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价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比较

2022-04-02贾冰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7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

贾冰

【摘要】 目的:分析并比較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价值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输血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选1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72例,限制性输血)、对照组(72例,开放性输血)。对两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χ=8.253,P=0.004)。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11.879、7.758,P<0.001)。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5.807,P=0.016)。结论:相较于开放性输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功能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Restric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Open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n Transfusion Value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JIA B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07): 0-09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restric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open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n transfusion value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44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o treated in Dalian Fif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blood transfusion, 144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72, restric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n=72, open blood transfusion). The treatment effects, coagulation paramete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9.4% of the control group (χ=8.253, P=0.004). The disappearance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11.879, 7.758, P<0.001).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T and APTT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χ=5.807, P=0.016).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pen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by using restrictive blood transfusion therapy can achieve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Restrictive blood transfusion Open blood transfusion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oagulation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Dalian Fifth People’s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11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07.02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為临床常见疾病,是屈氏韧带以上部位消化道出血的统称,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出血等,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该病伴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死亡率甚至可高达10%,危害较大[1-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通常伴随黑便、呕血等症状,并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也得到较大改善,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预后,但对于严重患者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临床上主要以止血、改善贫血以及输血等方式进行,其中输血治疗为该病的重要急救措施[4-6]。目前,临床上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时机仍存争议,未能得到统一认识。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临床常用的两种输血措施: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中的价值,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并以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进行治疗,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依据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制定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7];(2)年龄在18周岁以上;(3)接受限制性输血治疗或开放性输血治疗。排除标准:(1)伴有心血管系统严重疾病;(2)伴有重要脏器损伤;(3)年龄在80周岁以上;(4)临床资料不完整。依据输血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选14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72,限制性输血治疗)与对照组(n=72,开放性输血治疗)。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黑便、呕血、血压下降等)入院接受治疗,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给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行限制性输血治疗,严格控制输血量,当Hb低于60 g/L时进行红细胞悬液及血浆输注治疗,输注量一般为失血量的20%~40%,目标Hb水平为70~80 g/L,达到目标后仅进行晶体补液,根据病情调整,补液量不做限制。对照组行开放性输血治疗,当Hb低于70 g/L时,可进行红细胞悬疑及血浆输注治疗,输注量可不少于失血量,目标Hb水平为80 g/L以上,达到目标后仅进行晶体补液,根据病情调整,补液量不做限制。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临床治疗效果:依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7],根据以下标准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①休克症状得到改善,意识恢复,血压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②胃部引流液清澈;③胃镜检查确定出血停止;将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即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以上标准三条均符合为治愈,以上标准中两条符合为显效,以上标准中一条符合为有效,以上标准不符合任何一条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2)症状消失时间(出血停止及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再输血情况。(3)凝血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过程由检验科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4)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发热、循环超负荷,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向有序分类资料的检验使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27~78岁,对照组30~8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相应的输血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再输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再输血率、消化性溃疡再输血率、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再输血率、胃癌再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食管静脉曲张再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5.807,P=0.016),见表6。

3 讨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起病急、发展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急救手段包括输血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非大量出血患者,输血治疗则非抢救所必须[8-10]。因此,对于急性上消化道非大量出血患者该如何选择输血方案,为临床医生广泛关注,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两种常用输血方案即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在急性上消化道非大量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血容量下降、组织供血不足的情况,输血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往经验治疗中,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通过及时输血以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11-12]。但是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效果相当,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可以通过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的比较中得以体现,肯定了限制性输血在急性上消化道非大量出血患者救治中的价值,优于开放性输血。

出血情况的控制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可通过再输血率得以体现[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再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提示限制性输血有助于止血,这可能是因为该方案的实施,限制了大量液体短时间内向机体的涌入,既维持了器官供血需求,又降低了发生凝血障碍的风险,更易止血。

输血治疗虽有助于出血患者的救治,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常见发生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感染及循环超负荷)等[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肯定了限制性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本研究亦存在很多不足,如:(1)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值得证实,需今后增大样本量加以验证;(2)所选指标种类较少,今后可引入其他相关指标,加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相较于开放性输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有助于再输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涂家红,张明清,赵斌,等.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41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5):518-523.

[2] RASSAMEEHIRAN S,TEERAKANOK J,SUCHARTLIKITWONG S,

et al.Utility of the Shock Index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J].South Med J,2017,110(11):738-743.

[3]刘佛球,梁杏花,冯正平,等.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2):190-193.

[4]钟俊锋.血凝酶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9,28(6):55-57.

[5]胡文军,郑楠,曹彭钢,等.改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1):98-100,125.

[6]张建新,牛丽丹,杨亚勤,等.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379-382.

[7]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5,(10):865-873.

[8]黄雅,吴月清,王海宝,等.血浆与红细胞不同的输注比例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6):1062-1065.

[9] YEN A W.Blood transfusion strategies for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re we back where we started[J].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2018,9(4):150.

[10]宋宁,马培梁.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及泮托拉唑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炎症、应激指标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0):1401-1405.

[11]刘书玲.限制输血與积极输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12):1089-1092.

[12]郭艳,夏洪芬,张世萍,等.基于Rockall评分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6):1034-1036,封3.

[13]蒋远萍,施婷,李文桃等.自由输血与限制性输血策略对围术期与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1):71-75.

[14]何雨芩,陈东风.消化道出血限制性输血策略的新认识[J].胃肠病学,2017,22(7):432-434.

[15]苏永维,刘进.老年患者输血策略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9,42(2):181-184,封3.

[16]孙楠,温转.限制性输血策略对ICU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1):1259-1261.

[17]韩洪祯.术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对比[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1):54-55,72.

[18]阳志勇,陈芝喜.63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3):83-86.

[19] FRAZIER S K,HIGGINS J,BUGAJSKI A,et al.Adverse Reactions to Transfusion of Blood Product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Prevention[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7,29(3):271-290.

[20]贺江.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及安全用血初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42-44.

(收稿日期:2021-05-24)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
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