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态势

2022-04-02贾兆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发展态势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四个方面实现延展:从现实空间到虚实合一的空间场域延展、从信息不对称到数据不对称的基本矛盾延展、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创新驱动力延展、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的实践进路延展。这一系列新态势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新图景,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源泉,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态势;延展;大数据时代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2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1-0118-06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推动人类社会大踏步迈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也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革,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生存方式的时代革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教育主客体、介体与环体等要素自身及相互关系都在“变”与“不变”中延展,呈现出诸多新特征与新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往往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内在要素的结构变动等影响,呈现出动态延展迭代的基本特征。

一、从现实空间到虚实合一的空间场域延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人类的活动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最为显著的是网络虚拟空间日益发展壮大,其发展历程一路高歌猛进,从网络虚拟空间为特定人群专用,到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并存,到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并行,再到如今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合一,网络虚拟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空间场域,并与现实物理空间持续交融交互、不可分割,是“与人的意图、心理相关的空间”“连接交往、促进沟通的空间”“个体赋权、自我确证的空间”[2]。这一空间场域的延展,让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价值选择、行为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1.教育客体的二重性

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数字化生存”的一代人和被“数字化生存”深度影响的一代人。青少年群体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已然是“数字化生存”的初生代,完全融入到数字化的网络虚拟世界之中;中老年群体则是被“数字化生存”模式不断影响且日益带入的一代,网络虚拟空间的新鲜性与数字技术的便捷性,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相比较而言,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等特征,且网络空间有其独特的网络语言、网络文化、技术载体、社交方式等,同样的一个人在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中可能呈现出差异明显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通俗讲“就如同两个人一般”。因此,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场域的延展迭代,带来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教育客体的二重性。既要关注教育客体在现实物理空间中所展现的一面,同时也要关注教育客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所展现的另一面,这两面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也会显露出差异性、异质性。教育客体的二重性,因空间场域的延展迭代而生,符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实质上是教育客体的“一体两面性”,“两面”看似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相互统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教育客体的真实特征。

大数据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然要关注和研究教育客体的二重性。重视和把握教育客体的二重性,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与实效性。教育客体在现实物理空间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或约束,倾向于隐藏其内心深处的某些真实想法、真实动向,呈现于外的是“非完全的自我”甚至是“非真实的自我”;而网络虚拟空间的诞生及拓展,超越了现实物理空间的显性约束,更容易让人卸下“伪装”或“顾忌”,为教育客体提供了一个“放飞自我”“展示自我”的新鲜空间场域,在这一场域平台上教育客体可以展露出自身“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客体的思想、行为特征掌握得越全面、越真实,思想政治教育就越能有的放矢,问题导向就越清晰,切入点就更明确,就可以针对共性问题或个性问题从源头上实施针对性更强的“靶向治疗”。科学把握教育客体的全面性,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石。只有全面掌握教育客体的真实特征,才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侧结构性改革”。

2.教育场域的超时空性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经济学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描述了在全球化3.0版本的崭新时代“世界是怎么变得平坦的”,鲜明指出在这一时代中“能够让个人自由参与全球竞争的不是马力,也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和网络”[3]。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平坦的世界”,也是一个“互通的世界”,网络场域的拓展超越了现实物理空间的时空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畅通无阻,这极大地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观,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时全域的大时空时代。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受规定时间之约束,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既可以定时、约时、按时,也可以及时、即时和实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固定地点之约束,不再把物理空间作为开展教育的必要条件,无论主客体身在何处,只要具有网络连接的物理条件与终端设施,都可以实现“面对面”“点对点”互动。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或延迟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快速响应、即时满足的方向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导向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恰恰是服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好这一根本职能,首先要实现其自身的自由与全面,让自由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助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主体要快速、及时、全面地满足教育客体的需求,必然需要供给充足丰富、渠道畅通完备、衔接无缝精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超时空性,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自由度与结构韧性更强,促使教育主客体可以拥有更为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一旦有需要就有丰富供给,随时随地有需要则随时实地有供给,如此也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覆盖面,每一群体、每一个体都能够平等、充分地享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润泽。gzslib202204021737

3.教育环境的超复杂性

开放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邓小平同志在论及对外开放时曾有一形象比喻:“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会进来,苍蝇也会飞进来。”[4]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场域更具开放性、多样性和无边界性,各种思想观念、价值思潮、利益群体等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激荡,这其中既有“新鲜空气”,也不乏“苍蝇”“害虫”侵扰,争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斗争日趋激烈,手段方式更加隐蔽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已趋于白热化。同时,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的分化进程会愈发显著,利益多元化、思想多元化、诉求多元化的基本态势将不断向纵深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必然会更加复杂多变,呈现出多维交错、正反交织、变幻多端的基本特征。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超复杂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考验,这意味着在超复杂的环境中做到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握规律将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呼唤也更趋强烈。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超复杂性,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数据化转型,运用大数据技术与大数据思维来化解这一超复杂性,从纷繁复杂的海量数据中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新规律。

二、从信息不对称到数据不对称的基本矛盾延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基本矛盾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展开,较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需求之间的矛盾”[5];“直接表现为社会期待与个人选择的矛盾, 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代表的社会期待与受教育者个人思想行为选择的矛盾”[6]。若是换一种语言风格,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可以理解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这里的信息并非广义上的信息,仅指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规律性认知。教育主体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洞察掌握着信息优势,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更全面、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更深刻,对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也更为到位,而教育客体则相比较而言处于信息劣势,教育主体通过掌握的信息优势影响和改变教育个体的思想行为选择,从而努力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均衡。而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第一资源,数据优势就是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创新优势,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也发生了新变化,逐步转化为主客体之间数据不对称的矛盾。

1.信息不对称的实质是教育主客体间存在思想价值级差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运用特定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价值等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以期达到政治要求与社会期待的实践活动。教育主体为何要对教育客体施加影响,其根源是主客体之间存在思想价值上的级差,因此需要通过主体对客体有目的的教育引导不断缩小这种级差。这种级差产生的原因可以理解为信息不对称,教育主体具有信息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转化为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道德优势,进而衍生出其权威性,而教育客体在信息掌握上處于劣势,因此需要从教育主体处获取丰富信息以满足自身的思想政治需求,不断缩小与教育主体之间的思想价值级差,进而做出科学选择,在正确的政治道路上和价值体系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与此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解决教育主客体间信息不对称矛盾的实践活动。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主导方式就是灌输,即运用自上而下式的单向灌输解决主客体间的信息失衡问题,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你讲我听”“你问我答”,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选择。

2.数据不对称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新表现形式

大数据时代,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使用互联网成本的不断降低,信息流通渠道的成本趋近于零,加之网络空间储存着海量的免费信息,网络空间中人人都是信息源,因此越来越多的免费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信息获取终端也越来越低门槛,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不断增强。基于此,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不对称矛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教育客体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自身需要的相关信息,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趋于缓和,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段主客体间信息不对称矛盾甚至会出现“倒挂”情况:客体“反客为主”。因此,“教育主客体间实现双向互动与双向转换”[7]将成为一种常态。大数据时代崇尚“数据为王”,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具价值的“矿藏”。谁掌握了大数据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升级为主客体间数据不对称的矛盾,数据不对称主要包含数据的占有体量、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传送渠道等方面的不对称。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数据优势开始显现,通过新兴数字技术、数据算法等就可以精准掌握教育客体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点,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精准施策。大数据的魅力在于掌握了数据优势的教育主体可以做到比教育客体自身更加了解他们自己,剑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就曾做过一项研究,通过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研究志愿者在脸书(Facebook)上的点赞(Like)行为,从而形成对志愿者个性的基本判断。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只需利用志愿者在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行为就能为志愿者“精准画像”,精准预测其性格特质,甚至超过了志愿者的同事、朋友、家人和配偶。[8]这一研究发现为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向,教育主体只有强化数据优势并用好这一优势,才能持续保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主导优势,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从信息不对称到数据不对称的延展,既反映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重点的变化,也折射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从关注思想价值的信息灌输到关注思想行为大数据的分析,从上下单维度关系演进到对等互动多维度关系,主客体间关系进入了相互赋能的历史新阶段,这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结构的时代变迁与演进。gzslib202204021737

三、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创新驱动力延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因发展阶段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根本任务等亦是千差万别,但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动力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驱动力来源于模型驱动,从理论模型的建构到实践模型的探索,以期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模型驱动侧重于“流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流程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讲清楚,并随着实践变化进行优化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模型不断趋于成熟,近年来理论界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实践模型的探讨上,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模型、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协同模型;也有学者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模型嫁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探讨学科交叉模型的创建与创新,等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立足实践土壤推动流程再造。这些研究探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数据为王”“数据驱动”的大数据时代,其内在创新驱动力也由模型驱动向数据驱动延展。具体而言,数据驱动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大数据”驱动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资源,数据本身就是创造力。海量数据中蕴含新规律、孕育创新源,掌握了数据就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实现思想的数据化。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数字化、数据化处理,将思想价值转换成为用0和1标识的二进制码,并进行有条理、有结构的量化组织,既可供电脑等轻松读取,又能查询回溯和智能分析,将思想价值成功融入到大数据的洪流之中,让思想价值更鲜活、更直观、更透彻,从而更好地与教育客体的数字化生活交融相生。另一方面需要实现数据的思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会产生大量的思想行为数据,尤其是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重要源头,通过相关技术手段采集、分析海量数据信息,并从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中发现规律性和新问题。从数据本身寻找创新驱动源,这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

2.“数字技术”驱动

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触摸技术、感知技术、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大行其道、协同创新的全新时代,新的技术制式与技术平台不断涌现,人与技术同步进化、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然需要“数字技术”进行赋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型中一些过去想实现而未能实现的构想,通过新兴数字技术在实践中变成现实。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实现教育介体的数字化和数据化,充分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有机融合,运用情境模拟、沙盘演练、情景再现等方法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升级为一场“视听盛宴”和“体验盛宴”,用技术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亲和力与感染力。另一方面,运用数字技术手段与平台依法科学采集RFID数据、传感器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网络社交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数据等海量数据,实现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的全覆盖。通过大数据中心和各种算法模型进行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分析、归纳大数据背后隐含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精准化,这是过去通过样本数据分析所难以实现的。

3.“大数据思维”驱动

大数据时代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变革和认知变革。一是整体思维(或总体思维)。大数据时代实现了从抽样(局部)样本到全部数据样本的跨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逐步将不再倚重问卷调查、抽样统计等传统方式,而是强化全数据样本的采集分析,全方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全貌、群体全貌与个体全貌,有效避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等情况的发生。二是效率思维。由于数据量的庞大复杂且渠道多元,数据的非结构化、异构化特征显著,无法确保每一个数据的精确度,也很难将其中的伪数据剔除,因此必须接受大数据中数据的不精确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问题放在首位,降低数据精确度的关注度。大数据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响应、即时衔接、实时覆盖显得尤为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效率是关键,如果纠缠于数据本身的精确性,就很有可能错失良机、贻误战机。三是相关性思维。“通过去探求‘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相关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世界”[9],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重视因果关系的研究,同时更要重视相关关系的探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并不能做到任何问题都能及时找到直接原因甚至根本原因,知道“是什么”比寻求“为什么”来得更快捷,且更有利于快速做出判断和响应,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四是智能化思维。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伴侣”,人与机器人成为伙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将人工智能这架马车吸纳进来,实现人与机器人的携手联合、分工合作、各展其长,从而也极大实现了人的解放,不仅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可以实现智能化,而且教育主体也可以实现智能化。智能化本身就是效率的加速器,也是整体思维的核心支撑。五是预测性思维。大数据让过去的难以预测变成了可以预测,“数据”的英文单词“data”来源于拉丁语“datum”“dare”,其含义可解释为“已知”。大数据可以通过“已知”预测“未知”,这是大数据时代带给人们的又一惊喜。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长于解释已知,却困于预测未知,其预测功能一直未能有效发挥。大数据则让预测未知成为了可能,通过数据挖掘、数据计算、数据分析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看得更远。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就可以从预测未知这一切入点入手,挖掘大数据中蕴含的预测价值,通过相关性分析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功能,坚持“发现在小、处置在早”,对于苗头性问题进行提前干预,突出“防患于未然”。

四、从标准化生产到个性化定制的实践进路延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维护上层建筑的重要手段与载体,具有极为鲜明的阶级性,是为特定阶级以及特定社会制度服务的。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标准化的,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信奉的价值观、理论体系以及制度规范经过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之后就成为了标准化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流程往往也是标准化的,什么阶段、什么环节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统一的规定与要求,甚至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同样是标准化的,有相同的标准、一致的模板、雷同的构成。为了确保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通过标准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协同性与体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化还体现在群体教育的标准化,每个不同的个体都在接受同质化或无差别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教育。标准化模式是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的产物,有助于降低成本且易于控制,具有其时代进步性。但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日益高涨,标准化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同样,对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信息不对称矛盾得到极大改善的情况下,个性化定制的呼声日趋强烈,“大水漫灌”式的标准化进路开始遭遇冷落甚至逆反,如何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客体的内在需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回应的重大问题。“大数据时代呼唤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10],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尊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更是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个性化定制是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人的多样化和人的需求多样化為前提,教育客体不是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品,而是有血有肉、形形色色的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讲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的差异进而衍生出人与人需求的差异。gzslib202204021738

1.个性化定制彰显的是以个性化需求为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是人本关怀、以人为本,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满足人的个体需求是根本价值导向,也是人民立场的鲜明体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性格特质、秉性天赋、需求偏好等方面是千差万别,同时大数据时代又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人们对自身的个性需求满足更为关注和期待,个性化被进一步放大。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把满足个性化需求作为重要目标与导向,运用大数据技术与载体精准掌握教育客体的个性化特征与个性化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如果套用管理学上的“木桶理论”,就是首先要找准每个人各自不同的短板,然后再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补齐每个人各自的短板,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大数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大数据时代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定制提供了现实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定制凸显的是对教育客体主体地位的尊重。个性化定制由教育客体主动发起,让教育客体掌握个性化主权,教育主体再根据客体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选择,指向的是根据教育客体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教育主体的供给侧结构改革。

2.个性化定制是标准化内核与个性化组合的有机统一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定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的是组合,不变的是内核。内核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性质,彰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组合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使命的手段,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需求的差异性。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定制的过程中,保持内核定力的关键是方向不变,“坚定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中国发展大势”[11],这其中就包含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等,这些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内核一定是标准化的且具有相对稳定性,需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规划,不能自说自话、各说各话。在内核不变的前提下,需要根据教育客体的各自特点与需求,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构起一一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实现组合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做到按需组合、按需施教。组合的个性化搭配是一项极其繁杂的系统工程,非人力所能胜任,必须借助于数字技术手段与平台方能实现,尤其是可运用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技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机对接,在数字世界中建构起与现实物理世界对称的数字化镜像与虚拟模型,进而实现动态组合匹配。

大数据时代技术与思维的双重赋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觉醒, “从精准走向智慧是缘于大数据等前沿性技术支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态势。”[12]人机协同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中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实践中的诸多桎梏,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耦合基础上加快实现智慧思政的创新愿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 罗佳.基于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144-148.

[3]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8.

[4] 张永.试论反全球化观点的虚假性——兼论全球化对现代化的重要意义[J].长江丛刊,2017(33):188-189.

[5] 匡宁,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新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9(6):10-14.

[6] 林晶,张澍军.刍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8-21.

[7] 贾兆帅,吴满意.强化正向关系迭代:大数据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指向[EB/OL].(2020-09-15).http://marx.cssn.cn/mkszy/yc/202009/t20200915_5182712.shtml.

[8] Tareaf,R.B.,Alhosseini,S.A.,Berger,P.,Hennig,P.,& Meinel,C.Towards Automatic Personality Prediction Using Facebook Likes Metadata[EB/OL].(2020-08-18).https://doi.org/10.1109/ISKE47853.2019.9170375.

[9]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83.

[10] 李怀杰,申小蓉.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9(3):105-110.

[11] 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25-29.

[12] 吴满意,王丽鸽.从精准到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发展的根本态势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4):198-204.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发展态势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