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022-04-02王喜红
王喜红
摘 要: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是在传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往往都是由教师进行批改和提出意见,这样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自觉性就得不到提升。为此,有些教师改变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提升。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特以此为基础,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自改作文;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03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11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并且与他人交换修改。这就决定了当前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作文课堂的主体。为此,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放手,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特通过教师在作文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方法,为提升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意义
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对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具体体现在重视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上。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新挑战不是如何正确评改学生作文,而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评改作文,达到自我反思的目的。[1]但是很多教师在面临这样的教学目的上,不能及时转变传统的作文修改思路,他们依然以自身的意识为主体,自己来评改小学生的作文。但是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意见,而无法主动思考自己的作文究竟欠缺在哪里。因此教师必须要逐渐改变作文课堂思路,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时间扩大。
从推动学生整体语文能力提高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通过学生自改作文,不仅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当前作文中的薄弱点,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书写文章时的思维漏洞,为自己的下次写作提供宝贵的经验。除此之外,在学生进行自己评改或者互相评改的过程中,能够接收到来自他人的文章意见,而学生在认真听取这些意见之后,能够吸收他人的知识与经验为己用,最终提升自己的语文作文能力。
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让学生自改作文无疑减轻了教师的评改负担。由于每个语文教师在过去需要评改整整一个班级的文章,因此教师难免出现疲态,对后续的文章评改就只能指出错别字或词语运用不当等小问题。但是如今教师通过传授学生作文修改方法,让学生先自我评改,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在二次修改的过程中,就有时间更加细致地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深层问题。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具体方法
教师在教学小学高年级作文时,不仅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自我修改,相互阅读后进行互动修改,还要在修改的方法和技巧上进行提升,这就需要借助教师的指导,教师要示范修改作文的方法,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反馈评价,进行鼓励,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写完作文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后修改
一般来说,为了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必须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理清自己写作的思路,帮助进一步分析自己作文的结构,完善作文的内容,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在写作过程中的基础性错误。实际上,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在写作过程中都容易出现错别字、错误的词语以及标点符号等基础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实际的作文课堂中都对教师存在一种莫名的依赖感,习惯于在写完作文之后将作文修改的任务直接交给教师。所以这些基础性的、由于学生自己态度不够认真,不够仔细而非写作思路、能力上的写作问题的纠正也完全依赖于教师。这就使得教师在拿到作文之后,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这样的问题不仅造成了教师个人教学时间、精力的浪费,使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基础问题的纠错上,忽视了小学生写作思路、结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写作教学的效果。同时也造成了小学生写作过程的中断,对于自己作文关注的结束。由于小学生下意识将这一部分的纠错任务放在了教师身上,所以也就不再主动关注写作的结果。甚至在教师没有做要求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对批改下来的文章也只是随手一翻,并不会动笔去进行二次修改。这样一来,教师的修改也就失去了意义,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加强。
所以教师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不要急着将文章收上来,而是要求学生先进行反复阅读。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制定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是否能够将自己作文的思路清晰地复述出来,学生是否能保证整篇文章没有错别字和病句的出现,整篇文章的行文逻辑是否没有明显问题,这些都可以是教师给学生制定的作文阅读目标和任务。
为了提高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自己作文进行自我检查修改的过程结果表示出来,进行集体分享,然后由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生对其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打分,以此来保证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有所收获。当然,这不意味着教师要求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就找出自己作文的全部不足,只需要找出比较明显的不足即可,而深层次的文章评改在自改的初始阶段还是要交给教师去完成。像这样通过反复阅读后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实现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提升的第一步。
(二)写完作文要求学生互相阅读后修改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而“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学生自己改。[2]而这里所强调的自己改,实际上是以学生的角度来进行作文的修改,也就是说不仅仅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改,还包括了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作文的阅读和修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文章,往往能够发现不容易让人发现的问题。因此,单单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评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与他人交换,从他人那里得到修改意见。作文的重要意义就是给别人阅读,如果只是满足自己就只能是自娱自乐。[3]针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互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评价的数量标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他人的文章进行三个方面的问题评改。这里的问题可以是错字这样的明显问题,也可以是逻辑混乱这样完全从读者角度出发而感受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是因为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评价他人的文章,也不知道该评价多少。因此教师可以从数量规定,逐渐提升学生的评改要求。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通过小组内互相阅读进行再次修改,由组长或者本组中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修改意见的汇总,最后完成修改任务。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科学地进行小组划分,也是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实际的作文批改小组,教师应该秉承着以高带低的原则来进行划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在班级中选择一些作文能力较强,而且自改能力较突出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以这些组长为骨干进行组员配置。每个小组内必须包含着能力较强和能力较弱层次的学生。在互评过程中,由组长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总评,包括文章的遣词造句、文章的整体逻辑、文章的思维漏洞等等。而能力较弱的学生负责检查文章中是否存在错别字,文章中是否存在用词不规范,文章中的标点是否运用恰当等等。当然,这并不是强制规定的,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想法合理,都是对他人自评能力的帮助。像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阅读之后再进行作文修改,能够有效提升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能力回馈到自我阅读修改上。
(三)教师示范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来实现自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文章,并且从阅读中提升自身的改正能力。这就决定了学生不能粗略阅读,而是要有目的地读。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自改过程中秉承着具体的目的去进行阅读,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发挥更大的用处。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讲台上为学生示范如何自改作文,通过授人以渔的方法来让学生形成修改的目标和意识。
具体来说,教师示范学生进行自改作文,主要可以从三个关键的环节进行教学展开。首先是针对作文的基础问题进行评改。主要包括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语言文字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等。具体的修改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删减,修改,调换等等。其次是添加文中批注。这一过程主要是要求学生针对局部问题进行调整,包括修辞手法是否合理运用,表达方式是否正确美观等等。而在局部调整的前提下,这一环节的关键还在于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删除号、调换号以及眉批和脚注等等该如何正确书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符号的正确使用也激发了学生的自改兴趣。最后就是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总批。这一过程其实是最困难的部分。教师在初始阶段可以亲自执行总批,但是随着对学生的锻炼可以教授学生抓住中心思想,掌握行文逻辑,做到自行批改。像这样通过示范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自改思路更加清晰。
(四)教师通过文章激励学生自改
自改作文,是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叶圣陶说过:“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5]而培养高年级小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既要关注方式方法上的讲解教授,还要关注小学生态度的转变,也就是尽可能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作文的自改。在这样的态度之下,小学生才能够在自改作文时保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自改的质量和效率。要实现这一目的,激发学生的作文自改的主动性,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进行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自我感悟来实现作文自改,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作文自改的重要性以及其趣味所在,并且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作文思路和修改风格。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文章的示范作用,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秀的修改文章来激励学生自我评改。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几个学生的修改样稿,让其他学生大受震撼,学生经过自己的修改内容与他人的对比受到了鼓舞和激励,也从中收获了很多修改方法。如果复杂一点的话,教师可以将往届学生的优秀自改作文装订成册,然后下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获得收获。学生一开始可以模仿他人自改的方法,然后随着自我修改次数的增多,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修改趣事,抓住小学生比较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告知小学生字斟句酌进行作文自我修改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讲解 “推敲”一词的由来,通过讲解诗人贾岛在作诗过程中反复分析“推”“敲”二字哪个更适合《题李凝幽居》一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并且偶遇韩愈,在其分析帮助下最终确定用“敲”字,最终形成名诗的这一故事,让小学生认识到进行作文的自改的重要性,并且感受不同的遣词造句对于文章语句、情感、中心思想等方面的不同表达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应以激励为主,不能通过对比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像这样通过优秀文章的激励,也能促進学生自改能力的提升。
(五)教师检查后进行反馈评价
自改作文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学生自改之后,依然要将文章收上来进行二次修改。只不过这次的修改除了挖掘深层次的作文问题之外,还要对学生的自改进行评价。纠正学生的修改符号使用,指出修改中多余的部分,然后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依然是以鼓励为主。面对一些优秀的自改文章,教师还可以将其选入在装订册中,给下一届同学做示范,同时也是对这届同学的激励。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学生在自改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及时反思自己文章中的缺陷,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人完善文章,并提升自身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让学生互相阅读、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养成学生自改习惯等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运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J].中外交流,2017(48):90.
[2] 张政勤.浅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169.
[3] 李超.在“琢玉”中快乐成长——浅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9(2):56.
[4] 赵兴林.多途径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J].甘肃教育,2016(9):91.
[5] 张玉梅.教师指导学生自改作文[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3):27.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