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基硫氧嘧啶与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2-03-31赵永强

实用临床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甲亢肝功能剂量

赵永强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通常具有体重降低、进食增加、心率加快等表现,也可伴有视力减退、眼睑水肿、突眼等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有研究[2]表明,我国甲亢发病率超过2.5%,20~40岁年龄段群体发病风险较高,女性更易发病。临床对于甲亢的治疗,通常采取甲状腺切除手术、放射性131I、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其中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率最高。在抗甲状腺药物中,主要有硫脲类、咪唑类药物,尤以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最为常见。这两种药物均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但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其中以肝损伤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关于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尤其是对肝脏的损伤及损伤程度,临床医生的意见不一[3]。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8例甲亢患者采取丙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治疗,探究两种药物的疗效差异,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甲亢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22~63岁、平均(42.53±14.36)岁;对照组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23~67岁、平均(42.76±14.42)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符合“甲亢临床检查与最佳治疗方案”[4]中关于甲亢的诊断标准;2)有体重降低、进食增加、心率加快等症状;3)无肝脏损伤史;4)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1)甲状腺癌患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患精神疾病;4)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5)过敏体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丙基硫氧嘧啶治疗:丙基硫氧嘧啶(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1130702)起始剂量300 mg·d-1,维持剂量50~150 mg·d-1,分次口服。研究组接受他巴唑治疗:他巴唑(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202),起始剂量30 mg·d-1,维持剂量5~15 mg·d-1,分次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标准

观察2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甲状腺激素水平。

1)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肝损伤、粒细胞减少等。2)肝功能指标,采用肝功能检测仪(日立)检测,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及丙氨酸转氨酶(ALT)。3)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检测方法: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收集患者3 mL静脉血,常规离心,转速为3000 r·min-1,离心10 min,取其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通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天津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TBil、ALP、ALT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升高幅度明显减小(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TSH水平显著升高,FT3、FT4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3 讨论

作为内分泌疾病,甲亢主要是由甲状腺激素的大量释放引起,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患者通常表现为明显出汗、进食增加、心率加快等症状,部分可伴有突眼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5]。现阶段,临床上关于甲亢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6]表明,情绪创伤、感染、遗传缺陷均可引发甲亢。由于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器官及组织,影响神经、消化、循环系统,同时影响生理功能,损害身心健康。因此,需对甲亢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情。

临床上对于甲亢的药物治疗,主要以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为主,两种药物均能够改善患者病情,药效显著[7]。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作用机制相似,主要是通过降低甲状腺过氧化氢酶活性,避免将聚集在甲状腺的离子碘氧化为活性碘,从而保护络氨酸,同时其能够干预碘化络氨酸的缩合作用,避免甲状腺素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缓解临床症状等功效[8]。但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均能够诱发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肝损伤、粒细胞减少、头晕、味觉减退、皮肤瘙痒等,尤其以肝损伤明显,不利于患者的治疗。符宝林等[9]研究显示,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引起肝损伤的途径主要包括:1)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后,可产生毒性代谢物,从而使肝实质受损;2)若甲状腺素含量较高,对相关代谢酶类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体内排出的胆红素减少,使肝脏负担加重;3)由于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使肝脏负荷增加,并提升耗氧量,由于供氧不足进而引起肝细胞坏死。但对于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两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尚无统一观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姚晓燕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笔者分析可能是因为他巴唑剂量更小的缘故,进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Bil、ALP、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P、ALT均为肝功能指标,以上数据表明与他巴唑比较,丙基硫氧嘧啶对肝功能损伤更加明显,导致TBil、ALP、ALT水平升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基硫氧嘧啶及他巴唑均能够促进TSH正常分泌,同时降低FT3、FT4水平,但相较于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疗效更加显著。相同剂量下,他巴唑的疗效更优,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被胃肠道吸收,药效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陈慧等[3]研究显示,他巴唑的吸收率超过80%,30 mg剂量的药效便可持续1 d,而500 mg的丙基硫氧嘧啶的药效仅仅持续8 h。因此,他巴唑的持续效果更好,对病情改善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对甲亢患者的治疗中,相较于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引起肝功能指标升高的幅度更小,不良反应更少,甲状腺功能改善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甲亢肝功能剂量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ICRP 第147号出版物《放射防护中使用的剂量量》 内容摘要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CT设备的扫描电压对放疗计划剂量计算的影响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甲亢妇女能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