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中国就业质量评价与稳就业路径探析

2022-03-31冯燕菁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熵值法就业质量新冠肺炎疫情

冯燕菁

摘 要: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收入水平三个方面对我国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运用熵值法对疫情暴发期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就业质量及其差异表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疫情暴发期间,我国就业质量总体偏低,东部、西部各省市的就业质量离散程度较大,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其中北京市最好,西藏自治区最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度降低经济预期、弥补就业保障漏洞、完善失业预警系统、挖掘数字服务潜力等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熵值法;稳就业;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132-03

一、背景与意义

2020年开端,新冠肺炎的暴发打乱了我国发展的脚步。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波及的范围之广令人们心惊胆战。从国内视角看,此次疫情的大规模暴发正值春节这个消费旺季,原本兴盛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影视娱乐、零售批发行业一度停摆。随着我国防疫手段的强化,国内疫情逐步好转。但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的增加,又给国内的许多地区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从全球视角看,病毒持续蔓延至世界各地,截至2020年4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60万例,死亡人数近10万例[1]。疫情的蔓延和防疫措施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疫情持续时间的延长,这些不稳定因素必将使各国的贸易、金融、就业受到冲击。

作为宏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就业是民之根本,一方面沟通着人们的生产与消费,另一方面关系到国家公共财政的支出。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到稳就业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面临的重大考验,也是实现“六稳”“六保”的关键。在此环境下,通过整理和分析疫情期间的各项稳就业政策,概括政策的实践成效,客观地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一季度)各省市的就业质量做出评价。基于此,探索稳就业的实现路径。

二、稳就业政策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稳就业政策分析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方面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侵害着我国的金融健康[2]。如何在疫情中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激发经济活跃度,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完成,是我国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任务。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除了财政援助、税收减免、信贷扩张、社会保险费减免等基本手段之外,更加创新地融入了当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元素,譬如鼓励新零售、电商等新经济企业与传统企业“共享员工”、通过专车专列等方式大批量输送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等措施,既契合时代背景,又能在疫情中为劳動者撑起保护伞,更好地扶持企业发展。此外,除了“硬核措施”的出台,相较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更出台了一系列“柔性关怀”,对推迟开学的双职工家庭的子女提供照顾服务,鼓励企业安排一名家长带薪居家看护,政府对非公企业按每人500元予以补助。这些措施的出台让民众感受到了国家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可见,与2003年的非典时期相比,此次我国应对疫情的态度更加积极果断,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出台的就业保障政策更加多元细致。

(二)实施效果分析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缓解,在政策的扶持下,稳就业政策的实施成效逐步显现。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浪潮,我国经济的自身抵抗力越发强大、稳定、有韧性。尽管疫情冲击严重,但全国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和大规模的外资撤离情况,疫情下的就业形势基本在预想范围内。在面对此次重大公共危机时,大量就业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使得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好转。截至2020年4月15日,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为84%[3],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三、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收入水平三个方面对疫情暴发期(2020年一季度)我国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如表 1所示。

(二)评价方法

熵值法作为一种客观的赋权法,完全从数据出发,能较科学地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因此,选择熵值法作为评价疫情暴发期(2020年一季度)我国就业质量的方法。

(三)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受疫情影响下,我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指数都呈现出偏低的态势。疫情暴发期,全国平均就业质量为32.0168。东部地区仍然延续优势,就业质量评价指数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各省市平均就业质量为40.9183,其中就业质量最好的是北京市。西部地区受地域因素与疫情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的就业质量相对较差,其中西藏自治区的就业表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显示出过大的差距。从四个地区的就业质量变异系数看,东部、西部各省市的就业质量离散程度较大,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四、稳就业对策建议

(一)统筹兼顾,适度降低经济预期

作为一个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口大国,稳就业才能稳民生、定民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保障就业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有效弱化疫情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要将经济目标调整到一个合理区间,不能盲目地设定宏大的经济目标,也不能一味地大幅降低经济预期。此次的疫情是我国建国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之一,要采取“摸石子过河”的谨慎态度,在供需两侧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更具针对性地提供扶助手段。在供给一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在需求一端,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激发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内在驱动力。设定疫情下科学合理的经济预期,不仅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施政压力,还可以避免因刺激过度而造成的金融危机。

(二)查漏补缺,弥补就业保障漏洞

在此次疫情当中,就业不稳定是最大的风险,必须为劳动者构建全方位的就业保障体系,尤其是那些游離在正规就业体系之外的劳动者。在疫情期间出现的“共享员工”热潮,虽然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收入,但从法律角度看,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尚未对这部分群体做出明确的法律保护。随着疫情时间的拉长,中国数以亿计的“非正规从业人员”的就业保障问题又被重新推向大众视线。因此,在出台“非正规就业人员”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管理办法时,要格外注意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先进性、责任的明晰性[4]。通过加大“非正规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和保障力度,完善人户分离的社保缴纳和转移办法,探讨建立专门的非正规就业人员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障制度[5]。

(三)未雨绸缪,完善失业预警系统

在新冠疫情这种特殊时期,各个地方政府应该注重就业相关指标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只有及时透明的数据才能为后续就业保障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加强失业动态监察系统的开发,除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失业风险评估外,还要将那些规模较小、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的企业也一并纳入监测系统,切实加强规模性失业风险防范,形成“广覆盖、有重点”的失业监测机制[6]。丰富监测内容,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利用高科技的警情分析技术分析就业岗位流失的原因,因地制宜,做好失业应对预案。此外,失业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多方参与,更要落实责任机制。

(四)与时俱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行业、企业涌现“失业潮”,服务业大面积停工,而数字化生活服务业却能“屹立不倒”,比其他行业更具韧性,引发传统行业的转型深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要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潜力,把握发展契机,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政府部门要出台鼓励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植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商业机密、个人隐私不泄露的前提下,健全关于数据共享开放的法规政策,破除数字经济的发展屏障。基础建设方面,加紧大数据平台、算法设计等新数字基建的建设,为数字产业的发展奠定条件[7]。人才培养方面,要持续不断的优化数字技术的人才培育体系,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库,强化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供给,促使人才集聚,弥补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巨大的人才缺口[8],从而引领我国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

参考文献:

[1]  全球确诊病例超120万[EB/OL].中国新闻网,2020-04-07.

[2]  赖丹妮.疫情之下:小微经济的“生死劫”——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与对策解析[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4):15-17.

[3]  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84%[EB/OL].新华网,2020-04-16.

[4]  何文炯.数字化、非正规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J].社会保障评论,2020,(3):15-27.

[5]  王春明.河北省失业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建设现状及完善措施[J].保定学院学报,2020,(4):19-25.

[6]  瞭望.灵活就业保障要跟上[EB/OL].新华网,2020-04-15.

[7]  韩晶,孙雅雯,陈曦.后疫情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解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5):16-24.

[8]  贺建风.新形势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治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7):40-47.

Evaluation of China’s Employment Quality and Analysis of Stabilizing Employment Path under the Covid-19

FENG Yan-j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tudies,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mployment quality in China was constructed from employment scale,employment structure and income level.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31 provinces(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in China during the outbreak peri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China was generally low during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and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rovinces and cities showed a large degree of dispersion,showing a trend of polarization,among which Beijing was the best and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worst.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abilize employment are put forward,such as appropriately lowering economic expectations,making up for the loopholes in employment security,improving the unemployment early warning system,and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digital services.

Key words:COVID-19 epidemic;entropy value method;steady employment;the employment quality

猜你喜欢

熵值法就业质量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