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7-03-09王军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凝血功能临床效果

王军芳

摘要: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益肾活血汤;临床效果;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37-02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的特点,且伴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减退,并最终结局为慢性肾衰竭[1]。现阶段,临床常采取西医治疗,但是患者预后效果较差,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采用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疗慢性肾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肾脏病学》中诊断标准[2]。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4岁,平均为(42.36±9.52)岁;病程为2~13 a,平均(4.73±1.72)a。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53岁,平均为(42.64±9.70)岁;病程為2~12 a,平均(4.85±1.83)a。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②原发性慢性肾炎;③既往肾炎病史>1 a;④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光镜下新鲜尿沉渣超过3个/HP及肉眼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超过0.5 g。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患者;②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脏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西医临床诊疗常规用药治疗,包括预防感染、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益肾活血汤治疗:黄芪15 g,白术15 g,山药12 g,茯苓9 g,桃仁l2 g,红花9 g,丹参9 g,当归12 g,牛膝12 g,甘草6 g。水肿甚者加猪苓;血尿甚者加旱莲草;肾阳虚甚者加仙灵脾;肾阴虚甚者加女贞子。水煎至400 mL,每日1剂,早晚温服,疗程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肾脏病诊断与治疗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4]制定:①完全缓解:尿蛋白消失,尿蛋白定量≤0.2 g/24h,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95%;②显著缓解:尿蛋白定量小于1.0 g/24h,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70%;③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小于3 g/24h,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30%;④无效:尿蛋白及积分治疗后无改善。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凝血功能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炎也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及发病方式多样化的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经过缓慢病变加重,导致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如感染、自身免疫、药物、遗传、环境等,其中免疫损伤是多数肾小球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共同环节,几乎所有的肾小球疾病的过程都有免疫学机制参与[5]。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肾炎是在本虚的基础上,受血、瘀、热、湿以及风等邪实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在肾阳不足、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常伴有瘀血、湿热等病理改变[6-7]。在通常情况之下,在治疗当中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配合益气的药物,通过使用益气药物来对活血化瘀的能力进行加强,使正气得以恢复[8]。本研究中采用益肾活血汤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益肾活血汤方中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补肾健脾,通利水道;桃仁、红花、丹参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当归、牛膝活血通经,引火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之效。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可明显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应用益肾活血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树纲,柴守华,高新艳,等.黄芪煎剂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7):71-73.

[2]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7.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

[4]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记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5]马晓燕.健脾补肾益气汤治疗慢性肾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00-101.

[6]佟艳丽,苏秀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64-5565.

[7]张小刚,张小丽.益肾活血汤治疗慢性肾炎38例凝血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4):333-334.

[8]陶丹,杨晓秋.自拟益肾活血汤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53例临床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4):343-344.

(收稿日期:2016-10-18)

猜你喜欢

慢性肾小球肾炎凝血功能临床效果
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表达水平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贝那普利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探讨
氯沙坦钾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