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滁州学院为例
2022-03-30汪才明郑爱龙
汪才明,郑爱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任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都在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从实践教学效果来看,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滁州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三个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了学校思政课改革与发展,提高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1]。这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通过人们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毛泽东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他强调:“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2]。他精辟地阐释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鼓励青年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中练就过硬的本领,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不断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教育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强调实践对于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2016年,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3]。2019年,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总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们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政策支撑
长期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导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加快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进程。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各高校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积极开启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尝试,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的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建立相对应的保障机制,探索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强调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等问题。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划出专门的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1年,教育部修订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高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总之,我们党和政府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三)现实需要
首先,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政课完整的课程体系。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思政课课堂内、校内、校外、网络实践活动等是实现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针对性。
其次,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本质,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采取“满堂灌”“照本宣科”“填鸭式”纯理论教学方法,教学一定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完成认识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更好地理解并且认同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实现由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转化,从而增强思政课育人效果。
再次,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独特的教育引导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更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与吃苦耐劳的有效方式,从而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滁州学院在长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构建和实施了“三个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覆盖全部课程、覆盖全体教师的全覆盖格局,提高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相互映照,促进了大学生知信行的统一。实践教学“全覆盖”模块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1 模块结构示意图
(一)建成“三种”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全覆盖
聚焦解决思政课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参与率低的问题,逐步建成课程实践点菜单+暑期实践组小队+社会实践选代表“三种”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实现了实践教学对所有学生的全覆盖,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的实践教学格局。
一是课程实践点菜单。立足课程实践层面,由教师结合教学计划安排的思政课课程内容提供菜单式实践活动主题,所有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主题,各班级8人左右为一组自愿组建实践团队,自主分工合作开展社会调查、访问访谈、研读原著等多样性实践活动,并撰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编制的课程实践活页,在实践报告活页中,对实践目的和内容、实践要求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每个小组除了要提交小组总结报告一份,每人还要撰写个人心得,同时,每组还要制作实践活动PPT或微视频在课堂展示,实现了实践教学对所有学生的全覆盖。
二是暑期实践组小队。联合校团委全员开展大学生暑期小学期制社会实践立项建设活动,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任项目指导老师,暑假各小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工业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为主题深入农村、企业、街道社区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加深了对世情、国情、民情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社会认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是社会实践选代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组织、选拔学生代表赴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地体验式社会参观考察活动,学生代表参观考察后通过制作实践体会PPT在班级开展宣讲活动,每门课程参加实地体验式社会实践的学生代表占每级学生总数的5%。通过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建立“三层”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实践教学对课程的全覆盖
聚焦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深入挖掘周边实践教学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以挂牌建设、联合建设、参与建设等方式,针对不同思政课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建立了省外+省内+市内“三层”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实践教学对所有思政课课程的全覆盖,打造思政课全程育人的实践教学格局。
一是立足市内层面。建立了包括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来安半塔皖东烈士陵园、滁州规划馆、滁州博物馆、琅琊区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主题教育馆、长城影视基地和部分知名企业等20个市内实践教学基地。
二是延伸省内层面。建立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安徽好人馆、安徽省博物院、桐城六尺巷、芜湖王稼祥纪念园、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10个省内实践教学基地。
三是放眼省外层面。建立了包括南京中山陵、总统府、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江苏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6个省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三)建设“三条”实践教学路径,实现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全覆盖
聚焦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充分激发教师潜力,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全员参与、校院结合、专兼协同等方式,构建选聘+选派+选配“三条”实践教学路径,实现实践教学对思政课教师的全覆盖,打造全员思政课教师育人的实践教学格局。
一是选聘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实践活动。采用教师申请与学院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聘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结合时政热点、重大纪念日开展师生交流座谈、研学沙龙、社会考察、专题讲座等多样性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政课主题实践的有机融合。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发挥了教师的专业优势,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领域和空间。
二是选派教师指导暑期社会实践。采用师生自愿配对、教师随队指导的方式,选派教师主动嵌入省级、校级、院级立项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围绕小岗村的改革与发展,皖东革命历史文化传承、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工匠精神培育等实践主题,组织指导学生深入社区、企业、乡村、街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三是师生双向选配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所有思政课教师均要结合所授课程教学内容,拟定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实践主题,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规范撰写实践报告、开展实践成果展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经典、悟原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启示
滁州学院思政课“三个三”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推进“三个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树牢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构建规范的教学形式和组织管理、健全有效的资源保障和考评机制[5],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一)要树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其最终目的和价值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大学生对世情、国情、社情的了解和理解,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滁州学院思政课“三个三”实践教学模式摒弃了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生动起来,也就是说,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史、党史、地方史和国情、省情、市情,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厚植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了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二)要构建规范的教学形式和组织管理
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离不开规范的教学形式和组织管理的重要保障作用。滁州学院思政课“三个三”实践教学模式并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主题演讲、专题辩论赛、微视频展示等形式,还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结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和社会现实,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参观考察、知识竞赛、专题辩论赛、情景剧表演、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此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还坚持与专业课相结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人生理想、使命担当和职业道德等与大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真正实现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协同实践育人的功效。当然,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决定着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力形式,尤其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已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时因势而进,适应信息传播的变革,利用好网络传播载体,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网络育人新平台,增强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6]目前,我们在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嵌入视频案例解析、经典著作品读、时政锐评、影视作品等资料,学生浏览并完成指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在组织管理方面,一方面要求全体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严格按照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导作用,联合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形成联动机制,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达到了共同育人的效果。
(三)要建立有效的资源保障和考评机制
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还必须要有优势资源作为重要支撑,它主要包括资金、师资和实践基地等。滁州学院从2012年以来,每年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学校划拨出一定的经费作为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并健全经费使用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强化师资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滁州学院打造一支由专职思政课教师和兼职辅导员教师构成的高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从选题策划、计划实施、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等环节都要认真负责、精心设计、组织安排。要充分重视兼职辅导员教师在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指导组织作用。此外,丰富有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支撑。滁州学院充分挖掘整合校内外自然资源、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企事业单位资源,建立了省外+省内+市内“三层”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促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考核评价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评价能够了解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以及如何提高改进,从而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紧紧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和团队协作状况等,进行科学、严格的考评。考核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总成绩。同时,还注意扩大实践教学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对优秀调研成果进行网络展示或者装订成册,或者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展演,以提高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