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理论品位
2022-04-01刘增明李志远
刘增明 李志远
[摘 要]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教育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了顺应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强化政治性、使学生终身受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着力提升理论品位。当前,由于一些思政教师底蕴不足,以及过度重视花样翻新、过于侧重案例讲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了理论弱化的现象。对此,需要通过强化教师理论武装、恰当选用案例活化理论、在互动教学中锻炼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等途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打造学生认可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政课;理论思维;理论品位;理论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308(2022)01-0059-0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理论性、提升理论品位,这种看法已经在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成为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1],突显了理论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理论性,并不是否定其他的定位要求,而是要特别引起人们对理论性的重视,切实从实质内涵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水平,切实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什么要突出理论品位
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加快,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职能使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这特别强调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突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要求思政课教学从理论内容上取得突破
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讲话,为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更加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和宣传力度,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对于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对于塑造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的信赖等政治灵魂,对于培养个人的多方面思维能力素质,也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就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一种关系到高等教育目标和使命能否实现的重要职责。
教育部特别重视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部领导关于“课堂革命”的阐释,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对“打造金课”的号召,“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奋力推进,以及“本科教学质量年”的启动和强化,所有这些基础性、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和实施举措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因时而变的重要契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以“课堂革命”的方式推动课程的整体革命和创新发展,从而实现作为基础工程的本科教育的提质增效,切实把高等教育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仅需从形式、手段等方面探索创新,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更需要从实质性的内容方面改革创新,即从着力提升理论品位方面入手,重新梳理和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深入把握蕴藏在教材体系背后的理论逻辑,从变革和升华理论内容的层面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改进理论教学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突破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键课程,其重要使命和职责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把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功能放在最高位置上,并且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定位来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1],实则涉及了怎样突出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功能的问题,对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一些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容易出现对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功能的片面认识,甚至可能产生一定的反感和厌学。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品位,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功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有坚持以说理的方式来打牢学生的思想政治根基,才能摆脱“单纯宣讲政治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主流意识形态,但他们往往只是知道一些理论性的结论,而缺乏对深层次的理论背景和理论逻辑的把握。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的广泛使用加剧了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泛滥,给学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思想困惑。高校思政课必须切实突出理论品位,推进课堂教学内涵式发展,以真实、透彻的理论分析来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正如学者所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彰显政治属性,但不能简单化地讲政治,而是要用学术去讲政治,把政治问题上升到学术高度予以回答,把政治背后的学理讲清楚、讲透彻,不仅引导大学生知其然,而且要引领大学生知其所以然、所必然。”[3]62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理论品位才能够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靠外在的形式化的宣传和教育固然也会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学生经过细致的思考和领会,发现这种宣传教育难以真正满足其理论需求、难以回应其思想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学生之所以没有体会到“终身受益”的获得感,主要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品位不够高,没有以真实而震撼人心的理论魅力征服学生。如果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没有将这种理解和把握真切而有效地讲授出来,学生就难以真正被马克思主义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所打动,更谈不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势必会受到影响,因而难以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损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声誉。
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不像专业类课程那样能够培养学生未来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素养,但是能够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使其具备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础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授知识只是教学的最基本职能,在此之外还有更高层面的职能要求。在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体系中,理论思维能力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恩格斯特别强调过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他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4]按照恩格斯的看法,理论思维对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都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了若干基本的理论思维原则,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中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课程,它只有切实提升理论品位,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改善学生的素质结构和综合素养,从而为他们以后从事各种学习、工作奠定扎实的能力素质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理论弱化及其原因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达到了人类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一经诞生就形成了其他学说所难以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巨大影响,至今仍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5]充分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品位,既是当务之急,又是检审当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一些教师理论底蕴不足,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理讲不出”
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并不拒绝接受深刻的理论和道理,而是表现出学习理论的热情和兴趣。可是为什么又会出现学生排斥“理论”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这些“理论”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洞、僵化等特点,学生希望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来了解和体悟富有内涵的理论,而现实中被动接受的却是与自身期望背道而驰的空洞教条,故而产生了热情降温、兴趣锐减的情况。这就是说,既不是学生对理论不感興趣,也不是理论本身存在问题,而是作为起主导作用者的教师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出了问题,没有把理论本身的丰富内涵讲清楚。究其原因,要么是不了解理论的丰富内涵,要么是只知其中一二。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造成理论讲授上的不彻底、不生动,进而造成空洞、僵化等问题,把本来内涵丰富的理论变成了干瘪枯萎的“理论”,使得理论本身的丰富内涵和重要启示等都被干瘪的“理论讲授”窒息掉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有关,这种问题突出表现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化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承担好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他强调:“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然而,就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而言,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识有缺失、标准不够高等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对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样缺乏应有的重视,以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少必备理论修养的相关学科教师也都可以讲授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这样一种认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行为导致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扎实的教师承担了思政课教学,难以有理有据地讲清讲透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花样翻新的教学手段可能弱化理论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对于一个人而言,唯有理性的思考、认同和信服才是真正扎实而持久的。感官的刺激、翻新的花样、浅白的幽默之类固然有其容易接受的感性特点,值得我们挖掘吸收其中成功的经验,但我们也要竭力避免其带来的弊端,那就是对理论思维本身的忽视和弱化。我们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理论讲透,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将理论传递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考和体悟,使他们逐渐将科学理论的精髓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德树人绝不是抽象的,也绝不是单纯依靠感官刺激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必须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等,才能在心中扎下真善美的种子,良好的道德信念和信仰追求也才能够有一个真实而可靠的基地,否则必然造成因缺乏根基或根基不牢而导致“上层”坍塌的情况。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始终坚定自己为全人类而工作的崇高理想,原因就在于他通过持续不断的艰辛的理论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而工人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当中的主要力量,势必成为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制度的现实主体,从而人类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具有了坚实的理论根据。
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今天,对形式的过度追求难免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即容易将深刻的理论内容、理论逻辑、理论视野抛入形式至上、媚俗至上的形式主义泥潭,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被形式化、庸俗化、娱乐化严重遮蔽。我们当然并不完全否定形式,而只是对过度的形式化加以反思和批判。任何内容都需要形式来呈现,合乎内容需求的形式对于呈现内容是极为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正是要努力探索适合于呈现教学内容的更多更好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理论本身始终是改进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形式的改革创新永远不能偏离“核心点”。有学者深刻地指出:“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亲和力和生动性,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并不意味着娱乐化、媚俗化。教学形式和方法始终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改革不能偏离方向。”[6]具体教学中出现的过度形式化现象,正是忽视理论教学或难于驾驭理论教学的极端表现。
(三)过度侧重案例讲授,与理论分析脱节,难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以思想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深厚基础,这就决定了该种思想性和理论性具有理论背景宽广、理论脉络复杂、理论内涵丰富等特点。进一步说,只有把这里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展开持久而艰辛的理论辨析和澄清工作,才能够较好地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本意的理解和讲授。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容易流于枯燥、晦涩的原因,也是需要在改革创新中加以改进的地方。由于日常经验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易于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所以案例式教学法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运行中,案例式教学法的确显示了它的优势,以至于很多人对其爱不释手,甚至希望将其发挥到一个更加理想的状态。于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将案例式教学无限抬高,错误地认为所有的知识要点、理论问题等都可以诉诸对应的案例来得到清晰的解释和说明,因而试图将深奥的理论内容完全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动案例。
案例式教学固然有其必要性,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坚持和发扬。但是,在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过度的推崇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之所以特别重视案例阐释,原因在于理论内容本身存在深奥难懂的方面。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用实例的讲授代替了对理论本身的分析,或者更多地侧重于对案例本身的讲授而忽视了理论分析甚至对理论本身交代不够。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可能是理论基础不够厚实导致的。案例的选取和运用是有讲究的,选用的案例必须能够很好地帮助分析和理解理论内容;而要找到这样的实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列宁曾经批判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7]列宁的这一看法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列宁的这个论断,从而审慎地开展案例式教学。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切实提升理论品位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步伐的加快,党中央以及教育部等各级职能部门特别重视从内容上加以改进,打造“金课”,淘汰“水课”。这正是注重从内涵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可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品位。
(一)强化高校思政教师理论武装
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1]这个统一关系是根本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这就要求必须特别重视学理性,在选拔、任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专业性、学理性等作为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标准,这是造就一支理论底蕴深厚、知识素养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教育部领导也曾指出:“教师首先要自己有真才实学,透彻掌握所教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其次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具体工作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充电、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加强对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认知和体悟,不断提升自己对重大现实问题的了解和辨析,也需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论分析能力。有学者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提升学术品位[3]60;人们还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由学术精英来讲解。这样一些观点和提法,都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理论修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仍然是需要進一步做实的基础工程,它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教师的学理基础。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既从理论上清楚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与流的辩证关系,又着力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要着力在学习和研究中提升自身的学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以扎实的理论积累和学术研究,强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把握,厘清教学内容之间的理论线索,讲透教学内容的真实理论内涵,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理论框架。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富有学理性与亲和力,也才能彰显课堂教学的真实生命力。
(二)通过恰当的案例来活化理论
“强调学理性”不能陷入抽象的理论说教,而要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案例式教学,保持案例运用与理论分析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陷入极端化的处理方式。理论之所以给人以抽象的感觉,原因在于理论是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后的产物,是人类理性思维活动的智慧结晶,是认识活动的抽象力的理性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理性的具体。因此,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具有理性具体特征的辩证思维。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接触的是感性具体,更习惯于在感性具体的层次上进行思维。基于这种状况,将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升到理论思维,使他们具备更好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水平,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意味着一定的理论教学是必要的。但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具体实际,考虑理论教学的限度所在,适度安排案例式教学,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对于案例式教学的运用,依然要服从于理论教学的内在需求,而不能片面陷入案例讲授无法自拔。
在具体考察和选用案例的时候,要加以综合性的考虑和把握:既要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角度考察案例本身,又要考察该案例能否成为辅助理论教学的经典案例,后者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总体上说,选取案例的最终目的是辅助理论教学的开展,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了服从理论教学的需要,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案例的选取和运用必须紧扣相关理论内容。要通过案例的讲授,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在感性具体与理性具体之间建立一道自然而融洽的桥梁。建立这种桥梁的前提是,教师已经掌握了相关理论内容的真谛,并能够对其进行融会贯通的运用。这就是说,准备了丰富而有针对性的案例材料犹如画龙,在画完龙之后还需要“点睛”。前面的工作是铺垫,有待升华;后面的工作是更为重要的一步,它要把案例中蕴含的理论问题分析出来,讲清讲透。
(三)在互动教学中活用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适当开展师生互动,为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展开理论碰撞提供实践平台,进而让学生感受理论魅力,提升理论思维能力。孙正聿教授指出:“每个人天生都是具有理论思维能力的,但是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需要锻炼和发展的。那么怎么锻炼和发展呢?只有激发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才能深入到理论当中去。”[9]这就意味着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具体的实践锻炼过程。要想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到充满魅力的理论中去,而不能完全凭靠教师的传授。学生的亲力亲为始终既是提升自身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品位的重要途径。学生深入到理论之中,不是单纯的个人深思,而是要建立起互动式的课堂平台,积极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理论碰撞,以激活各自的背景知识,在碰撞中厘清对理论问题的认识,体会理论本身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将他们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出来。单纯被动式地接受理论固然也有效果,但成效十分有限。毛泽东曾说:“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员,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10]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要原则,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实际运用。倘不如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势必会被僵化和教条化,理论指导实践并转化为物质性力量的效果也势必会大大削弱。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品位,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多管齐下、综合集成的效应。加强实践教学,就是要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通过较为充分的研讨和交流,澄清理论问题,提升理论修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品位。
[参 考 文 献]
[1] 吴晶,胡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9-03-19(4).
[2] 吴晶,胡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1).
[3] 白显良,陈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努力提升学术品位[J].思想理论教育,2019(7).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84.
[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5(2).
[6] 孙蚌珠.理论为本·内容为王·因材施教——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48.
[7] 列寧.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8] 李卫红.大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1):6.
[9] 孙正聿.孙正聿讲演录[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34.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4.
〔责任编辑:余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