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同富裕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新思考

2022-03-31盛赟王旭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盛赟 王旭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更是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新需求。立足于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将嘉兴南湖与衢州开化作为调研目的地,对比浙江东西部的差异,了解新阶段乡村的问题,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新征程。在系统分析浙江东西两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差异与共性的基础上,基于全面脱贫与浙江省推动共同富裕的双重视角,提出以“三治”“三产”“区域名片”等推动新阶段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新阶段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7-0025-04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21年1月6号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完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目标任务。

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省情具备开展示范区建设的代表性。从规模看,浙江面积、人口具有一定规模。从地理区划看,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行政区划上有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53个县(市),代表性较强。从城乡看,浙江既有城市也有农村,农村户籍人口占了一半。

其次,浙江具备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一是富裕程度较高。2020年浙江生产总值为6.4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万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二是发展均衡性较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的2.56,最高最低地市居民收入倍差为1.67,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三是改革创新意识较为浓烈。浙江探索创造了“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改革先进措施,创造和持续发展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各地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便于大胆探索和及时总结提炼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同时,浙江在市场经济、现代法治、富民惠民、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最后,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的空间和潜力还较大。浙江在优化支撑共同富裕的经济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有效路径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尤其是正确处理好稳定扩大就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破解用地不足、资源约束等矛盾,如何形成先富帮后富、建立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长效机制,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都迫切需要探索创新。

南湖红船基地与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承载着浙江东西部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与传承使命。乡村振兴是中国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而共同富裕更是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立足于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求,并以嘉兴南湖和衢州开化两地为例,对比浙江东西部差异,了解新阶段乡村问题,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新征程,探寻新阶段乡村振兴路径中的新问题与新需求,助力中国乡村振兴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建设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夯实理论基础。

一、两地乡村振兴及乡村建设的主要路径与模式比较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体量及综合指标第四的省份,不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且地域经济差距相对较小。其次,文脉相承,敢为人先是浙江多年来的重要发展内核。而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富有,也包括精神富裕,正是这种人文内核极大地推動了浙江省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落定与建设。从宏观来看,浙江省内地域差距虽然相对较小,但仍有局部地区差距很难收合。东西部差距是浙江省内长期存在的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问题,但时至今日,浙江省地域差距已然从东西部向东西局部地区转移。以南湖区和开化县为例,同样作为浙江省东西部典型地级市中的典型辖区,同样具有优秀的红色历史文脉,同样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同样拥有独具当地特色的文化遗产,但为何发展至今,城乡差距却仍旧很难收合。而当时间来到2021年,在完成全面脱贫以及确定建设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衡量地域差距的视角从城市与城市之间到城市与乡镇之间,再到如今转向乡镇与乡镇之间。如今,影响浙江东西部差异的重要因子正逐渐向东西部间乡镇的局部发展差异转移,乡村振兴是攻克各区域发展差异,提供我国迈向基本共同富裕社会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对所例两地进行乡村建设主要路径与模式进行比较,以便于后面更有价值的分析,提出更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一)嘉兴南湖立足红船文脉,统筹城乡发展

1.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带动红色基因传播。南湖区利用自身红色资源,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连起南湖周边主要旅游景点,充分展现了沿线红色旅游、红色产业和乡村基层党建的丰硕成果。

2.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江南村采取垃圾分类积分制引导村民增强意识,引入驻村规划师,制定乡村新建房屋的“乡规民约”,提升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新格局。胥山村就对全村房屋进行改建时进行了规划布局,让村民住得舒心又使村落美观大方。

3.传承传统节日和特色习俗,保护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南湖区各个村庄保留了传统的民风民俗,以胥山村为例,村里会在农历小年时烧百人灶做百家饭。传统民俗的传承使得乡村在与城市融合发展时保留了其特有的古朴气息。gzslib202204011659

4.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厚植乡村振兴人文底蕴。各村规范化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常态化开展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文化文艺等各类活动。其中江南村就有老年协会,排舞队,体育俱乐部等等多个文娱组织,平时也会以文化礼堂为平台组织活动。

5.探索“农文旅”融合新发展模式,引领培育旅游村庄。南湖借力各镇的农事节庆与农文、农旅、农教、农养等产业结合,以农文旅融合理念打通美丽农业、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之间的循环通道[1]。其中胥山村打造了以胥山遗址为主题的胥山公园,里面包含了休闲度假村,影视基地、名人馆、生态湿地等旅游项目,全面整合了村内的旅游资源,充分融合了一二三产业。

(二)衢州开化依傍钱江源头,打造全域旅游

1.卫生治理官民齐力,共建美丽宜居乡村。由村干部带头第一线,协同村民对所属区域进行卫生治理和维护工作。以桃溪村为例,桃溪村近年来着力打造生态示范村,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清洁工程”等重点工作,整治生活污水,村道绿化、亮化、洁化,拆除所有的棚屋与露天厕所,改造危旧民房,修筑游步道,建造凉亭和青石桥。

2.挖掘特色经济产业,内充外补村庄建设。开化县各村庄从自身特点出发,找到不同于其他村庄的致富之路。以桃溪村为例,桃溪村的特色更多体现在物业治理,及时把握城镇转型红利,划地租售,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推动村内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人口回流,反哺鄉村建设。

3.秉持民主共治原则,村庄管理透明化[2]。开化县各村庄秉持着民主共治原则,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和村民常委会,平等赋予村民的治理权力,做到人人都可参与村中事宜。

4.塑造乡村振兴人文情怀,提高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开化县各村落实行网格化管理,由各区网格员一对一负责所管理范畴内的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定期走访,重点监护。此外,各村落逐年提高村内文化体育设施的覆盖率,通过文化活动丰富的精神,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人的体魄。以桃溪村为例,村内建有儿童之家,老人之家以及居家养老中心,充分做到社区育童和社区养老。

5.引进创新乡村建设模式,打造新型乡村新风貌。以密赛村为例,引进乡村建设新模式——未来社区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全面覆盖日常生活场景,立足于信息时代,在乡村社区的建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出一条不同于以往拉动传统产业进行乡村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乡村现代化、信息化。利用互联网信息大潮,反哺密赛村的旅游产业建设,激发潜在旅游顾客群体。

二、新阶段乡村振兴与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思路

(一)以全方位创新为动力

推动创新、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需摒弃以往乡村单一方向的建设发展,现阶段,面对全面小康和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乡村应加快信息化、技术化、服务化、特色化发展,引进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以创新为驱动力,助力乡村从“传统农村”转变为“现代化乡村”。

(二)以绿色发展为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是我国最后的“居住绿地”,“强化绿色农业、规范生产”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重要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污染较严重的养殖业、手工作坊为响应政策号召,也都正在逐渐退养,已经被污染河道和土地也正在清理当中,垃圾分类逐渐普及……这些无不显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乡村振兴才能实现更长远持久发展。

(三)以精准定位为核心

振兴乡村,需要找准定位。联络区域名片,把握城镇经济辐射带,整合乡村农业资源优势,定位核心产品,引资入农,培育技术,温养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做好五项“农业+”,建立乡村特色品牌。南湖区江南村的“三带三美”党建品牌与专业葡萄合作社助力村庄破茧成蝶。

(四)以多方合作为支撑

想要振兴乡村,只靠一方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振兴乡村,靠的是政府政策鼓励、企业支持、乡村领导能够因地制宜做出正确且适宜的决策、百姓们积极响应并踊跃参与。有了多方合作,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

(五)以高效能治理为手段

嘉兴市市委书记张兵曾提出聚焦聚力“五个高”,深入实施“六大行动”,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发展乡村,必要先有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既要强化民生保障,突破难关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也要调整考评体系明确工作导向,完善统计体系,体现发展成效,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六)以高品质生活为目标

2020年,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小康,人民生活质量较之从前已有大幅提升。全面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使人民能够充分享受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而现在,人们大多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关注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们较为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学业问题、老人的养老保障、当地居住环境以及就业问题。所以,想要使人民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这些方面是重中之重。

三、推进新阶段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因地域优势,胥山村和江南村依靠嘉兴南湖红船基地这一地域名片,旅游产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加强扶持和引导旅游服务,针对村落的村情(文化、旅游、生态),以生态旅游的标准来要求村落环境,将村落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在一起,认真探讨可发展的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打响旅游名气,聚集人气,提高旅游产业效益、可持续地推进美丽村落建设。

根据自身村情,加强宣传运营。(如密赛村的文化底蕴,密赛陆氏始祖陆九渊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突出贡献的里程碑人物。陆九渊之孙陆澎,在中华百家武术的基础上,创立了陆家拳。密赛村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根脉深厚。)加强村落历史文化的宣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密赛村可因地制宜,打造文化旅游,制定符合实际的保护文化策略,保护文化的同时,传承和发扬文化。在“文化+旅游”模式下,文化旅游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提供最浓厚、最持久、最吸引人的人文元素,成为当地旅游业的生命和灵魂。gzslib202204011659

(一)扩大乡村产业种类

推动新阶段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村中的单一产业支撑必然要经历转型阶段。近年来,农村农业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全国乡村产业扩大制定了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3]。

1.现代种养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推动乡村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在胥山村,根据村情进行了村中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的种植水稻转变为种植蔬菜、西瓜、葡萄等,在养殖上,根据河流标准养殖了甲鱼、鲤鱼。提高种养业产能,加强农田建设,畜禽类产能建设,推进产业转型。

2.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人文特色的食品、手工等等,加强地方环境保护和开放。在我们调研的江南村中,经济发展与葡萄产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年来,江南村积极推进葡萄产业创新,从事新品种培育、技术培育等,同时打造出“江南牌”品牌。打造乡村文旅产品,展示乡土文化韵味。规范化建设乡村生产、制造、手工业和绿色建筑等的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村落的传统历史文化氛围,传承精神文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3.乡村旅游业。根据不同村落的村情,吸取旅游发展经验,建设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产业基地,建设符合标准的美丽旅游乡村、休闲农业乡村等。

(二)推进农业三产融合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4]。根据村情,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乡村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于“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要求对市场观察敏锐,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发展方向,不断开拓创新。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建设现代农产业体系、促进农村新型产业模式发展相融合,多个主体、利益相结合,营造乡村年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让村民能真切地享受到二、三产业带来的增值收益,增加积极性,为农业农村经济增添活力。

(三)注重县域三治融合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创新从倒逼式创新”走向“自觉、自为、创新”的“三治融合”建设。注重县域三治融合,以构建和谐氛围社会为目标,始终坚持“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5]。

1.加强法制宣传,建立法治基础。增强县域居民法律意识,强化法制概念,建立良好的法制氛围。在县域内设立法制宣传专栏,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贴发普法知识,还可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汇演,鼓励居民了解、参与普法行动。

2.公正民主管理,宣传德治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向德向善,以德育人。这点可以参考密赛村的管理模式。密赛村在村中建立民警、村两委干部联系村庄网格制度并严格落实,制定村规民约共43条。村内采取财务公开,政事公开的运营体制,定期展开村民大会,包括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和妇女代表大会等。对于村民关注的事情以及村中的重大事项都进行公开。村干部带头,与村民定期共同参与村内的卫生环境治理工作。让村民都能发挥自身价值。同时还定时开展公共课程培训,给村民进行科普,增强德育教育。

(四)既要建立自主品牌,也要联络地域名片共同发展

推动新阶段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乡村可根据自身特点,创建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自主品牌,增加其在市场的竞争力。调研村落自身的特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氛围,和所在地域,创建自身能够驾驭并能达到推广效果的品牌。在这一过程中,自身所在区域的已经打响的名片是很好的联合对象。嘉兴南湖红船基地这一响亮的名片,可以说是嘉兴带动旅游经济的最好的宣传名片。好的“名片”是成功的一半,可加大对于区域名片的营销推广,提高与区域名片联合后的乡村名片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五)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相邻、文化大致相同,利益相接,可以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但往往存在现实上的割裂,协调城乡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局面,让投资注入乡村、让消费激发乡村建设,短板就会变成“潜力板”,城市发展就能更上一层楼,城乡融合发展就可以激发更强的内循环动力和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保障因素。要以全局眼光来解决区域发展问题,以更大的投入、更精准的措施,推动城乡的上中下区域功能互补、分工协同,实现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阳.去农业化背景下村落转型的动力机制与可能路径[D].长春:吉林大学,2020.

[2]  本刊评论员.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浙江落地生根[J].今日浙江,2015,(14):1.

[3]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J].吉林农业,2019,(17):10-13.

[4]  张文显.“三治融合”之理[J].治理研究,2020,(6):5-8.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传递企业力量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以法治力量保障共同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