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教学中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2-03-31周钰芝

江西教育C 2022年2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情感体验表达能力

周钰芝

摘   要:歌唱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歌唱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又能学会自信、自然、有感情地歌唱。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深入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以情激趣、以美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歌唱教学  情感体验 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

古人常常“歌以咏志”,歌唱是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情感的体验与表达是歌唱的内核。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基本上以传授学生歌唱技巧为主,而忽视了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在音乐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音乐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歌唱技巧和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双重提升。

一、情感价值目标缺失的归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审视当下的一些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大部分的音乐教学都存在情感价值目标缺失的问题。情感价值是音乐作品的内涵,当音乐学习缺失了情感体验,音乐教学也就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无异了。

(一) 注重识谱教学,忽视情感表现

识谱是学生掌握音乐旋律的基础,但是音乐学习不应止于旋律,更应深入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浅显地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只要熟悉歌谱,能正确唱出歌曲就可以。因此,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乐理知识,而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植根于民间的民歌,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传唱,最终形成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劳动人民看不懂乐谱,更不懂乐理,但丝毫阻碍不了他们用歌曲表达情感,讴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实际上,除了专业的音乐人,很少有人会去专门学习谱曲。歌唱重在情感的抒发,而不是歌唱的形式。因此,让学生能通过自由的歌唱抒发自身的情感,才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不是“未成曲調先有谱”。

(二) 注重教学设计,轻视能力培养

部分音乐教师将教学注意力放在教学设计上,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挖空心思去制作精美的课件,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设计音乐活动。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过度重视教学设计也会带来一些弊端。首先,音乐活动过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以歌唱为主的音乐教学变成了以活动为主、歌唱为辅的“体育活动课”。笔者曾专门做过此类课的课堂观察量表,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都存在问题,更不要谈歌唱中的情感处理了。其次,教师的关注点聚焦在活动设计的达成度上,就忽视了音乐作品内在情感要素的挖掘,也淡化了歌唱的方法要求。长此以往,学生的注意力全在活动表演上了,容易忽视自身的歌唱水平与状态,更不会去思考歌唱的情感表达了。

二、培养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并学以致用,学会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音乐学习落到实处。

(一)把握教材,挖掘情感

歌谱是用特定的符号记录音乐的方法,节奏、曲调、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均在歌谱中有所呈现。歌谱配上合适的歌词,能体现出音乐作品的人文特点和时代特色。但是,歌谱这种静态的呈现方式,并不能反映创作者的内在情感。在歌唱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正确解读歌词,结合歌词的内涵与歌谱的信息挖掘作品的内在情感,并据此进行再次创作,以多种形式将情感外化。

例如,《走路》歌谱的最后四小节的歌词是“静悄悄”,两个四分休止符的运用,把猫捉老鼠时先轻轻地一步一步接近,然后迅速跃起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讲解两个四分休止符的作用时,笔者让学生模仿猫捉老鼠的动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猫抓老鼠时的紧张氛围,也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二)注重范唱,传递情感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应该把歌曲所蕴含的知识技能、人文信息及情感信息适时地传递给学生。通过讲解与范唱,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范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自身的歌唱能力是进行歌唱教学的前提,范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歌唱欲望的有效方法。例如,《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歌声委婉,情深意长。在唱到“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时,铿锵的声音辅以坚定的身形,向学生传递了同仇敌忾的战斗决心。教师的范唱可以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在跟唱的过程中感受到创作者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范唱还可以创设情境,再现歌曲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感知歌曲的情感内涵。例如,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整体节奏是欢快的,但是时代赋予了这首歌不一样的情感张力,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辅以图片或短视频,能将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旧社会报童颠沛流离的生活,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感受交流,体验情感

音乐是“体验的感觉尺度的一种直接呈现”。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进行歌唱教学前,教师应熟记歌谱与歌词,在此基础上把目光由书本转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并且主动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强调实践,表达情感

实践出真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只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无论是歌谱,还是乐理知识,抑或是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只有当学生聆听或亲身实践后,才能真正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当学生理解了音乐作品之后,才能学会用音乐进行表达,用音乐展示自我。在音乐课堂上,无论是教授乐理知识,还是识谱教学,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天赋,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音乐对人的影响不是知识层面的,而是综合素养层面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塑造学生的性格,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歌唱教学是学生掌握歌唱技巧和体会情感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把音乐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舞台。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不应局限于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把人类美好的情感通过音乐作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音乐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入挖掘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每首音乐作品的情感要素。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理解、体验音乐作品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有感知情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这才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郑菲菲.创设音乐情境,关注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歌唱课型的实践和研究[J].品位·经典,2020(7):163-164,170.

[2]王莉娜.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乐,2020(2):146,150.

[3]刘薇.乐由心生——谈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课中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9,39(13):136,139.

[4]许梦薇. 情美合一:基于情感体验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5]杨泽风.关注情感体验 提升音乐素养——以歌唱教学《打掌掌》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88,132.◆(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共青团路小学)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情感体验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聆听,让生命如花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