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2-03-31任丽君王爽张华

国际商业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发投入财务绩效

任丽君 王爽 张华

摘要:“十四五”开局之年“双碳”目标的提出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及挑战,在此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新能源企业解决技术性瓶颈的有力抓手。本文选取2020年我国92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公司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新能源企业当期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研发投入;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

一、引言

研发投入作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诸多与新能源挂钩且经历过IPO上市洗礼的企业的发展,研发投入在正进行相关能源架构调整的我国,已然被放在了愈发重要的位置。近些年来,民族更为复兴,国家更为昌盛,全球的研发金额以及规模都在不断突破记录,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逐年显著增长。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合计已跃居世界第二,同比增长的10.31%比率领跑全球。更为震撼的信息是,其中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占国内总体提升量的77.89%。由此观之,研发投入在企业的地位无可撼动,甚至可以说,创新掌控着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脉。“十四五”开局之年确立了“碳达峰”以及“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是党为了能够在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为了让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稳健,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就需要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工业、制造业等行业之中,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动以及相关的文件法规支持。在如此政策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链处于一个高速上升时期,但行业和市场相对不成熟,各个环节鱼龙混杂,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此情况下研发投入是新能源企业解决技术性瓶颈,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中存活与否的合理保证。为此,对于研发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向来都是外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无时无刻不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新能源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以及假设

学术界在较早时期便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重要关系有所关注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王利军、陈梦冬等,2021;赵多蕾等,2021)。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孙自愿,2019)。同时,也有其他学者认为研发创新对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滞后性并得出研发投入对滞后一期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正向作用(靳朝翔等,202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学者从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着手,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大方向下,基于湖北省制造业企业(王利军等,2021)、基于种业企业(陈超等,2021)、基于环保企业(陈静怡等,2020)、基于医药业企业(姚维保等,2020)、基于物流企业(雷鸣,2018)、基于乘用车行业(谭诗羽等,2018)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使用不同行业或地区的样本降低行业地区间的差别对研究带来的异质性。研究结果的多样性表明不同行业以及企业的公司规模、现金实力等因素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现有文献立足于新能源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较缺少,本文借鉴前有研究,以92家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2020年的研发以及财务数据为样本,对研发投入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研发费用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投入,新能源企业可以不断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整合相关技术以推动成果转化与推广,进而逐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壁垒,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各方面居于前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2020年度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最初选取151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对样本选择时做了以下处理:首先剔除2020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再剔除在研究期间出现 ST、ST * 的公司,去掉研发费用以及财务指标等数据严重缺失的公司,最后剔除异常数据。最终选取了92家符合要求的新能源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上述92家上市公司2020年的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等资料,提取研发费用投入以及研究所须的相关财务指标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指标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东方财富网各公司年报,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信息,具备真实有效性。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

(二)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

新能源上市公司普遍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此作为解决技术性瓶颈的有力抓手,进而抢占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入从而实现更多的销售利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目前对于企业绩效的衡量,多数学者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托宾Q值。本研究突破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分析财务绩效的传统,而是将总资产报酬率作为衡量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的代表性指标。实际上,总资产报酬率的高低是对公司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反映,总资产报酬率更为有效,适用范围也更广。因此本研究选取总资产报酬率(ROA)作为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变量指标。

2.解释变量

企业的研发投入受公司规模、公司现金实力等因素影响较大,且绝对指标可比性较弱。因此,相对指标被认为更加合理和科学,且便于数据的对比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的标准以及规范性要求使得本研究在数据获取方面获得了极大的便利性。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与可收集性,本文选取研发投入力度(R&D)来衡量和分析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强度,具体体现为研发创新费用支出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

3.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十分明显,行业内各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引入企业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以减少规模差异对实证研究的干扰。除此之外,由于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有很多,宏观方面有国家发布的政策、所在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环境等等;微观方面有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发展能力、偿债能力等因素。基于以上对被解释变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同时引入流动比率(CR)、资产负债率(LEV)、经营现金流比率(OCF)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作为控制变量,以期更加真实客观地研究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相关含义以及测度见表1。gzslib202204011103

(三)实证模型设计

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和变量选取,建立如下研究模型:

ROA=β0+β1*R&D+β2*SIZE+β3*LEV+β4*CR+β5*OCF+β6*GROW+ε

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均来自2020年度财务数据中,旨在检验研发投入对企业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

五、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结果分析

表2提供了92个观测值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根据表2可以得出: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研发创新投入均值约占公司总资产的1.18%,研发投入强度整体相对不足,是致使公司竞争能力较差的重要因素,经营失败导致破产的风险较大。且研发投入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间的极差较大,说明行业间各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差异明显。ROA表示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样本数据中最小值为-29.10%,最大收益率为13.72%,说明新能源行业各个上市公司在财务绩效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距。

表3所示研发强度以研发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标准计算得出。我们一般认为,若使企业保持正常运转,企业的研发投入需维持在企业销售收入的2%左右;研发费用占有销售收入的5%及以上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样本公司中72.82%的企业研发强度达到2%,说明我国新能源企业广泛重视研发创新。

(二)相关性分析

在表4中,相关系数容易受到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为此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一般认为VIF高于10就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而VIF检验的值都远远低于10,表明在线性回归中是很少受到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因此可以忽略多重共线性的影响问题。在表4中,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力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254,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研发与创新投入力度与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假设H1得到验证。

(三)回归结果分析

基于数据与模型,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我国2020年的92家新能源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由表5的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中研发投入强度系数为1.28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二者相关性极高,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在显著性上呈高度正相关,验证了本文假设。这就说明了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企业的研发投入有利于其当期财务绩效的增长。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分析与结论

本研究突破前人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传统,而是将总资产报酬率作为衡量新能源企业财务绩效的代表性指标,经过实证分析得出新能源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王利军、陈梦冬(2021)的结论相同。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以及本文的数据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从研究对象的角度看,新能源产业的布局受政策和资源等因素影响大,同时受国家政策在价格、财政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影响大,新能源行业对研发方面的投入较为敏感。本文从新能源行业着手,分析处理新能源企业的相关数据,阅读相关文献得知国内外研究学者大多以上市公司整体为例,由于新能源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与上市公司整体有所出入。此外,各研究所选取的绩效与研发投入代表指标见仁见智,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本研究在相关代表性指标的选取上仍有所缺陷,同时也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本文选择对新能源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企业在研发创新投入方面整体处于偏低的状态,实际上,平均不到1.5%的研发投入对于解决企业的技术性瓶颈等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本文所得结论为新能源行业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时提供参考,使得企业能够全方面多角度的考慮到研究开发在战略决策安排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进而有效促进绩效的提升,助力建立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优势。

(二)政策建议

结合本研究的结果以及对相关政策文献的解读,针对新能源概念公司和有关当局等提出如下建议。

1.企业应具有长远目光,积极支持新能源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引导企业科学制定研发战略规划,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形成持续的研究开发投入体系,培养自主研发等相关能力和素质,实施研发成果的奖惩机制,杜绝短视行为。企业内部应当积极开展有关创新培训课程,强化创新的积极性,视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合理引入创新研发技术团队科学投入创新经费。此外,对于研发投入预算和研发投入强度等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应视情况加强在附注或报表中的说明。因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在对公司的业绩作出评价时,如果相关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可能会导致利益相关者做出对企业不利的决策或者对企业的相关业绩做出相对欠缺的评价。

2.政府应当加大对新能源行业创新研发的补贴力度,拓展政策补贴渠道,落实补贴政策。实施补贴方式的多元化,精细化;补贴对象的全面化,将补贴落到实处。政府应鼓励支持科技研发资源的共享,建立健全新能源行业科技研发共享服务中心,完善创新科技成果的奖励和保护机制,科学诱导创新,激发和保持各方面创新研究的兴趣和高效性。除此之外,政府应完善监督机制,防止企业假报虚报相关数据。

3.深度落实“产学研融合”,扩大产学研途径,汇聚新能源行业技术创新改造所需的各方面生产要素促。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协同创新,从模式方面做出努力,促进产学研融合模式的多元化和规范化:例如以学校为源头,学校提供技术和人才的保证,对新能源企业生产研发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剖分析攻关,接着由企业将高校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量产进而推广。借助学校搭建的平台和桥梁,推进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基础研究及时进行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王利军,陈梦冬.湖北省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来自53个上市公司的数据[J].湖北社会科学,2021(05):75-82.DOI:10.13660/j.cnki.42-1112/c.015625.

[2]靳朝翔.创新研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产经,2021(19):157-159.

[3]陈可喜,张畅.研发支出、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8(27):111-117+123.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8.27.021.

猜你喜欢

研发投入财务绩效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影响因素研究
虚拟现实概念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分析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