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特色作业创新设计
2022-04-02熊诗萍
熊诗萍
摘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断增加,而面对这样的形势“双减”政策为教育行业解决重要难题。“双减”政策其主要意义在于帮助小学生减轻较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光去发掘自己的课外兴趣爱好,进而做到素质教育中要求的全面发展。而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的颁布后需要做到就是关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贯彻双减的主旨,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后作业设计,真正做到增效減负,改变现有的学生厌学、抄袭等不良现象,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政策;增效减负;课后作业
引言
减负增效是为了缓解学生课业负担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减负增效已成为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结合学生实际,创新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作用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利用数学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弱,他们很容易遗忘学过的知识,而教师就应当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持续性发展。此外,“双减”政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布置少而精的课后作业,而这就需要教师对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深入探索。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由此可见,“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布置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教师和学生搭建一座友谊的小桥。除此之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大多数小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个性化且具有层次的作业,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学习情况,判断出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设计出和学生特点相符合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获得自我提升。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1设计趣味作业
对数学课堂知识的衍生、补充即为数学作业。因此,教学活动中,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将多元化设计理念应用至作业设计中,实现趣味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可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知识时,为帮助学生对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形成深刻的记忆,教师可借助如下几种作业设计方式,达成巩固数学知识的教学目的。教师可先让学生从身边的资源着手,找寻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常见物品,以此帮助学生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随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利用木棒自行搭建平行四边形,以此为基础,思考如何通过增加一根木棒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变成稳定的图形。学生通过上述两道题目的完成,可对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形成了解,并且学生可借助增加一根木棒的方式对三角形的稳定性形成深入的了解,以此实现知识结构的丰富。除此之外,分析小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特点为依据,设计趣味化数学作业,使学生可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并探究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设计部分具备较强可操作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展开模型设计、模型制作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在搭建模型的过程中标注平面图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长度与重量此部分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这不仅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相契合,还可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2设计分层式作业,降低作业难度
上述内容有提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理解能力等有一定的差异性,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若难度较大,便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若难度较低,又担心达不到教学效果。而分层式个性化作业设计可改善这一现象。分层式作业设计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程度等将作业分为难度、中度、轻度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挑选作业进行训练,这便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获得进步。
2.3将作业的“量”与“质”结合起来
“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就是压缩作业的“量”,提升作业的“质”,通过改进作业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免于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真正实现作业的提质增效。比如,在教学“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对于习题不能简单的布置,作为教师要对习题进行精选,让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做少量的习题,获取更大的受益。当然,作为教师自然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教师为人师者的职责所在。当然,提升作业的“质”,并不得与将“量”完全的削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在作业的“量”上做到合理的把控,从而真正实现“质”与“量”结合,真正提升作业的效果。
2.4注重作业种类多元化
以往的作业形式大多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也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作业形式进行丰富,使作业的形式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多方协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感受到数学内容的魅力,进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内容。作业按照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口头形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速度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第二种是书面形式,这类作业与考试的形式相吻合,能便于教师的检查、学情的反馈;实践作业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之,课后作业是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如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当让自己的教学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不要将重要的作业环节平白耗费在题海练习这类机械性的训练上。而是要针对学生不服输的性格、喜欢趣味事物的特点,让作业能通过生活元素、合作互动、自由选择、挑战竞争等方式布置给学生。由此,可以给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不再视作业为枯燥乏味的事物,而是作为锻炼核心素养、优化学习品质、提高学业水平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杨晓玲.小学数学创新型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1(18):12-13.
[2]吕黄云.探究新课改要求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法[J].中华辞赋,2019(7):174-175.
[3]何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