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2-03-31汤晨怡

江西教育C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

汤晨怡

摘   要:文化是民族代代相继的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集中彰显。幼儿时期的学生,心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人文素养,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本文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出发,探讨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教学策略

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基因传承的初始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能让幼儿初步树立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帮助幼儿形成文化自信,从而为优秀人格的塑造打好基础。本文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内化知识和外化知识三个方面着手,探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以神话传说为引,激发兴趣

神话传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牛郎织女》,以及引用或化用频率极高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等。在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引入这些神话传说,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促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科学合理筛选神话传说内容

神话传说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筛选神话传说的内容。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并且具体形象思维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以“让幼儿听懂”为主要教学目标,选择篇幅短小、主题简单的神话传说。此外,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社会性不强,对母亲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反映母性光辉、女性特点突出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等。

中班阶段的幼儿具备初步的认知与阅读的能力,教师在选择神话传说时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例如,《十二生肖的传说》是一个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情节简单,角色特征鲜明,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各个角色基本上都是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小动物,每个角色的神奇本领是幼儿心之所向,贴近生活且奇幻趣味十足。这类神话传说能促使幼儿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知识迁移,并生成新的经验,使幼儿现实和幻想的心理需求都得以满足。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关注故事细节,感受神话传说的精神内核。因此,教师应选择一些与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相关的神话传说,如三山五岳的来历、钻木取火的故事等,让幼儿了解一些地方名胜与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与精神品质。

(二)创新神话传说教学方式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进入故事情境,加深故事体验感。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神话传說,透彻了解故事内容,分析角色特征,体会故事的精神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故事情节调整教学方式,并辅以肢体表达,使幼儿更深入地感受故事情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师生互动,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梗概和故事内涵,调动幼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声音、图画、视频等,向幼儿直观展示神话传说,给予幼儿更直接的学习体验。

二、以原创绘本为引,内化优秀传统文化

当下,高质量的原创绘本日渐增多,大多数绘本都与幼儿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并且内容、主题和形式丰富多样。有的是与地域文化特色相关的绘本,如《迷戏》《盘中餐》等;有的是童年回忆类绘本,如《团圆》《妈妈小时候》等。这些原创绘本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不仅贴近幼儿生活,更能培育幼儿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是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注重原创绘本的筛选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原创绘本的筛选能力,注重图文的有机结合。例如,丰子恺先生的儿童漫画系列作品《种兰不种艾》《青梅》《扶摇直上》等,图文并茂,特色鲜明,具有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的双重属性。在图文结合的绘本学习中,幼儿能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获取相关经验,有助于知识延伸。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童谣儿歌、民俗故事、传统家庭等题材的作品,这些题材的作品节奏鲜明,生动活泼,既传递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二)创新利用原创绘本

教师要创新原创绘本的教育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画进行引导。例如,在讲授丰子恺先生的《除夜美景》时,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这幅图里有三个小朋友,大家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三个小朋友手里举着什么?你们家过年都是怎么过的”等。教师要利用好色彩丰富且充满传统春节文化韵味的图画,借助语言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延伸拓展,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艺术同构的方法进行课堂引导。例如,在《进城》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孙悟空笑说父子时是什么样的表情?有什么动作?孙悟空手里拿的是什么?”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孙悟空的表情和动作,幼儿能认识孙悟空的人物特点,进而感知孙悟空的人格魅力。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给幼儿创设学习传统文化的情境,强化幼儿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幼儿真正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三、以活动为引,外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促使幼儿个性化发展,塑造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以中秋节为例开展区域活动,在阅读区分享中秋节的传说和相关的故事。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与中秋节相关的动画小视频,并在阅读区展示相关的图画,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和交流,深入了解中秋节。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童谣,例如:“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爷爷是个老红军哪,爷爷待我亲又亲哪,我为爷爷唱歌谣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这样的童谣朗朗上口,涵盖了中秋节做月饼的习俗,语言生动形象,更便于幼儿理解。

在美工区,教师可基于中秋节民间习俗,引导幼儿通过画、捏、剪等形式,展现中秋节传统习俗。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做月饼。先播放制作月饼的短视频,再指导幼儿将事先准备好的馅料用小勺子舀到面皮中,捏合好边角做成一个圆形面饼,再把面饼放到预备的月饼模具里轻轻按压,一个个象征团圆美满的月饼就做好了。在各个区域活动的互动配合下,幼儿能更快融入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能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于行。

中华民族有着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传承中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利用神话传说故事,结合原创绘本,借助幼儿园活动,丰富幼儿教育形式,拉近幼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家长要形成合力,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促使幼儿在民族文化上形成初步体验,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李波.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中的适宜性研究[J].语文知识,2016(8):76-78.

[2]陶铵.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幼儿园环境之中——记镇江市实验幼儿园香江分园特色环境创设[J].好家长,2017(2):80.

[3]罗敏.将传统文化进行到底——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环境初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4(5):30-31.◆(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少年宫红谷滩艺术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