1997);另一类是以Prahalad 和Hamel(2010)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我国关于国企竞争优势问题的研究,内植于国企7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之中(文宗瑜,2019)。在各个阶段,政府对国企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诸如补贴、低息商业贷款等外部政策。从学者张宇在2000 年提出须谨慎看待新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国企改革方案起,学者们逐步从研究“民进国退”(马骏,2013)到深刻认识到国企的制度优势。另一些研究成果集中于党组织参与国企内部治理的政治优势(杨承训,杨承谕,2016)。此后,随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贾根良和李家瑞(2018)分析了国企存在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财务承诺的创新优势。

2018 年,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国家不断质疑我国国企偏离所谓的“竞争中立原则”导致市场扭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我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将公平竞争理念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我国经济社会政策之中。寻找到国企新的竞争优势关键点,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前沿问题。而现有研究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展开,提供了一些诸如推进混合制改革、管资本、调整企业结构(沈伟,2019)、精细化分类改革(黄速建等,2019)等的改革思路,但并未有涉及国企在面对原外部竞争优势丧失时,如何保持并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并获取竞争优势的研究。

基于上述梳理可以看到,国企竞争优势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与拓展的问题:(1)在研究内容上,基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现有研究的核心仅是国企实施改革措施的问题,但公平竞争制度的完善对国企竞争优势的规制影响以及该如何应对研究不足,缺乏对国企竞争优势提升问题的深入分析;(2)在研究角度上,我国现有文献重点探讨中国特色现代国企制度即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但未将内部控制这一保障国企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系纳入研究,也未从学理与实证角度揭示内部控制对国企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因此,基于政府坚决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背景,通过实证检验并揭示内部控制对国企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从而研究国企竞争优势的获取方式,正是本文试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所在。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竞争优势的关系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须持续投入资源并具备管理资源的能力,才能构建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在同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协调资源和风险管控的体系,其质量能够影响投入资源的运营效率,影响企业风险识别与降低的可能性和及时性。因此,内部控制能够作为提升国企管理资源能力,增强国企竞争力的有效内部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协调资源

第一,协调内部人权利。由于国企产权自身的特殊性,在国家、国资管理部门、国企董事会和管理者之间形成了层层代理关系,更易出现“内部人”问题。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通过严密的制度去协调国企各层级内部人的权利,形成彼此间有效的牵制与监督。同时,健全的内部控制能通过激励机制保护国家利益并有效激励管理者,保证国企竞争战略的实施。第二,协调人、财、信息等资源。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建设,发挥人才对提升国企竞争优势的作用(于欣,2019);改善企业现金流,获得理想的投资效率(张会丽等,2014);协调促进内外部、上下层级间信息的传递(林琳,潘琰,2019),从而支撑各项决策。可见,内部控制可通过各种管控机制,不仅能协调国企内部各层级权利资源,还能协调外部投入的诸要素资源,从而形成国企核心竞争能力。

2.风险管控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职责分离、授权审批等制度,有效识别、评价影响国企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并实施控制活动应对风险,从而降低经营、系统或特质等风险,增强行业竞争优势。例如,识别与评价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中的各式风险并予以应对,从而提高人才的竞争优势。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竞争优势正相关。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中介变量的关系

1.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企业家精神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企业家的创新、风险承担意识强等特征(Bettinellie 等,2017)作为无形资源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企业战略。此外,基于高阶理论,企业家作为管理者主导着企业的战略选择,作为稀缺资源的企业家精神也贯通于企业战略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家将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国企由于其独特的所有权性质,决定了其须承担更多的社会与历史责任,这就需要国企内外部环境为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而内部控制可作用于国企内部环境而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一方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作为管理与风险控制过程能够影响企业内部环境,可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从而影响企业家的战略选择,因为基于健全的内部控制会带来良好的内部环境,并使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更强,在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障条件下,企业家更易发挥其敢于创新与冒险的精神,更易发现开发新产品或新市场的机会;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控制将完善国企的公司治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国企制度,从而激发企业家精神,使得国企企业家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a:

假设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企业家精神正相关。

2.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创新活动

企业创新活动本身具备周期较长、需要大量资本支持、收益不确定等特点,这就导致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高风险。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实施控制,降低固有风险对创新的冲击,同时还有利于良好创新环境的创建,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意愿,让企业将更优质的资源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创新可能成为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手段(顾海峰和卞雨晨,2020)。而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持续监督创新过程,减少内部信息不对称,从而约束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规避该行为对创新活动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并提高企业创新活动协调程度,保障创新活动的有序性,由此提高创新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国企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担,只有通过不断地实施创新活动,才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b:

假设2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创新活动正相关。

3.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融资约束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债权人面临着不可预期的风险,且会存在逆向选择,这将导致企业在信贷市场上面临着融资贵与融资难的问题。健全的内部控制可增强企业与债权人的外部信息沟通,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同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的途径而缓解融资约束。一方面,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部控制财务报告目标,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财务报告质量是债权人持续关注的问题,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将降低贷款利率(Beatty 等,2012),从而融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根据内部控制经营目标,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表现为较强的盈利能力,这样的企业更易获得债权人的关注与偏好,企业获得的资金使用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而从产权性质上来看,国企在融资问题上存在与生俱来的优势。鉴于政府直接干预的显性支持,或是政府通过补贴、优惠提供的潜在保护,大多数债权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国企,这会使得国企融资能力更强。在此基础上,若国企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将会有更高的信誉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更低的融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c:

假设2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融资约束负相关。

(三)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

1.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以其创新与冒险精神作为独特的无形资源在国企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效用,影响着国企战略选择,从而提高了国企竞争优势(Covin 和Miles,1999)。而基于上述的分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对国企竞争优势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也会对企业家精神产生影响,而企业家精神又会将这种影响传递给国企竞争优势。因此,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提高国企竞争优势的保障。

2.创新活动

根据企业资源观,国企想在同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须拥有稀缺、有价值、无法复制以及难以替代的资源。而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活动才能获得这种异质的资源。基于上述的分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对国企竞争优势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国企创新活动产生影响,而创新活动又会将这种影响传递给国企竞争优势。因此,促进创新活动是提高国企竞争优势的又一保障。

3.融资约束

目前国内外研究已证明,融资约束会阻碍企业的生存、创新与成长(Clementi 和Hopenhayn,2006;张力派等,2020),进而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基于上述的分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控制国企在创新活动中的风险,债权人因此会提高贷款意愿,从而缓解国企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国企的竞争优势。因此,降低融资约束是提高国企竞争优势的另一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可以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来影响国企竞争优势。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分别在内部控制对国企竞争优势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传导效应。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所示。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图理论分析框架图

本文选择我国国有A 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考虑到2020 年受疫情影响,样本时间区间为2012~2019 年,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了筛选:(1)剔除金融类公司样本;(2)剔除当年被ST 的公司样本;(3)剔除相关指标数据缺失的样本;(4)为剔除异常值影响,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ize 处理。最终,我们得到4909 个样本观测值。本文使用的内部控制指数数据来自迪博DIB 数据库,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 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Stata15.0 完成。

(二)变量定义

1.竞争优势(AdvC)。参考邹颖和何晓洁(2019)的研究,以样本行业总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再以样本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与本行业总资产收益率平均值的差来衡量样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内部控制(IC_index)。本文采用以内部控制5 大目标为评价标准的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

3.中介变量。共设置企业家精神(Entrship)、创新活动(Innov)、融资约束(SA)3 个中介变量。参考已有文献,从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采用熵权法量化企业家精神。其中人均固定资产、人均无形资产和人均营业收入表明企业家的经营能力;董事会独立性体现企业家的创业精神;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的代理变量(张莉等,2021)。用研发投入与年末总资产的比值衡量企业的创新活动(杨承启,2021)。用净财务费用与期末总负债的比值来衡量融资约束(洪功翔和黄月,2021;张亚洲,2020)。

4.控制变量。借鉴相关文献,本文控制变量列示于表1,具体的变量定义亦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为检验内部控制对国企竞争优势的影响,本文设定如下模型1:

为了探讨内部控制对国企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本文在模型1 的基础上设定如下模型2、3、4 和5 来检验中介效应:

模型5 中,MV 分别为中介变量企业家精神(Entrship)、创新活动(Innov)、融资约束(SA)。中介效应具体检验过程为:当系数β、λ、μ和ω显著时,则中介效应传导机制存在。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2 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样本企业竞争优势(AdvC)均值为-0.004,标准差为0.054,最小值为-0.233,中位数为-0.004,最大值为0.174,表明不同国企之间的竞争优势差距较大,大部分国企的竞争优势仍有待提高。内部控制(IC_index)均值为6.482,标准差为0.147,最小值为5.790,最大值为6.710,表明国企之间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中介变量中,企业家精神(Entrship)均值为15.337,标准差为1.769;创新活动(Innov)均值为0.018,标准差为0.018;融资约束(SA)均值为0.021,标准差为0.015。从控制变量的标准差和极值来看,样本企业间的差距较大。同时,我们对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格见附件),初步验证了上述的全部假设。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1.内部控制对国企竞争优势的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表3 汇报了实证结果。第1 列是内部控制质量对国企竞争优势的回归结果,即对模型1 的检验。通过回归结果可知,当因变量为国企竞争优势时,在加入了控制变量后,内部控制(IC_index)对竞争优势(AdvC)的影响系数为0.0706,且在1%水平上显著,验证了假设1,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升国企管理资源能力,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2.中介效应检验回归结果分析

表3 第2 列和第5a 列验证了企业家精神(Entrship)在内部控制(IC_index)对国企竞争优势影响中的中介传导效应。具体而言,在模型2 的回归结果中,当因变量为企业家精神(Entrship)时,自变量内部控制(IC_index)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为0.4431,且在5%水平上显著,验证了假设2a,即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使国企具有更强的防控风险能力,企业家更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在第5a 列的回归结果中,内部控制(IC_index)和企业家精神(Entrship)对因变量竞争优势(AdvC)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为1.07%,表明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国企通过激发企业家精神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验证了假设3 中的企业家精神的中介作用。

表3 第3 列和第5b 列验证了创新活动(Innov)在内部控制(IC_index)对国企竞争优势的影响中的中介传导效应。具体而言,在模型3 的回归结果中,当因变量为创新活动(Innov)时,自变量内部控制(IC_index)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为0.0076,且在1%水平上显著,验证了假设2b,说明健全的内部控制能控制和降低国企创新活动中的风险,还能持续监督创新过程,减少内部信息不对称,保障创新活动的有序性,从而提高创新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第5b 列的回归结果中,内部控制(IC_index)和创新活动(Innov)对因变量竞争优势(AdvC)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即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国企能通过激发创新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竞争优势,验证了假设3 中的创新活动的中介作用。

表3 第4 列和第5c 列验证了融资约束(SA)在内部控制(IC_index)对国企竞争优势(AdvC)影响中的中介传导效应。具体而言,在模型4 的回归结果中,当因变量为融资约束(SA)时,自变量内部控制质量(IC_index)对因变量(AdvC)的影响系数为-0.0046,且在1%水平上显著,验证了假设2c,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而缓解融资约束。在第5c 列的回归结果中,内部控制质量(IC_index)对因变量竞争优势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融资约束(SA)对因变量竞争优势的影响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3%,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国企竞争优势,验证了假设3 中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

表3 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1.Bootstrap 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使中介效应检验更稳健,本文用Bootstrap 方法代替前文的依次检验法,抽样次数为1000 次,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将企业家精神作为中介变量进行Bootstrap 检验时,95%的置信区间均未包含0,系数乘积显著不为0,可知企业家精神在内部控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将创新活动作为中介变量进行Bootstrap 检验时,95%的置信区间均未包含0,系数乘积显著不为0,可知创新活动在内部控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将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进行Bootstrap 检验时,95%的置信区间均未包含0,系数乘积显著不为0,可知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因此,得出的结论与进行分步回归得到的结论相同,结论依然稳健。

表4 Bootstrap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2.替换关键变量

为确保结果稳健可靠,替换关键变量的度量重复上述所有回归。(1)替换竞争优势。以样本行业可持续增长率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再以样本企业可持续增长率与行业可持续增长率平均值的差衡量竞争优势重新对所有结果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稳健。(2)替换企业家精神。从经营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三方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结果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衡量指标,检验结果与前文基本一致。(3)替换创新活动。以样本企业研发支出与总资产的比值衡量创新活动重新对所有结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与前文一致。(4)替换融资约束。以利息支出与总负债的比值衡量融资约束(李广子和刘力,2009),重新对所有结果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稳健。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内部管理视角,探讨内部控制与国企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国企竞争优势正相关,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国企协调资源和风险管控能力就越强,其竞争优势也越大;企业家精神、创新活动与融资约束在内部控制质量对国企竞争优势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传导效应,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就越能通过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创新活动与降低融资约束来提升国企竞争优势。

(二)对策建议

鉴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公平竞争制度的持续完善,政府更进一步保持监管中立、财政中立和债务中立,使得国企将失去原本享有的监管优势、财政支持优势和债务优势等外部优势。本文从政府监管、制度以及企业层面分别就健全内部控制、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创新活动以及降低融资约束方面,提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国企提升其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1.健全内部控制

(1)政府监管层面。政府持续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执行与效果,并及时总结与反馈。(2)制度层面。持续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使其不断适应我国国企内部控制的建设需求。(3)企业层面。国企也须根据企业实际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五大目标的有效实现。

2.激发企业家精神

(1)政府监管层面。规范政府行为,激发国企企业家精神。一方面,政府应打造“亲”“清”型政企关系,优化对国企企业家的服务工作,创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应注重对优秀国企企业家事迹的宣传,营造正确价值观的舆论氛围,促进国企企业家大胆探索与改革创新。(2)制度层面。完善制度环境,培育与激发国企企业家精神。首先,制定如《企业家法》等法律,从而明确国企企业家的主体地位,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激发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制定国企企业家决策的容错制度,形成对国企企业家决策风险的保护,营造宽松的决策环境,激发企业家勇于创新、冒险的精神。最后,制定诚信体制制度,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性,从而利于激发国企企业家精神。(3)企业层面。完善国企内部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一方面,建立中国特色国企治理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清晰划分党委会、股东会、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责权,实现各主体的相互制衡,运转高效,为国企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奠定治理体系支撑;另一方面,实行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同时提升其对新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培育国企企业家才能。

3.促进创新活动

(1)政府监管层面。建立服务型政府,支持国企创新活动。政府在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的同时,可主导建立创新成果管理体系,将国企创新活动的成果实施统一管理,促进成果转化,从而给予国企持续创新活力的保障。(2)制度层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障国企科技创新活动。该制度可防止知识产权的盗用,保障国企创新活动能够转化成企业利润,从而激发国企与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3)企业层面。建立国企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人才。国企内部要积极形成益于创新、宽容创新失败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勇于创新、热爱创新的氛围。与此同时,制定合理的创新激励措施,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奖励国企员工的创新活动。

4.降低融资约束

(1)政府监管层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拓展国企融资渠道。政府应引导金融行业发展,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创新专项资金,吸引更多资金助力国企融资。(2)制度层面。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制度,使得金融机构对国企信用信息能公开使用,从而缓解国企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国企的融资约束。(2)企业层面。国企持续减负增效,在不断提高自身效益的同时,提高对外披露信息质量以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国企的融资约束。

猜你喜欢

约束企业家竞争
竞争的合适位置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感谢竞争
马和骑师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正确面对竞争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