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的关系:人格的中介作用*

2022-03-30邹长华

关键词:回归系数适应性人格

邹长华

(巢湖学院 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是指大学生在个人基本能力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专业产生深层次的认识,积极调整相应的学习行为,取得较好学习效果,从而达到自身在专业上和谐发展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专业适应性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成效,决定将来就业[1]。研究显示,约有22%的大学生具有中等的或严重的情绪缺陷[2],有部分大学生无法完全适应甚至无法胜任大学的专业学习[3]299。大学生专业适应不良会导致情绪不良和学业欠佳等问题,直接影响其学业水平和未来职业发展。影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人格特点、群体特点、个体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它指人们之间相互依存、帮助和指导,即他人对于处于压力情境下的个体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客观的实际的支持和主观的情感上的支持。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299。人格特征影响和决定大学生专业适应行为的方式和特征,也影响其专业适应性行为发展的水平[3]299。社会支持、人格特点和大学生专业适应性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一、当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现状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现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Scale)在安徽省部分高校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选取方法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量表信度和效度较高。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59份,有效率为94.87%。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研究数据。

专业适应性各维度各题平均得分由低到高顺序为:专业学习动力(2.45)<专业行为(2.51)<专业承诺(2.64)<专业自我效能(2.67)。量表采用1~4级评定,中点分为2.5分,每道题目平均得分小于2分是对专业极不适应(见表1)。总体上来说,大学生能较好地适应所学专业,但也有10%左右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极低。

表1 大学生专业不适应性检出率

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

依据总社会支持得分选择低社会支持组和高社会支持组,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专业适应性各维度中,都是社会支持水平高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低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低,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可见,社会支持会影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

表2 不同社会支持者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x±s)

三、人格特点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

根据情绪稳定性、内外向和精神质三个维度,分别选取高分组和低分组,采用差异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来考察不同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程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专业适应性各维度,情绪稳定的大学生比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高,外向的大学生比内向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高,精神质低分的大学生比精神质高分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高,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可见,人格特点会影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

四、社会支持、人格特点与专业适应性的关系

为初步检验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特点与专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分别计算大学生专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的关系(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与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各维度的关系均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P<0.01)。专业适应性各维度都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总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和内外向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34~0.274,其中专业适应性和客观支持的相关性最高。专业适应性各维度都和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336~-0.181,其中专业适应性和神经质的相关性最高。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大学生和外向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较好,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和精神质高分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较差,更容易出现专业适应不良问题。

依据散点图检验其线性关系,发现大学生专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均为线性相关。为探究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大小,以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总专业适应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5)。

表3 人格特点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x±s)

表4 社会支持、人格特点与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关系

表5 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对专业适应性的回归

结果显示,情绪稳定性、内外向性、精神质和客观支持都进入了回归方程并达到显著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影响大学生总专业适应性水平。客观支持与内外向的预测作用为正向,情绪稳定和精神质的预测作用为负向,即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外向的大学生、精神质低分的大学生和客观支持水平高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较高。为考查几类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模型可构建为:

总专业适应性水平=96.342-1.006×情绪稳定性+0.717×客观支持+0.629×内外向-0.660×精神质

( 1)

式中,R2为0.207,即自变量社会支持和人格解释了20.7%的因变量专业适应性水平的变化程度。情绪稳定、外向、精神质低分和客观支持水平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回归的决定系数(R2)最高只有0.207。也就是说,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最多只能解释大学生总专业适应性水平方差的20.7%。为此,提出新的假设,即专业承诺、专业学习动力、专业行为、专业自我效能几个维度和社会支持人格特点共同影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回归结果见表6。

表6 专业适应性各维度对专业适应性的回归

上述回归的决定系数(R2)大幅度提高至0.972,模型的解释力度大大加强,可以说明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社会支持和人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之间的中介作用

依据温忠麟等提出的对中介作用的检验方法[4],对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第一步,以专业适应性为因变量,总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β=0.550(P<0.01),决定系数为0.072,社会支持对专业适应性的预测作用显著;第二步,分别以人格的情绪稳定性、内外向和精神质为因变量,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26、0.205和-0.131(P<0.01),决定系数分别为0.039、0.131和0.104,社会支持对人格的预测作用显著;第三步,以专业适应性为因变量,总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社会支持对专业适应性的回归系数β=0.196(P<0.05),情绪稳定性对专业适应性的回归系数β=-0.999,内外向对专业适应性的回归系数β=0.609(P<0.01),精神质对专业适应性的回归系数β=-0.781(P<0.01),决定系数为0.196,社会支持、人格对专业适应性的预测作用显著(见表7)。

表7 人格对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

由依次检验可知,人格在社会支持与专业适应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和人格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进入了专业适应性的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预测作用是正向的,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人格因素被考虑时,社会支持对专业适应性的解释量由0.072上升到0.196,标准化回归系数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0.268降低到0.096,说明人格的中介作用比较显著,人格在社会支持与专业适应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4.18%。大学生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又通过人格中的情绪稳定性、内外向和精神质几个特质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产生间接影响。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有待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的学习,较好地适应专业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专业适应不仅仅是学习者对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专业学习环境等简单被动的顺应,而是表现为学习者主动调整学习动力和提升学习能力以取得更为持续的学习效能。研究得出,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所学专业,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业效能感。专业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社会支持和人格特点是影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重要核心因素。

第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研究得出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越多其专业适应性越好。社会支持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而社会支持就是其中重要的环境因素。社会支持系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能帮助大学生应对挫折,促使其积极应对挑战。在有效社会支持环境中,个体能获得更多的来自老师、同学和家庭的支持帮助。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增强其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大学生对未来产生积极预期,促使其更好地适应所学专业。社会支持能缓解压力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促使大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寻求积极的建设性的学业求助和心理求助,进而提高其专业适应性。所以,为大学生建构以家庭、学校和老师、同伴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大学生积极适应所学专业。

第三,良好的人格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情绪稳定、外向、精神质低分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较高。精神质低分的大学生情绪稳定积极,诸如焦虑、抑郁、冲动、急躁等消极情绪相对较少,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情绪反应轻微、缓慢较容易恢复平静,一般比较容易适应环境,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他们更爱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学习也会更加主动积极,在专业学习中责任心更强、学习更刻苦认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更加自信和更具判断力;他们能够主动设置学习目标,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而是能够较好地改变所处的环境从而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故其专业适应性也就更强。精神质高分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较低。外向者具有活力和激情,爱好社交,性格直率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专业适应性较强。可见,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与其人格特点的关系密切。

第四,人格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情绪稳定、外向、精神质低分和客观支持水平高等特点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较高。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当考虑人格的间接影响时,这种影响被削弱了。人格在社会支持与专业适应性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专业适应性,社会支持可以影响人格,而人格进而可以影响专业适应,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专业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又通过人格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适应性人格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