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发生的有效路径

2022-03-31赖正婷郭俊杰

教育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群组愿景协作

赖正婷,郭俊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深度学习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教育界对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不懈努力。学习共同体注重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过程,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为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了理论支持。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将带来一场新的教学改革,为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有效途径。

一、学习共同体的含义

“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由社会学领域的“共同体”发展而来。“共同体”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最早提出的,他通过论述“共同体”的基本关系及其原则,认为“共同体”是一种协同性关系,与以土地为核心的物质条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和活动形态。[1]

在教育领域,“学习共同体”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他所提出的民主共同体和实验学校概念涵盖了学习共同体的理念。[2]美国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尔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共同学习的组织和学习运作方式,所有成员拥有共同的学习愿景、共同的使命,一起参与合作学习、共享学习兴趣。[3]目前,教育界比较认可的是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的“学习共同体”概念,他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家长与市民共同合作学习的场所,在学习共同体学校中教师应转变角色,从教育者转变成学习者,重视师生间的合作学习。[4]

二、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发生机制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教育领域中的深度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深度学习”的概念最早由瑞典教育心理学家Marton和Saljo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5]国外对深度学习具有代表性的界定是美国卓越教育联盟对深度学习的理解,其认为深度学习是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核心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的学习,强调深度学习将标准化测试与掌握协作、沟通、自主学习等能力连接起来。[6]在我国,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最早的是黎加厚研究团队发表的一篇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自此深度学习慢慢进入公众的视野。该文通过分析与解读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六大层次,提出了深度学习的定义,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评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与众多思想之间建立联系,迁移应用到新情境,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7]由此可知,深度学习的发生不仅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注重学习结果的深度与广度,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

(二)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

深度学习是融思维、情感、行为、认知为一体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者的整体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分析深度学习中的“深度学习路线(DELC步骤)”,为进一步提出深度学习发生的有效路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在《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一书中介绍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路线(deeper learning cycle,DELC),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而非浅层学习。[8]这个教学模式从教师教学视角出发,帮助学习者达到深度学习的水平层次, 如图1所示。

图1 深度学习路线

深度学习路线主要包含七个步骤,分别是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步骤一是指依照课程标准设计有意义的教学单元和制订教学目标。步骤二要求事先了解每个学习者个人预期目标与先前的知识经验、兴趣、内在潜力等。步骤三要求营造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课堂环境,同时拥有积极的师生、生生关系。步骤四是指可以采用提问、发现与讨论的方式激活学习者大脑中的先期知识,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以及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步骤五是指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鼓励学习者深度探究知识和学会共享知识,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步骤六是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充分结合学习者兴趣、实践经验、个人吸收方式等进行知识的深度加工。步骤七是指评价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注重学习者的反馈、自省以及学习想法。深度学习路线的七个步骤相互关联,迭代循环,进一步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学习共同体注重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和助学者的积极关系,温暖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多维评价方式的共存。由此,学习共同体与深度学习路线存在多方面相似之处,将有力助推深度学习的发生,因此学习共同体能成为深度学习发生的有效路径。

三、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发生的有效路径

(一)协作学习导向深度交互

协作学习是学习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之一,协作学习作为学习共同体课堂活动中重要的学习途径,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深度合作与深度交互。学习共同体中的协作学习又区别于传统的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合作且超越合作的,是一种浸润在共通的情感凝聚和精神志趣里的学习。[9]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通过协商建立共同的学习目标,协作过程中与同伴进行对话,不断倾听,发挥个人优势的同时听取同伴的意见,以弥补学习团队的不足,提升合作效率,共同完成挑战性任务,解决现实问题。

深度学习的发生注重培养与发展学习者不同方面的深度学习能力,如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共享能力。在协作学习中,深度学习体现在学习者与成员合作探究,有效表达与展示自己的观点,与团队成员产生分歧时,能够听取和接纳他人的反馈意见,共同合作完成团队任务和解决现实问题。[6]由此可知,协作学习也是深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学习范式,有助于学习者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问题解决和完成挑战性任务,加强学习者之间的深度交互。

要实现协作学习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度交互,首先要组建学习群组,这是协作学习的基础也是关键。整个班级是一个大的学习组群,由一些小的学习群组构成,组建学习群组之前要确定规模大小,一般来说小规模的便于管理,因此学习群组应该保持相对较小的规模。一个学习群组可以有4—6名成员,视班级实际人数而定。在组建过程中,应遵循自愿挑选与自主选择的原则,建议在一个群组中男生与女生比例相当。完成学习群组初步组建后,每一学习群组可为本组拟定群名与群名言等,代表本组的意志与期望,激发本组成员的学习斗志。

其次是课堂座位的编排。传统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根据前后座位的地理位置形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具有偶然性和不公平性。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协作学习中,教师可将座位进行“U”形或六角菱形排列,以便于课堂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各个方位交流无障碍,顺利进行深度交互,方便任意成员间进行协商与倾听。在倾听与协商过程中,学习者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与观点时,可以对自身认知、能力结构进行深入反思与重构,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成长。

与此同时,协作学习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助学者、共同体成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思维和认知能力,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课堂氛围促进深度探究

在学习共同体中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极其重要的,是学习共同体的关键特征,也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前提条件。学习情境对认知和学习动机激发具有普遍效果,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给养”学习者的建构活动,也能支持群体的建构活动。[10]紧张、不自在的学习氛围往往会束缚学习者的思维与行动,学习者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经常会出现“随大流”的现象。如果学习者在一个相对放松、安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就能更大胆地探索与交流沟通,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团队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能影响个体行为,有利于个体创造性、创新性的培养,给学习者带来归属感和幸福感,也为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条件。

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需要给学习者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提供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课堂氛围。而学习共同体中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恰好能提供相对温暖且充满安全感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习者积极的情绪状态,并投入即将开展的课堂学习中。处于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者能以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热情的状态进行一种高情感、高投入的主动学习[11],为课堂知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打下基础,为深度学习发生做好铺垫。

营造课堂氛围,促进深度探究学习首先要改变传统课堂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是课堂领导者的地位。学习共同体追求的是倾听与对话并存的交互式课堂,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并不是根据教案推进教学,也不是根据学校教学任务加快进度,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进度,修正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自身需求的情况下设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认知冲突,尤其要注意班级里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前发放学习预习单、课后发放学习反馈单,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点。课前的学习预习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存在哪些困惑的知识点,据此,教师可多花费些时间讲解。课后的学习反馈单设置困惑知识点模块,学生可写出自己还未学懂的知识点,方便下堂课教师进行旧知回顾时再仔细讲解,也为课后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提供指引。

(三)共同愿景实现深度加工

共同愿景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师生共同协商确立的,即共同的愿望、价值观、使命和目标。[12]在课堂学习中,当一部分人拥有相同的学习目标时,他们会进行更为密切的经验交流与学习分享,发生深度交互,以求共同进步。而有些学习者一直处于深度学习的边缘,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他们的学习目标与班级大部分学习者不同,对知识学习缺乏深度思考,没有表达与分享的欲望,甚至学着逃避学习。学习共同体中共同愿景的确立能让学习者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去实现同一个目标。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发生深度交互,共享自己的智慧,对如何实现共同愿景进行深度思考与积极探索。

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是要了解每个学习者个人的预期目标、先前知识经验、兴趣、内在潜力等。而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与深度学习存在关联。深度学习需要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作为学习目标,引领学习者完成知识的深度加工与内化。挑战性学习主题的确立不单是教师个人布置的学习任务,更应该是班集体所有成员想共同努力完成的学习任务。共同愿景是学习者个人学习愿景的升华,集合了所有成员的意志与兴趣,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代表所有成员的理想追求和共同信念。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共同体成员愿意倾注所有的学习热情、精神去实现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高情感、高行为投入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征兆。

共同愿景进阶为深度学习,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这个共同愿景需教师、学习者共同协商确立。在共同愿景构建之初,教师要鼓励成员全员参与,积极投入。这个共同愿景不是教师直接告知或制订的,直接告知的共同愿景不一定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不足以凝聚人心。因此,明确个人愿景是共同愿景形成的前提,个人愿景是共同体成员内心的真实表达,不受其他人的驱使。在课前,教师可以发放小纸条让学习者匿名写出自己的个人愿景,按时回收,收集完个人愿景后分析学习者的个人愿景。鉴于每个成员的先前经验不同,个人愿景也可能不同。

其次,明确个人愿景后,组织学习共同体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共同协商、确立共同愿景。整合学习者的个人愿景,在协商过程中用投票方式确立共同愿景。在共同协商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学习者都参与了讨论,对共同愿景并不都持认同态度,教师需要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制订共同愿景的课堂活动,进一步提高共同愿景实现的可能性,寻求所有成员对共同愿景的认同,在课堂活动过程中不断推进共同愿景的实现。

最后,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是在教师压迫下进行的,而是根据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进行的,自己的学习目标属于班集体所有成员,自己也在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与智慧。这样,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会主动承担起责任与义务,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积极投入自己的学习热情,实现高品质的深度学习。

四、结语

深度学习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用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发生需多方的参与和支持。教师要深刻理解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要深度领会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和作用,给予大力支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社会要真正关心、理解深度学习发生的时代意义,同时大力支持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教育的变革。

猜你喜欢

群组愿景协作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
群组聊天业务在IMS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