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研究
2022-04-02方楹
方楹
内容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也使广大教育者重新认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进入后疫情时代,“双线混融教学”必然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当前在中小学开展“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仍存在困难,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并且要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合作,进而实施具有“共融”“共时”特征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双线混融教学 实践模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教育部为积极应对疫情对大、中、小学正常开学造成的影响,要求各校组织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教育界迎来了“在场”转“在线”的挑战,线上教学首次大规模地融入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在此背景下,国内有大批学者积极探索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也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提出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他认为“双线”是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条线,强调双线应从“混合”向“融合”转变。[1]另有学者指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并存,将是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常态,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线上学习学生参与度低、线下学习个性化难满足、“双线并行”却无交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应对线上线下混融教学的策略。[2]首都师范大学孙众教授提出要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用于开展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常态教学,重新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重塑教师知识能力框架等。[3]“双线混融教学”是疫情催生的教学新样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定结果,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各要素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双线混融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当今是信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教育形态也在不断进行变革。疫情期间大范围的实施在线教学,直接加速了现代化课堂教学进程,“双线混融教学”是在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网络教学的根基上逐渐演化而来,是混合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与混合教学相比,“双线混融教学”具备“共融”“共时”的特点,他强调的是“融合”,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优势进行互相结合与补充,指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多是分离或割裂的状态,两者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衔接不够自然。在前疫情时代,关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一些研究者更多的是在关注双线的混合,而不是双线混融。进入后疫情时代,“双线混融”已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研究“双线混融教学”,必定要辨清两者间的本质差异。线上教学,师生处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互动维系较弱,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容易出现虚假学习现象,一些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线下教学,师生间在同一教室面对面进行交流,教师能及时察觉学生课上存在的疑惑与问题,但缺失网络后台数据的监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存在空间差异,而线上网络录播教学的方式又使两者间存在时间差异,但其目标指向是统一的,即促进学生的发展。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具备各自优势,而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能更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进程,驱动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4]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是有效实施“双线混融教学”的关键与核心。这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课程资源要整合优化,评价方式要动态多元,达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共融”“共时”,促进学生在“双线混融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开展“双线混融教学”存在的困难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诞生,是疫情催生的教学新样态,在实施“双线混融教学”的进程中,还需要克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尤其要改变长期形成的教育惯性和教学惯性,这对教育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而言,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实施“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教育信息化资源差距、学生适应性差和部分师生信息素养偏低。
1.教育信息化资源差距
“双线混融教学”的进行,要配备大量的软、硬设施,具备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由于多重复杂原因导致差距仍然存在。结合我国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实际情况,暴露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地区及弱势群体家庭中信息技术基础环境及基础设施不充分、在线学习准备不足等问题。[5]信息技术和基础设备的分配差距影响教育公平。未来的教育形态是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相融合,不具备在线教育条件的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以及弱势群体家庭,难以实施“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因存在“数字鸿沟”的差距,教学方式只能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数字鸿沟”会逐渐拉大学生间的差距,影响学生间的教育公平。目前在国内学校短时期实施“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存在难度,教育的硬件建设急需进一步深入完善,特别要加强部分农村、欠发达地区等信息技术和基础设备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实施推进。
2.学生适应性差
“双线混融教学”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区别,其在汲取疫情期间获得的在线教育经验后,更強调两者间的“融合”“共时”,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不再是割裂的,而是融为一体。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难以适应该种教学模式的情况。“双线混融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提高,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提前完成教师线上布置的任务。对于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制力较弱,没有教师面对面的指导,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存在困难。相比下,对于日常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即使刚开始会产生不适感,一旦度过适应期后,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任务。“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双线”意味存在两个时空场域,学生需要适应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不同场域,线上线下的来回切换易会让中小学生产生厌烦感、怠慢感。且线上学习没有教师面对面的及时指导与督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下降。
3.部分师生信息素养偏低
疫情期间大规模的在线学习,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猝不及防。在线学习对教学主体的信息素养提出要求,对于信息素养偏低的师生来说,在线学习是一次全方位的挑战。有研究团队开展我国师生信息素养规模化测评实践,发现我国大部分教师能使用数字资源和工具开展教学,但存在较大的差异,乡镇及农村地区的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较低,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整体上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学生能对一些应用软件进行基础的操作,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方面还有所不足。[6]线上教学需要教师提前熟悉直播平台,学习使用各种软件,调试设备等,这些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信息技术要求,一些教龄偏大的教师面临着操作困难的问题,难以适应线上教学方式。学生受限于认知范围,有时无法顺利参与线上学习,部分学生缺乏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导致线上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都对在中小学顺利实施“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带来阻碍。
三.中小学开展“双线混融教学”的对策思考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在线学习推进了网络教学常态化发展,在线学习因其教学资源的丰富、课程安排的灵活等优势赢得教育者的重视。“后疫情时期,教学必将重新回归线下并与线上相融合、互补,从而进入‘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7]学校应充分利用线上教育的优势,变革传统课程与教学,有机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促进线上、线下课程的衔接融合,帮助学生适应不同学习时空下的授课模式。根据中小学实施“双线混融教学”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各校要积极提出解决措施,有效开展“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实施,暴露出部分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及基础设备支撑不足等问题,影响线上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后疫情时代,各地区要总结疫情期间的教学经验,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欠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学校多媒体设备覆盖率与网络建设,另一方面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具有在线学习条件。未来教育形态是学校规模化教学与线上个性化学习融合发展的,“对于学校而言,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助力已经不言自明,而在未来走向现代治理的路上,用好这一助力更是至关重要”。[8]各地学校要积极构建学校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支撑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搭建高效、便捷的线上资源与服务平台,为学校开展“双线混融教学”提供基础性保障。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在线上学习,中小学生缺乏学校和班级情境的学习氛围,没有教师面对面的提问、同学间互动交流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及时查阅学生的学习笔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律性。此外,学生还要熟练掌握在线学习应用软件的基础操作技能,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上任务,做到自主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等。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应是每位成员都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学校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改善以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3.提升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策略,是一次创新之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从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进而发展到双线并存直至走向双线混融。教师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思维方式,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紧跟教育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学校要加强开展专项培训,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使教师具备胜任“双线混融教学”的能力。“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是指教师能够胜任双线混融教学实践并取得优秀教学成效的核心竞争力,要求教师能充分运用互动生成的教学机智与教育智慧。[9]在实施“双线混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混融”一词,透彻理解其内涵与特征,形成线上线下观念和方法上的“混融力”,在互动生成中培养教育机智能力,提升教学胜任力,開创有效的学习路径。
4.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合作
线上教学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居家学习环境,配备相应的学习设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表现。有研究分析疫情期间家庭支持因素对小学生居家学习表现的影响,根据家长参与特点,将家长分为旁观型、陪伴型和指导型三类,发现不同家长陪伴的学生居家学习表现差异显著。[10]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给家校合作带来挑战和机遇,不可否认家校合作是推动线上教学的重要力量,家长真实、广泛地融入学习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线上学习。因此,后疫情时代开展“双线混融教学”,学校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学校要及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线上学习的实际情况,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与教师在教学任务、教学安排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对于不具备学习指导能力的部分家庭,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公益组织及学校要组织建立公益家校服务中心,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开展“双线混融教学”方式,首先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者特征进行总体分析,这是设计“双线混融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需要将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分解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设计具备“共融”“共时”的教学过程。课前阶段主要目标是“知识传递,初步学习”,以线上教学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反馈结果是教师掌握学情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课中教学内容、活动等的安排和设计。课中阶段主要是“答疑解惑,难点突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并行融通,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课后阶段主要是“课外拓展,理解运用”,教师可以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课前所学、课中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思维性,适时设计师生、生生交互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疫情时期的在线学习加速了信息化、智能化融入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效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达到有机融合的“双线混融教学”样态,是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的教学新境界。“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模式要求具备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作支撑,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升“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提高教育机智,适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策划者、观察者、共生者。而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自我管理,并提高信息素养,在线上线下的不同场域中培养关键品格和能力。此外,家校合作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对于后疫情时代顺利开展“双线混融教学”模式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双线混融教学”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在“共融”“共生”中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05):5.
[2]唐斌.小学线上线下混融教学的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0(24):9-16+24.
[3]孙众.稳步迈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新常态[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6):1.
[4]祝智庭,胡姣.技術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1):13-23.
[5]梁林梅,蔡建东,耿倩倩.疫情之下的中小学在线教学:现实、改进策略与未来重构——基于学习视角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5):5-11.
[6]吴砥,余丽芹,饶景阳,周驰,陈敏.大规模长周期在线教学对师生信息素养的挑战与提升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5):12-17+26.
[7]单新涛.后疫情背景下教学形态变革的时空审思[J].当代教育科学,2021(04):14-20.
[8]李凌艳,苏怡.战“疫”之后对现代学校治理的再审视——基于实证数据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0(06):44-49.
[9]邱燕楠,李政涛.从“在线教学胜任力”到“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J].中国远程教育,2020,41(07):7-15+76.
[10]白然,张伟远,管艳,谢青松.后疫情时代家校协同的变革路径探析——基于“停课不停学”期间144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21(03):30-37.
基金:宁波大学SRIP科研项目“后疫情时代中小学‘双线混融教学’的样态研究”(2021SRIP0305)。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