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支撑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

2022-04-02曹伟俊 史文静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

曹伟俊 史文静

[摘要] 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效能一直无法有效释放。在现代信息化支撑的背景下,本文将从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各个维度进行解析,还原其本身的逻辑架构和学术机理,勾勒出完整的实践图景。

[关键词] 现代信息化;农村初中寄宿制;家校共育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也衍生出很多新的特点,对其进行解析,有着强烈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要想深入剖析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学术机理和建构路径,就要梳理和厘定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只有明晰问题,才能制定出精准的突破策略和建构路径。

一、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问题梳理

1.家庭教育弱化

在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基本管理模式下,家庭教育被相应弱化,没有支撑起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全程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村家庭减轻了相应负担。学生家长只照顾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问及学生在校情况。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不需要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只需要保障孩子在家的物质生活需求就可以,导致家庭教育相应弱化和缺失。加之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家庭教育水准被拉低。

此种问题是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模式内部力量失衡的典型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家校沟通不密切、资源整合和效率投放不精准、不协调、不到位,以及家长的惯性思维使然。其根本危害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弱化导致共育模式的运行存在机制性缺陷和展开性短板,严重滞后共育模式效能的释放。

2.学校养成教育缺失

综观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的现状,主要体现为学生学习意识淡漠,没有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某些学生举止不文明,没有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大多数学生不具备独立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集约化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无法及时跟进。少数老师对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掌握科学的养成教育策略。部分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构建相应的科学养成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这一切都造成学校养成教育缺失,学校养成教育效能低下。

3.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

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也没有及时跟进。初中阶段正是心理急剧发展和急剧动荡的时期。受内外因素影响,容易滋生偏执、自卑、暴躁等消极情绪和攻击性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纾解,会形成病态人格和问题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长远发展。

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缺乏相应的心理辅导知识和能力,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出现认知缺陷,人际关系紧张等病态心理苗头也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在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这一特定场域中,学生心理健康得不到及时关注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已变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棘手问题。

二、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建构路径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完整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干预体系

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在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这一特定场域中,老师和家长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沟通和协调。要及时把孩子的在校表现告诉家长,家长也要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告知老師。打造对学生统一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步调。老师可以通过QQ群、家长群等及时展现孩子的在校表现,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袋和心理健康线上档案,让家长和老师同时拥有编辑的权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心理变化的跟踪和心理问题的预警。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

进一步构建科学完整的养成教育体系。通过兴趣激发、制度引领、亲情浸润、日常督导、家校合作等路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老师要通过现代通信方式,强化农村学生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获得父母的亲情关注和关怀。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学校要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养护教育。通过多维建构、内部集成,提升学校养成教育的质量。

2.组建班级网站,激活家校共育内生动力

我们可以利用微博、钉钉平台或101等组建班级网站,用信息化带动家校共育技术化,实现家校共育跳跃式发展,实现家校共育的点对点化。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大都分散在天南海北,可以尝试通过组建班级网站、班级直通车、慕课堂等手段,创新和丰富家校共育渠道。例如,组建班级网站,里面设有小喇叭、家长论坛、家校直通车等,方便家校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们通过班级网站发布消息,点拨学生,和学生以及家长沟通,有效地进行了作业布置、在线答疑、在线辅导等活动。这种新模式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当前,我们把网站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打造学生精神伙伴,开辟一方成长绿洲”上,努力使班级网站成为学生网上活动的精神家园、心灵成长的一方乐土。我们也努力在班级网站传达和了解家长的心声,使家校共育迈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一个新层次,不断激发和释放家校共育的内生动力。

3.利用云空间和设置点播课,打造家校共育新成长点

我校注重利用云平台支撑的教育云空间,可以快速搭建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是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的另一重要利器。我们班所组建的网络空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班级空间、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班级空间体现本班特色,包括教室的物理布局、班级文化建设等,里面也载有许多学生成长的美好时光片段。学生空间体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教师空间体现老师的工作状态和日常工作场景。这些都便捷了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

云空间还支持留言功能,可以有助于家校之间的互动,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为家校共育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老师也可以抓拍学生的学习生活精彩镜头,上传到班级空间、家长空间或学生空间,家长可以随时浏览学生在校的精彩表现,开拓了家校交流的空间,拓宽了家校共育的渠道,深化了家校共育的内涵。

家长也可以把在家拍摄的孩子学习情况上传到平台或空间,让老师在线点拨、在线答疑,创新和丰富了家校共育的形式,释放了家校共育的效能。

网络照片、网络短视频只是一瞬间的精彩呈现,而点播课课堂实录可以做到长时间持续的动态呈现,因此设置点播课也是我校实施家校共育模式的重要举措。直播课的优势在于只要在教师空间轻轻一点,就可以进入每一位老师的课堂实录、相册、随笔进行观看。通过直播课,家长可以了解老师的授课风格、教学内容等情况,也可以实时展现孩子的听课表现。

老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所教学科、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搜集相关素材,制作成一堂微课、精彩短视頻或直播课,然后上传至教师空间,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和自由复习。

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听不清或者理解得不深透,课堂实录可以帮助学生重温课堂。只要轻轻点进教师空间的课堂实录,老师的授课视频就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自主解惑。还可以通过留言板评论区等方式进行老师在线答疑、在线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此种技术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自主归纳、自主探究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点播课的随堂自测或课后练习辅助系统,及时进行练习发布和试卷评讲,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做出成绩统计,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直播课是家校共育的一种有效路径,也是家校共育一个重要的创新点。

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模式时,我校还成立了网络专业家委会,形成校外家庭联系网。例如,我校组织了摄影家委会、美食家委会、体育家委会等,让家长依照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兴趣爱好等加入不同类型的家委会。广大家长纷纷热情响应,积极参与,展现了家长的风采,使学生对家长有了全新的认知,增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也使学生为自己的父母感到骄傲。家长实现了从参与者到贡献者的转变,助力深度引领家校共育。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打开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助力学生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盛峰.家校教育网络合作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9).

[2]  任立静.浅析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3]  王春燕. 融合信息技术 探究家校共育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0).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用爱心筑就孩子阳光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