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评价改革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路径

2022-03-31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

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学业习惯学科

徐 翔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优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落实综合评价,改进结果评价。

在中考改革、“双减”新政和“五项管理”背景下,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以下简称“存志学校”)根据办学实践进行了评价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并以此作为挖掘办学内涵和办学生长点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采取了多种评价形式,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结果性评价;既有描述性评价,又有量化评价;既有客观评价,又有表现性评价;既有自评,又有互评。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把准了国家教育评价的方向。

一、理念:评价改革的三个视角

存志学校注重评价改革,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评价和《课程计划》教学基本要求,对学生取得学业成绩的过程即学习经历进行记录、统计、归纳、分析等,产生个性化评价结果,体现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的效果。

视角1:学科角度

关注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符合初中学生成长特点的知识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习惯养成是很重要的,学科习惯要做到细致化;关注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学习经历,以此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学习者”看待,身心健康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的。

视角2:教师角度

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对教师的教学需要做精准评价,了解基本学情,让教学针对性更强,让教学能因材施教,让教师以学论教。同样,把教师也当作发展中的“成长者”看待,学校在注重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成长,评价改革具体内容的制定和实施要依靠教师的充分参与和实施,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视角3:学生角度

以发展、全面的眼光对初中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又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从而有效实施因材施教。需要考虑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不是居高临下地隔靴搔痒。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树立正确导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二、实践:评价改革的三个维度

根据办学实践和具体校情,存志学校确定了评价改革的三个维度,即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业成果。评价抓住检测点、关键点和评价指标。

维度1: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其受益一生。存志学校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关注校内和校外。在评价方式上,对学生校内学习习惯评价采取他评、自评和教师评价三种形式。校外学习习惯则开展家校共育,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评价。

教师从学科特色习惯培养、作业质量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展开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习惯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以语文学科为例,校内日常关注的有早读习惯、书写习惯、听课习惯、笔记习惯、作业习惯等,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灵活运用能力、文本分析能力、阅读答题能力等,关注口头表达(课前演讲、上课发言)与书面表达(作文、随笔、文学点评)等。这些属于检测点,有相应的评价指标。这其中,学校把“作业反馈”作为反映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作业评价主体为教师,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每天对于作业情况的记录,终结性评价则形式多样。这属于关键点。

需要说明的是,学习习惯的范畴不仅包括学科学习习惯,也包括实践活动的学习习惯。学校鼓励学生进行正向迁移,把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个方面。

校外习惯评价指标不仅有学习方面,还有与学习相关的其他方面,如睡眠时间、作业时间、阅读习惯、劳动教育、体育锻炼安排、兴趣爱好等。学校采用家长问卷、家访、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来呈现。

维度2:学习兴趣

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习要求是不同的,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先天个性化、差异化特征,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存志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判断学生对某一学科课程的兴趣程度。如探究型、拓展型课程,评价内容以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评价学生在参与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中所获得的感悟体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创新、成果的展示能力等是否得到增强,并据此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维度3:学业成果

学业成果分为学科考核以及学科活动两个方面,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有不同分项评价内容。

语数英等基础型课程的学业成果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构成。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包括但不限于勤奋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久的学习能力;独立的思考、判断、想象、实践等学习品质;合作、分享等优秀品质,这些都是评价依据,一般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结果性评价也是必要的。例如作为主学科的语数英等,实行学业质量诊断,依据上级部门的标准确定考查方式,严格控制考查次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初中三年级学生参加上海市统一组织的学业考试。而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学业质量诊断则包括实验、作品、设计、报告、操作等。

三、成效:评价改革的三个实效

成效1:评价改变着学生“学”的方式

存志学校以“志存高远 自主发展”办学理念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设计并实施了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类课程设置丰富多元,为初中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和发展平台的同时,也便于开展学业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不同学生的学业质量,这其中,学习成绩不再是一个分数的单一显示,而是反映与学习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评价。学科的分项评价帮助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强项及短板,促使他们用更精准的实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强项。

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也是必要的。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竞赛、小组课题研究、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针对不同的成果展示方式确定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成效2:评价改革改变着教师“教”的方式

当评价主动考虑到因材施教,能够体现差异、精准,能够突显课程要求和教学个性,就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延时服务等教学的全过程,因为有了这些数据积累、分析及归因,使因材施教更具有科学性,促进了教师的精准教学。教师从课程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帮助绝大多数学生得到符合其个性需求和个体实际的资源和发展。

以探究型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见文后附表1)为例。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或合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成效3:评价改革改变着家长“家教”的方式

评价结果也有益于家长调整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家长是和学生密切生活在一起的直接联系人,在评价的指导下,家长开始关注与学科成绩有关的其他方面,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等。家长问卷也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指导,减少了不必要的课外辅导。据学校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不仅睡眠时间得到了保证,课外辅导时间比例明显减少,亲子关系更和谐,师生关系更融洽。

总之,新的时代新的形势要求教育做出新的改革,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既成为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也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优质发展平台,还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作为一所初级中学,存志学校进行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改革是手段,目的是存志学校致力于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办一所家长放心、学生向往、教师满意、社会赞誉的优质学校。

表1 存志学校探究型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猜你喜欢

学业习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艰苦的学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