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皮影戏”:提高大班幼儿4C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2-03-31王慧琪

教育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幕布皮影戏皮影

王慧琪

(杭州市钱塘山水幼儿园,浙江杭州,310000)

一、相关概念

“玩+”即指让每名幼儿以小小玩家的角色定位,以真正感兴趣的点为切入点,通过玩的形式提高4C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游戏中一种典型而独特的游戏。皮影戏是集工艺、音乐、绘画、讲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游戏[1],本文涉及的“玩+皮影戏”正是这样一种皮影戏的新游戏样态。

4C能力包括创造力、批判思维、社交、协作四种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4C能力

本着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杭州市钱塘山水幼儿园的教师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查阅资料、教学活动、讨论环节等形式,让幼儿从宏观概念上对皮影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随着皮影戏活动的开展,幼儿被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纷纷拿起皮影仔细研究。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师幼共同搭建皮影戏剧场,剧场设置在班级角色区、走廊等适宜的地方。其次,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自己喜欢的剧本,由教师先表演出来,然后幼儿自行组队确定小伙伴一起完成模仿表演。最后,给予幼儿自由想象、创作的空间进行皮影戏剧本的再编,幼儿可以创编剧情及人物,由此完成再编皮影戏的表演。皮影戏表演实施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玩+皮影戏”表演流程图

(一)搭建皮影戏剧场

皮影戏戏台幕布的挑选至关重要,幕布应是透光性好,还要具有一定弹性的白布。此次选择的幕布面积较大,需要多名幼儿和教师合作完成。一部分幼儿帮助教师做幕布周围的装饰,另一部分幼儿将幕布绷紧,协助教师用钉子把幕布钉在木框上。搭建舞台的过程充分锻炼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确定皮影戏剧本

皮影戏的剧本丰富多彩,但考虑到观看和表演对象是幼儿,皮影戏的剧本要贴近幼儿的喜好,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幼儿看的皮影戏不能太复杂,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场景的设计、故事的展开、人物的建构,以及要立足中国民间传统故事。经过讨论、投票,师幼共同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分别是《嫦娥奔月》《精卫填海》《花木兰》《年兽》,皮影戏剧本的选择充分锻炼了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观看皮影戏表演

欣赏是认知经验的获取,创造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设计、再更新的产物。[2]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幼儿要先观看皮影戏的表演过程。因为幼儿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从事物中学习通常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接触皮影游戏应该从观看皮影戏开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剧本的故事,教师事先介绍每个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从兴趣出发,这些经典的皮影戏深深地吸引了幼儿。

(四)完成皮影戏表演

开场表演是由教师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幼儿做示范。示范完成后,采用师幼合作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参与皮影游戏。随着幼儿越来越投入,教师适时退出。在表演时,表演者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戏曲人物,配音员根据灯光下人物的剪影剧情进行对话,协作完成皮影戏的表演。皮影戏的成功表演需要幼儿具有很强的协作能力,如多个皮影角色的相互配合、旁白解说和皮影人物的剧情同步等都需要幼儿之间亲密的协作才能完成。

(五)再编皮影戏剧本

教师在幼儿完成皮影表演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剧本再创作。教师将不同的幼儿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故事创编,再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向同学展示。

1.新剧本

幼儿的想象思维占据思考的主导地位,幼儿很少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并不是所有幼儿都会按照给定的线索来讲述故事。当幼儿扮演某个角色后,他就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再进行创造,用自己的思维讲述一个新的故事。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自主讨论环节,幼儿对《嫦娥奔月》的结局感到很难过。一一(化名)说道:“蓬蒙这个人太坏了,他应该受到惩罚,应该被抓起来关进牢里。”辰辰(化名)说:“我的爸爸在武汉出差,我也希望爸爸回来。一家人应该在一起,后羿再跟王母娘娘要一颗仙丹,飞到月宫和嫦娥在一起就好了。”随着讨论的展开,幼儿讲述了很多种可能性,于是新的剧本应运而生。在新剧本里,嫦娥和后羿一起飞上月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蓬蒙被后羿抓住送官。这些天马行空的剧情无不体现了幼儿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新人物与新形象

随着新剧本的诞生,一些新的人物形象随之出现,如《嫦娥奔月》里的官大人,负责审判蓬蒙;《花木兰》里木兰的丈夫,让花木兰免去了12年征战之苦;《年兽》里的小英雄打败年兽,让年兽和人类成为好朋友;《精卫填海》出现了小美人鱼,她来到了陆地上生活。幼儿创造的这些新人物使得剧本更加丰富有趣。这样的创编也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皮影戏制作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故事的理解与想象,画出了形状各异的年兽,并进行涂色、裁剪、粘贴、组装,制作了一个完整的皮影角色。这个过程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图3 幼儿年兽绘画作品

(六)制作皮影戏人物

让幼儿和教师一起制作皮影戏人物,使幼儿亲身体验皮影的诞生过程。传统的皮影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采用的材料通常为动物皮革与纸张。所用动物皮革材料不适合幼儿,在彩绘、裁切、制作过程中,纸张又容易破损,因此,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传统皮影的制作过程被简化,更柔软、更耐折的现代工程塑料板被用来取代传统的皮影材料。这样既保护了幼儿的手,又延长了皮影的使用寿命。

在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实践能力较弱,教师需从旁辅助,帮助幼儿并和幼儿一起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不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剧本创作和人物制作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选出几个优秀小组的成果作为皮影戏表演的蓝本,再细化所选出的剧本,帮助幼儿完善皮影戏人物的制作,最后引导整个班级的幼儿参与到故事演绎中,以新的故事情节进行展示。从皮影剧本创作到人物的制作,再到剧本的演绎和配音,都由幼儿亲身参与,幼儿的4C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将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个过程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4C能力。

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意见,不多干预,尊重幼儿的选择,这既能充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也有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3]教师还可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给幼儿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比如寻找自己喜欢的皮影戏人物,让幼儿在课余时间和父母一起搜索,关注自己喜欢的皮影戏作品。

三、“玩+皮影戏”对幼儿4C能力提高的分析

活动中,无论是皮影戏所富含的文化底蕴还是皮影戏本身的文化魅力,都对幼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以下着重分析这次活动对幼儿4C能力的影响。

(一)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建立起的一种具有广泛社会联系的能力,这种社会联系可以沟通思想、增进感情、解决问题。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体验社会生活。

社交无处不在,在团队活动中,有交流就伴随着社交的产生。在皮影戏的整个流程活动中,每个环节都会涉及社交活动。搭建皮影戏剧场环节,涉及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需要幼儿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协作与配合,最后建成一个皮影戏舞台。确定皮影戏剧本环节,教师与幼儿讨论他们喜欢的故事,幼儿与幼儿之间评选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社交,幼儿之间增进了感情。观看皮影戏表演环节,幼儿七嘴八舌讨论着舞台上的皮影戏人物和故事情节。完成皮影戏表演环节,幼儿讨论好表演的故事内容,分配好角色,做好分工,这为幼儿提供了大量交往的机会,使幼儿能正确处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完成皮影戏表演。再编皮影戏剧本环节,教师把幼儿分成小组,幼儿之间相互讨论,根据想象力创造了很多有意思的剧本。制作皮影戏人物环节,虽然教师进行了皮影的制作示范,但并非所有幼儿都可以一次学会,他们遇到不会的问题往往会相互询问,寻求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制作出皮影戏人物。

由此可见,整个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也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协作能力

协作能力的基础是团队,基本元素构成是团队的各个成员,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团队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所以,对提高协作能力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各个成员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相互协调,使团队的应变能力达到最强。

例如,西西(化名)在观看皮影戏表演的时候突然发现舞台幕布没有影子,立刻告诉了正在表演的亮亮(化名),不管亮亮怎么调整手电筒的开关,手电筒都发不出亮光。于是亮亮向其同伴琪琪(化名)寻求帮助,琪琪经过一番查找后发现是手电筒内电池接触不良所致,重新安装了电池,手电筒恢复了光亮。亮亮在琪琪的帮助下解决了灯光的问题,表演得以顺利地进行。西西、亮亮、琪琪在此次事件中临时组成了一个小团队,西西扮演着观察者,也就是发现问题的角色,亮亮起着纽带的作用,并将问题传递给有潜在解决问题能力者琪琪,琪琪扮演解决问题的角色,通过三个角色的互补互助最终将手电筒问题解决,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手电筒问题事件的解决也提升了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都需要相互配合,整个表演才能更加完美。例如,幼儿需要与表演同伴进行操作配合,旁白需要按照皮影戏人物的故事发展进程进行配音。又如,皮影戏舞台的搭建需要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协作。因此,整个创作与表演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幼儿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

欣赏是认知经验的获取,创新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再设计、再更新的产物。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发现大型的幕布不易移动,活动开展的中期,师幼又合作创造了一个可移动的简易皮影戏舞台,这样皮影戏舞台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据需要更换。设计可移动舞台的过程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

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发现皮影的形成原理是光源照射投影,因此,灯光是保证整个舞台表演效果的关键。幼儿初次尝试使用的是暖色效果的黄色电灯,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幼儿发现黄色的灯光投影到白色幕布的后面会使整个皮影戏的表演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皮影戏人物在幕布前面会呈模糊状态。浩浩(化名)提出采用较强的白色灯光手电筒代替,这样不仅能使皮影戏人物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幕布上,还能使整个舞台的表演效果如同电影放映一样,氛围有所增强。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最后用白色灯光的手电筒完美地解决投影问题,光源选择的过程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及创造的能力。

游戏中的皮影人物的各部件连接采用了简单易操作的铜扣模式,操作杆则采用了环保的竹竿,幼儿只需将竹竿顶端的金属挂钩钩入皮影的打孔处即可。改良皮影的制作工艺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原有剧本和人物的基础上,幼儿设计了新人物、新情节、新剧本、新形象,通过改良原有皮影的制作工艺,设计出牢靠、简单易操作的皮影,可以看出在皮影戏的创作、制作及表演过程中,幼儿的创新能力提高了。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

大班幼儿因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思维特点有了显著的变化,不再是以往的追随和服从,而是有了自主的想法与判断。[4]这就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站位,将弹性和空间还给幼儿,鼓励幼儿将头脑中的思考进行梳理、表达,促进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一:年兽的好与坏

宇姝(化名):“年兽在保护自己的领土,这块地是属于它的,是它的家。”

西西(化名):“那它也不能咬人呀!咬人是不对的。”

宇姝:“保护自己的家不对吗?”

西西:“保护家园是对的,但是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宇姝(想了想):“那我们帮年兽想个办法吧。”

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设置围栏,有的说让年兽搬家,有的说安装摄像头,还有幼儿提出我们要好好跟年兽聊一聊,一起来帮年兽想个办法。

从此事例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在传统观念中恐怖、邪恶的年兽,在幼儿眼中却变成了保卫领土的正义捍卫者,年兽被辩证性地看待,不论哪种角度都是合理的。

案例二:精卫该不该填海

笑笑(化名):“精卫是在海边玩水才掉入海中的。妈妈说过要远离水边,她自己贪玩,是自己的错误,为什么将怨恨转给大海呢?”

诺诺(化名):“大海那么美丽,还有很多的小鱼、小虾米,大海没有了,那小鱼们不就没有家了吗?”

幼儿站在海洋生物的角度看待精卫填海并不是一次正确和正义的行为,这个角度是合理的、反思性的。

通过以上两个事例,幼儿提出了很多成人难以想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是批判性思维的产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剧本的再创作。整个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

(五)其他方面

幼儿通过选择材料进行绘画、上色、剪切和组装来制作一张完整的皮影。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也被激发了,幼儿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分享欲增强了。幼儿对《嫦娥奔月》的结局感到很难过,对海里的鱼儿表示同情,幼儿积极且毫不吝啬地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情绪表现能力提升的体现。

四、结语

提高幼儿4C能力真正需要的是幼儿的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实践,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积极、愉快的体验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5]

剧本的选择、皮影的表演、解决手电筒的问题等环节提升了幼儿的社交能力,皮影戏舞台的搭建、皮影戏合作表演提升了幼儿的协作能力,创作新人物、新剧本,改良皮影的制作工艺,提升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分析年兽的好与坏、精卫该不该填海等提高了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地和其他幼儿进行互动,主动探索人物的样子及制作方法,发现并解决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它集说、唱、演于一体,幼儿在游戏中有很大的自主权。[6]通过皮影戏活动的开展,幼儿的社交、协作、创新、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另外,开展皮影戏活动还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意识,传播优秀戏曲文化,进而让幼儿形成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新世纪具有4C能力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7]

猜你喜欢

幕布皮影戏皮影
我们来演皮影戏
演出开始前
编辑精选APP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深水水库隔水幕布透水率对下泄水温影响研究
我爱皮影
主角光环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