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2-04-02卢欣林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改进策略乡村振兴

卢欣林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工作。当前,乡村振兴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存在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视程度不够、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落后等问题,而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分析。忽略战略性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缺乏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支撑、未能充分把握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是其问题的成因。鉴于此,应提高对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完善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建设,优化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环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问题;原因;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4-0100-03

人力资源规划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稳妥推进,实现乡村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职能。乡村发展的主体在于人,关键在于人,成败也在于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提高人力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匹配度,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与乡村地区实际状况的耦合性,如何促进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和人力优势,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入手,分析乡村地区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探讨其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改善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重视度不够

首先,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实际工作中,其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相对而言具有比较浓厚的家族观念,所考量的因素更侧重于亲属血缘关系的远近,并非德才因素的侧重,这是极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次,实施乡村振兴,缺乏主动招聘人才的心态,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未能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选聘,未能充分考虑招聘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可持续性,在人才选聘方面没有明确的计划,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最后,乡村地区在缺少合格人员时才考虑招聘,在所招聘人才的综合素质不能够有效满足乡村发展要求的情况下,才对其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导致其迟滞于乡村发展需要。以上种种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表露出来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振兴中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妨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和有效推进。

(二)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落后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性工作,但是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落后。首先,缺少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相关的战略支撑,未能有效地搭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的广阔平台,进而影响到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导致乡村地区人力资本的效益未能充分发挥[1]。其次,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管理制度支撑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部分乡村地区的管理者具有明显的家族式印痕,由其主导建立的管理制度对管理者的约束力不强,致使这些乡村地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展开。最后,实施乡村振兴,缺乏专业部门的管理和专业人才的支撑,人力资源部门在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最基本的职能就在于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的规划与规划的执行。由于部分地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意义认识程度不够,又缺少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能够有效进行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更不要谈及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乡村振兴目标的正常实现。

(三)缺乏对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一项因素多、体系广的职能工作,不仅涉及国家人力资源政策等外部因素,还涉及一系列内部因素。实施乡村振兴,缺乏对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分析。一方面,在制定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策略及其实施过程中,单纯的依据对乡村地区人力资源方面相关信息的分析做出决策,而缺乏对可以选择的人力资源信息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没有意识到外界宏观环境的变化,因而也未能实现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外界环境的有机融合[2],进一步导致乡村地区错过了能够把握住的机会,以及能够避免的威胁。同时,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机会成本和人力成本的问题,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地区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忽略战略性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

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地区人力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乡村地区现有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发现不少乡村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忽略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单纯为做好本职工作,却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因时、因地、因势最大效用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3],从而无法建立符合乡村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一方面,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缺乏对战略因素的分析,基层政府、村委干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职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村公共部门虽然权力小、组织小,但负责维稳、扶贫、纪检等各方面的部门一应俱全。因此,也容易犯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大结构病”,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内部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战略组合的制定,未能科学正确地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作用。当今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业态发展迅猛,部分乡村地区缺乏对内部与外部宏观因素融合度的分析,未能有效地跟进现有的新型技术,由此也容易导致乡村振兴后续动力不足。

(二)缺乏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支撑

人力资源规划是稳妥有序、高效高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活动,若想做好乡村振兴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必须要拥有一批人力资源技能水平高的专业队伍。首先,不少乡村地区具有很明显的“家族式”“关系式”倾向,由于其不愿对其属地支配权或管理权“松绑”,乡村地区的人力资源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更多地依赖于亲近血缘关系,专业知识储備不足,专业技能较低。其次,乡村地区人力资源从业者缺乏系统培训,更多的是涉及人才招聘等基本职能,无法达到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及其预期效果。最后,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管理者呈现明显的土生土长的特点,由于其未接受到比较持续的、系统的相关技能水平的专业培训,同时也缺乏相关岗位的实践与历练。在此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眼界相对较低,经验相对不足,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单纯地依靠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很难对乡村地区人力资源规划进行科学有效的执行与实施。

(三)未能充分把握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

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外环境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时候,由于该乡村地区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众多,更增加了其不确定性,针对如此众多的动态变化因素,乡村地区很难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反应。社会环境日新月异,乡村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规划自然是置于动态变化的环境因素之中。一方面,在于乡村内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如新形势下数字乡村的大力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乡村治理网格化等。另一方面,在于乡村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如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收入与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瞬息万变等。这些动态变化势必在不同程度对乡村地区人力资源规划及其执行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乡村地区由于对环境的动态性把握不足,致使对人员的需求分析不精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乡村建设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4]。如果不能充分地认识与把握这些内部与外部的动态变化因素,就不能够明确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结构、质量与数量,就不能够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无法发挥乡村地区的人力资本优势。

三、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对于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

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乡村振兴中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职能,根据乡村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等内外环境因素以及对未来趋势性的研判,同时有机地联系乡村自身发展状况,运用一套科学的程序与方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然后对其进行可控制、可操作性的执行,可以有机减少乡村振兴未来所面对的种种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机避免其各种关于人的活动的风险,也便于明确乡村振兴未来工作目标,并且能够将乡村地区的既有资源集中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活动中,使目标相对而言更容易实现。

首先,实施乡村振兴,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地位,意识到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元素,是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元素,更是关系到乡村地区长远目标实现的一项基本职能,上级党委、行政应当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其次,要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工作待遇,完善乡村振兴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基本待遇、社会保险等,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力资源人才。最后,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中,完善人力资源规划配套设施,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规划评价制度等。不定期检查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通过群众测评等不同方法对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进行排查,进而有针对性地根据乡村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实现乡村地区的发展目标。

(二)完善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支撑体系建设

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正常开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做支撑所合成的一种结果,针对乡村地区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建立健全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分析体系、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体系在内的基础支撑以及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制度体系在内的制度支撑,对于优化乡村振兴中人力资源的有机配置,真正发挥人力资源应有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

1.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中人力资源信息分析体系。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要设立人力资源规划相关信息的一系列具有实际性的衡量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乡村地区人力资源的体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信息收集整理策略。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切实针对乡村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对所收集来的人力资源规划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和运用。

2.健全乡村振兴中一系列人力资源规划相关的重要制度。尤其健全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机制,同时又有必要对其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首先,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实现乡村振兴中的责、权、利相统一[5],逐步建立适合乡村地区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其次,基于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真正地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真正自觉接受监督,从乡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其人力资源进行有机配置。再次,以合法合理的基本原则,参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建立乡村地区人力资源规划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最后,遵循完整配套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提高绩效为目标,强化考核,有效激励,完善薪酬激励和考核约束机制,为乡村地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撑。

(三)优化乡村振兴人力资源规划环境

万事万物唯有和与之依赖的环境相适应,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乡村振兴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更是如此。在推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过程中,其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很容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振兴中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在另一种层次上也会对其造成某种阻碍,要利用其诸多因素中的有利环境,消除其不利环境。

乡村地区的文化环境是在乡村地区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明显特点,村民形成了共同坚守的基于本地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首先,乡村地区应该建立自己内部的培训学校,完善其配套设施设备,引进培训师资力量,加大对乡村振兴主体的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振兴主体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对人力资源相关素质的基本要求。其次,基层干部树立并坚定人民群众是一项重要资产的思想意识,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出发,为人民群众创造多元且积极的質量高、效果佳的生活状态及方式,支持人民群众开展各种业余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最后,为乡村振兴制定既符合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符合乡村人力资源特点的职业发展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乡村振兴主体的发展空间,从而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主体潜能的实现,并将这种潜能有效地带到现实工作中来,同时为其提供住房、扶持基金及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养卉,许帅燕.后扶贫时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甘肃省为例[J].开发研究,2021,(2):18-25.

[2]  王太明.中国共产党减贫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及未来转向[J].经济学家,2021,(7):17-26.

[3]  李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20,(2):106-107.

[4]  王丹,王太明.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基本特征、主要经验及现实启示[J].理论学刊,2021,(1):50-58.

[5]  王太明,王丹.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类型划分及治理机制[J].求实,2021,(2):51-69.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规划改进策略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绩效考核管理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