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何以是一种变动?
——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概念πθο之阐释出发

2022-04-01张云翼

关键词:存在论海德格尔情态

张云翼

引 言

在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情绪(Stimmung)被解读为现身情态(Befindlichkeit)(1)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现身情态是情绪在存在论意义上的名称;而在《存在与时间》之后,他逐渐减少了该术语的使用频率,转而使用情绪。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情绪与现身情态亦不可分。为行文方便,下文涉及的相关研究均写为“关于情绪的研究”。;而现身情态的登场,则标志着此在分析进入了比“日常状态”更为原初的“存在论结构”部分。这一推进十分必要:根据定义(2)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2006, S. 7.下引该书以缩写SuZ加页码形式随文夹注。译文参考现行中译本,根据德语原文略有改动。,此在总是对其存在方式有所作为;而“此在之存在”也主要展现为“对存在者的揭示”与“对存在方式的领会”。但这还不是“此在之存在”的完整图景。“此在之存在”中还必须具备这样的环节,以便此在在面对存在者之际亦能够“反身归至”其存在。这种“反身性”(现身情态)正是情绪的基本性质:“……情绪的源始展开;在其中,此在被带到了它那作为此的存在之前”(SuZ, S. 134)。随着海德格尔的深入解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其基本样式“畏”对“此在之存在的整全性”的作用:“畏……为鲜明地把握此在源始存在的整体性提供了现象基地”(SuZ, S. 182)。

总的来说,“拥有在世存在”指“此在在其存在方式中,并且从其存在方式来实现自身”。具体来看,就存在方式而言,此在总是“去存在”(Zu-sein)(SuZ, S. 42);而这个“去存在”的朝向又是“此在之存在”。也就是说,“此在存在着”成就了此在的自身实现。但是,在日常状态中,此在总是受“常人”统摄而专注于具体事物,但这一日常状态同样属于此在。因此,“此在之存在”中必须有一个环节来让此在能够重新面对其存在方式——在不抛弃“对存在者的揭示”的前提下。这一环节是在世存在的完善性不可或缺的要素,因为“此在面对其存在”并不是某个一次性的活动,而是持续渗透于“此在之存在”的每一个瞬间,是此在的自身实现的必要保障。这一任务在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中由现身情态承担,再根据它与快乐的关系,便可以看到,快乐正是“让此在能够面向其存在”这种变动的持续性。

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将保全与悲伤相关联?

四、余论:从πθο的变动性看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更多的是哲学上的,而不是文本上的。总的来说,海德格尔哲学并不是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的复兴或重演,而恰恰是对这一传统影响下的整个西方哲学的挑战(32)作为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哲学的对话对象是德国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因此,当他借助亚里士多德哲学概念和框架来阐释自身哲学时,定会出现与亚里士多德原义有所出入的问题。这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界所诟病的。但是,海德格尔的工作亦不是文本解读,而是通过亚里士多德哲学来切入西方哲学之核心问题,因而,他的解读更多的是哲学上的。在这个意义上,他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解读至少为理解亚里士多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当我们从亚里士多德哲学反观海德格尔思想时,亦会发现后者与传统哲学的紧密关联。

猜你喜欢

存在论海德格尔情态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海德格尔有没有实践哲学?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试论海德格尔元存在论概念的出现及其意义1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资本论》:经济学术语中的哲学革命
格拉斯及其作品《狗年月》
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