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失范”情境中教师情绪调节策略及干预措施

2022-04-02王青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失范干预措施学生

王青梅

[摘    要]初中学生青春期特征显明,一方面是抗拒、自卑、困惑、虚荣等心理特征突出,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识、理性思维、情感意志等特点显著增强。由于这些心理特征或心理特点的作用,加上环境与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范”行为或表现,对此,梳理初中学生的“失范”行为或表现的类型,并深入分析其产生根源,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调节或干预学生的“失范”行为或表现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学生;“失范”;教师情绪;调节策略;干预措施

进入初中后,学生青春期特征明显,由于这些心理特征或心理特点的作用,加上环境与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范”行为或表现,对此,教师需要梳理這些“失范”行为或表现的类型,并深入分析其产生根源,积极找到调节或干预学生的“失范”行为或表现的方法策略。

一、初中学生“失范”行为或表现归类

失范,也叫违规、越轨,失去规范。初中学生“失范”行为或表现大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对教师的提问或问话,不理不睬;故意和教师对着干,教师指东他向西,教师说这,他说那,不懂礼貌,不讲道德,不尊重教师。

二是面对父母的教育或关爱,妄自尊大,桀骜不驯,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翅膀硬了,把幼稚当成熟,把无知当博学,原本的好意往往被理解为恶意。与同学交往而缺乏诚挚友谊,把互帮互助看成交换功利。

三是对事情消极对待,投机与不以为然的心理表现显明,抄袭作业,瞒天过海;考试作弊,罔顾实际;爱慕虚荣,追求时髦;好逸恶劳,追求享受。

四是对纪律不当回事,上课交头接耳,打哈欠睡觉,你讲你的我干我的,你要求你的我做我的,不讲规矩,不守纪律,随意而为,不懂自我约束。

二、初中学生“失范”行为或表现归因

(一)主观原因

初中阶段,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一旦教师的所作所为忽略了学生自我,或者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需要,学生就会和教师对着干。这一时期,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如果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自尊心有所伤害,学生也会和教师对着干。当然,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也往往比较脆弱、浮躁,一方面,由于生理的变化和认知的困难导致学生心理上的自卑和认知上的一些困惑,如果学生得不到正确指导、引导或疏导,就可能因此而自卑、困惑;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又有在班级中想突出自己、显示自己存在感的虚荣心理,免不了在一些方面做出一些傻事。加之,这一时期的学生在思维上正在由抽象思维向理论思维转化,迅速发展的记忆、想象等能力往往会对自己未接触的事物做出某种假设,并有印证的欲望;学习生活总的情感交流也日益广泛,往往有强烈的沟通意识;对自我的独立意识也显明增强,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自己能够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想法,也开始喜欢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和评判身边的事情。但是,其对事物的评判或想法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意志不坚定,在做某些事情时目的性不明确,不顾及后果。

(二)客观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首先,父母在家庭中的失范言行是孩子在学校中课堂里言行举止失范的根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如果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满口脏话、行为粗鲁,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就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为孩子在学校中课堂里的失范言行举动留下暗示。其次,家庭结构的残缺或不当也是学生规则失范一个重要原因。合理健康的家庭结构,对孩子会造成一种规则的存在意识;而残缺或不当的家庭结构,往往会给孩子负面的影响。例如,父亲或母亲亡故的家庭、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分居的家庭、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留守家庭等,由于父亲或母亲、父母之爱的缺失,家庭教育形成缺口,家规家风严重缺失,难以让孩子受到良好的规则教育。最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言行举止失范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过宽或过严都会影响到孩子,过宽的家庭教育,会出现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包庇、袒护等情形,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变得蛮横霸道、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知好歹、不分是非、好逸恶劳、自由散漫等等;过严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动辄责备、粗暴干涉、不顾尊严,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以致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玩世不恭,对教师的教育乃至学校的纪律、社会的公德视为儿戏。

二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首先,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是导致学生“失范”的关键性因素。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褒奖,对成绩差的学生强加压力,致使学生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其次,不能因材施教,大一统思想严重,不论具体情况,不顾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处理问题简单划一,致使学生出现各种“失范”行为。最后,教师不能有效发挥教书育人的示范作用,教育方式、方法简单,教育态度、行为粗暴,一遇到问题,动辄对学生训骂、呵斥,甚至无情嘲讽、不顾脸面地挖苦、随意体罚学生。

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互联网以及手机等通信工具的普及,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之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各种负面信息对学生狂轰滥炸,致使学生对一些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的事物见怪不怪,受到影响。其次,社会的转型和变迁导致了一些思想、观念的变化,丰裕的物质更是让本来就思想单纯的孩子们眼花缭乱,追求时尚、追星等这种追求,让孩子们的内心比较浮躁,一旦遇到不合心思的事、失去内心平衡的事,就会不顾一切,出现“失范”行为或表现。最后,由于自身年龄小、社会阅历不多,是非观念不清,而且深受虚拟世界中的侠客等形象的影响,面对一些突发行为往往还会“行侠仗义”,不顾后果,导致“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教师情绪调节策略及干预措施

一是树立正确的师生情感观,以积极、正确的情感调节、干预学生的情感。俗话说,人是感情动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需要感情的。但是,情绪往往会影响感情。当老师激动的时候,学生也会随之激动;当教师愤怒的时候,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激动、愤怒等这些情绪导致出现教师或学生的“失范”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师生彼此之间的感情。为此,树立正确的师生情感观,以积极、正确的情感调节、干预学生的情感,对于防止出现“失范”行为十分有效。事实上,就教师而言,积极的、正面的情感包括自身对教学工作、学生以及学科的热爱。英语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在于对教育教学事业的一腔热血,在于对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与奉献。在课堂教学中,一丝不苟对待教学内容,兢兢业业引导学生学习,把爱心融入课堂师生互动之中,以身作则展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风范,不折不扣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此赢得学生的认可。在课下学习、辅导中,根据教材需要积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性格、爱好、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育天下英才。英语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形成热爱,渊博英语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教育教学技能,关怀和鼓励每一位学生,才会有效防止、干预学生的“失范”行为或表现。

二是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以健康、和谐的心态调节、干预学生的心态。不以成绩论英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名同学……把这些饱含正确教育价值观的质朴话语践行在课堂教学中,不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要成绩,不让英语底子差的同学重复抄写单词、反复背诵课文;对出现错误或存在问题的学生不进行简单粗暴的教育,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失范”性错误,也不能采用强制性、惩罚性、羞辱性的手段进行教育;对于个性鲜明,敢于对自己说“不”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客观、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而不能压制、打击、报复学生。面对不同学习层次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个性特长出发,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进行分层次教育、特长培养,努力抓好教育与教学两条生命线,只要学生有闪光点,就要充分的挖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以健康、和谐的心态调节、干预学生的心态,即使学生出现“失范”行为,教师也要保持沉稳、健康、和谐的心态,以此调节、干预学生心态,不致产生恶劣的影响。

三是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与干预工作。学生“失范”的原因,大多与不健康的心理关系紧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学习内容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疏导和干预学生情绪,结合英语知识的学习进行心理认知、情感疏导、意志磨砺、受挫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郭秀娟.英语教师课堂反馈中维护学生“面子”的有效策略探索[J].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5(3).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失范干预措施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学生写话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